日落西山你不恋,偏对晚霞寄深情!联合摄影/Lin妹、江水、壹游、蒙哥。编辑/王9蛋[详细]
荷影·古韵·今像色静顿错文/图 荷花盛开的季节,仿佛是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荷塘边,“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与手持手机的人们汇聚一堂,都试图捕捉荷花那娇羞而又迷人的姿态。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些流传千古的赞美之词,无论是描绘白日里荷花映日的绚烂,还是月色下荷塘的清幽,都如同繁星般璀璨,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美好遐想。 于我而言,这是一段喜忧参半的时光。漫步在朋友圈或者畅游于网络,满眼都是荷花的照片,那数量之多,简直要将人淹没。然而,这些照片大多落入俗套,真正能够将荷花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少之又少。它们都难以与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相提并论,这不禁让我心生疑惑:难道古代的荷花当真比现代的更美吗?可这又无从考证。 古诗中的荷韵,是一种深邃而空灵的意境。“出淤泥而不染”,这不仅仅是对荷花生长环境与自身洁净的描述,更是一种人格的象征,一种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当我们试图将这样的意境融入摄影创作时,才发觉这并非易事。“荷塘月色”,那是一种静谧与朦胧的美,月光洒在荷塘之上,荷花在月色中若隐若现,仿佛娇羞的少女。要拍出这样的画面,仅仅按下快门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深入地去研读万卷诗书,去理解古人在描绘荷花时的心境与情感。只有当我们真正领悟了那些诗句背后的内涵,才有可能捕捉到荷花那唯美且富有内涵的魅力。摄影,本不应只是记录表象,更应是一种对意境的传达。 在拍摄荷花时,我们不能仅仅聚焦于那娇艳的花朵。要去观察荷塘的整体布局,那片片荷叶像是绿色的海洋,衬托着荷花的高洁。清晨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宛如珍珠,这是生命与自然的馈赠。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荷塘上,给荷花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此时的荷花仿佛从诗中走来的仙子。而雨中的荷花,则别有一番风味,雨滴打在荷叶上发出滴答的声响,荷花在风雨中摇曳,却依旧坚守着那份高洁与淡雅。 用镜头去寻找那隐藏在荷花背后的故事,去捕捉荷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每一片荷叶的纹理,每一朵荷花的姿态,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当我们能够将古诗中的意境与现代的摄影技术相结合,才能拍出真正具有荷之魅力的照片,让那沉睡在古诗中的荷韵在现代的影像中苏醒过来,让更多的人透过镜头,领略到荷花那穿越千年而不变的美丽和韵味。[详细]
我在家乡拍了几张照片![详细]
黑龙江同江三江口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内东北4公里处,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松花江与黑龙江在此相汇,两江之水北黑南黄,由于水温、流速和含量等不同原因,它们在同江相遇而不相融,向下绵延数十里,泾渭分明,形成独特的“双色水”自然奇观,场面蔚为壮观,被誉为“东北自然奇观”。同三公路零起点标志:江岸边矗立着一座高数十米的银灰色锥形塔,即同三公路起点纪念塔,其造型是字母“TS”的意向组合。同三公路的终点为海南省三亚市,全长5700千米,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主干线中最长的一条,是唯一一条贯通中国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纪念塔的对面立着一块外方内圆、代表零公里的土黄色石碑,上面标记“同三公路起点,始建于一九九九年”。历史事件:1929年10月,当时的政府为争夺中东路主权,与苏联军队在三江口发生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斗争,这也是中苏双方历史上发生的唯一一次陆海空三军出动的战争,东北军张学良部的700多名将士阵亡,苏军也有较大的伤亡。[详细]
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南150千米处,地处尼泊尔南部拉伊平原,在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喜马拉雅丘陵地带,处于两个河谷之间的亚热带平原,东西走向的河谷在喜马拉雅山脉支脉西瓦利克山脚下,海拔150至760米之间。面积:占地932平方公里,若算上伯尔萨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新建保护区,面积更为广阔。历史沿革:曾是尼泊尔皇室和贵宾狩猎的私人领地,1973年正式建立为国家公园,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动物资源:拥有50多种哺乳动物,如猴、虎、豹、懒熊、野猪、土狼、鹿、象和犀牛等,其中独角印度犀牛是最著名的动物,也是世界上已经罕见的亚洲独角犀牛的栖息之地和孟加拉虎的最后藏身地之一。此外,还有450种鸟类以及至少67种不同的蝴蝶。[详细]
十丈光阴,半寸尘灰——重游十丈村记一、重游十丈村契机2025年7月6日凌晨至清晨,玉州区突遭暴雨侵袭,电闪雷鸣,狂风肆虐。本以为又将困守家中,岂料风雨骤停,近九时,阳光羞涩地探出云层,洒下斑驳光影。急忙翻阅天气预报,得知上午十至十二时玉林将沐浴在和煦阳光下,于是心生欢喜,决定外出漫步,赏雨后美景。玉林城区周边的景观我大多去过多次,唯独十丈村我是在2019年开发第二年去过一次,当年发现开发还有许多还不完善。六年光阴转瞬即逝,十丈村的开发究竟如何?心中涌起一股好奇,驱使我再度踏上探访之旅。于是,便有了此次重游十丈村的旅程与感悟。二、十丈村的底色十丈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位于福绵镇西北4公里处,有794户3294人,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保留70多座传统民居。村中布局前水后村,水塘中小岛现为水泥晒谷场。村名源于先民礼让十丈地的故事,体现了谦让精神,传为“北有安徽六尺巷,南有广西十丈村”佳话。近年来,十丈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通过专业设计机构的规划和改造,成功转型为集民宿、民俗、知青记忆等设施于一体的文旅景点。自2018年以来,接待游客量达到350多个团体、20多万人次。十丈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称号,202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三、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可重游的半日,心中泛起的,是说不出的怅然。1.相较于2019年的光景,十丈村古民居的蜕变仅在湿地与水塘区域初露锋芒:小石拱桥两侧,两排鲜红灯笼与景观灯带交相辉映,桥下水面,一盏硕大的荷花灯静静伫立;桥左前方,仿古墙上的“老家十丈”四字由墨色淡雅转为素白清新,内里似乎暗藏灯光装置,熠熠生辉。水塘四周,景观灯光错落有致,土堤亦被点点灯饰温柔点缀;塘右宣传"让他十丈又何妨"的廊桥,悬挂着刻有民主、文明、和谐等标语的牌匾。整片水塘在美化与亮化后,若逢夜色,定是流光溢彩的景象。2.除却水塘改造尚可称道,其余区域的开发维护实难令人满意。虽不愿扫兴,但若不指陈缺失,便永远无法洞悉不足,更无从知晓游客期许与改进方向。3.所有民居,包括知青院、图书馆、民俗馆及传统文化馆等,及其内陈列的老物件,皆被经年累月的厚尘所覆盖。主家尚且不珍视这些历史瑰宝,游客又何来驻足之理?难道真要请人观赏这一片尘埃?目睹这些蒙尘旧物,心间亦似落满尘埃,怅然不已。4.各处民居(含上述馆舍)的周边小径与庭院,荒草蔓生,高可及人。部分院落更被村民垦作菜园,虽算物尽其用,却难免让游客初访即止步,难再深入。5.2019年那辆停驻在知青院门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曾瞬间叩响我深藏的记忆。如今旧车无踪,那份悸动亦随之消散。6.犹记2019年某扇岭南风格窗棂前的景象:敞开的木栅窗台错落摆放着高低各异的玻璃瓶,左墙悬一顶岭南竹笠,右下石阶横着旧时乡间的竹躺椅。椅上方的素木板上,墨迹淋漓书写"岁月把我挂墙上"——这场景与字句曾令我潸然泪下,当时喃喃念着"岁月把我挂墙上,我把岁月记心中"。而今重临,唯余空荡木窗,情景字迹俱杳然。7.曾见证整屋书籍的"十丈图书馆",如今牌匾消失,书籍无踪,连那座建筑都难以辨识。8.昨日独行十丈村两小时,竟未遇半名游客。9.回望玉林城周边古村开发,困境与十丈村如出一辙。莫非此乃宿命?世间当真没有两全其美的开发之路?四、尘埃里的星光离开时,一缕阳光正落在塘边廊桥那副楹联上。"让他十丈又何妨"的刻字被晒得发烫,仿佛在追问:当谦让的精神遇见现代开发,是否真的没有两全之路?那些蒙尘的旧物、荒草丛生的庭院,何尝不是在等待一双更温柔的手,拂去尘埃,让历史与现实在彼此尊重中焕发生机?或许十丈村的故事,不该只停留在"北有六尺巷,南有十丈村"的传说里,更该在时光里长成一棵既能扎根传统、又能拥抱未来的树。毕竟,每个古村落的尘埃里,都该藏着让星光透进来的缝隙。目录一、全景十丈村(题图照)二、十丈村湿地与水塘三、村中所见,其乐融融四、尘封老物件五、杂草满庭院六、知青院的二八大扛哪里寻?七、"岁月把我挂墙上"不可寻八、"十丈图书馆"不知所踪九、文化传承[详细]
下黎里村位于广西横州市云表镇西部,龙母江绕村而过。村中有古城墙、古堡、古桥、古井、水碾等景点,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气息浓郁,历史底蕴厚重。是一个集民族传统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详细]
错过的画面色静顿错文/图在岁月的长河中,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如同一个特殊的坐标,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我都会奔赴江平万尾村,去跟拍京族的唱哈节。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晃,数十年的光阴就在这一次次的跟拍中悄然溜走。从古老的胶片时代,历经数码的变革,再到如今借助航拍飞机来捕捉那一个个珍贵的瞬间,我满心以为自己对整个唱哈节的程序已经熟稔于心,如同了解自己的掌纹一般清晰。昨日,现实却跟我开了一个玩笑;因事耽搁,我姗姗来迟。当我赶到哈亭时,恰好遇见迎神哈队伍出游。刹那间,往昔海滩迎神时那盛大而壮观的画面如潮水般涌入我的脑海。那是一幅多么动人心弦的场景啊:阳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哈队庄严肃穆地前行,人们身着盛装,带着对海神的崇敬与祈愿,每一个步伐都仿佛踏在历史与信仰交织的旋律上。我被这回忆中的画面驱使着,毫不犹豫地拔腿就跑,抄小路奔向海滩,一心想要找个绝佳的位置,用航拍飞机从高空俯拍那即将到来的神圣时刻。我站在海滩上,海风轻拂着我的脸庞,飞机在脚下蓄势待发,满心都是期待。然而,半个多小时过去了,那浩浩荡荡的迎神哈队却始终没有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海滩上只有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沙滩,发出单调的声响,仿佛在嘲笑我的空等。我等来了一片寂静,等来了满心的失落,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我和那架静静躺在地上的飞机。我满心疑惑,难道顺序发生了变化?经多方打听,才得知迎神仪式在早上九点半左右就已经结束了。刚刚看到的哈队,只是村游而且也已经结束了。我握着飞机遥控器,呆呆地望着地上的飞机,心中五味杂陈。我不禁喃喃自语:“人算不如天算啊,时辰一到,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扁担没坎两头滑”。为了心中那幅完美的哈节迎神画面,我曾在脑海中无数次地构图,就像一位画家精心勾勒着心中的蓝图。我也曾在纸上反复推演,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在沙盘上排兵布阵。我拿着飞机遥控器不断演练,只为了在迎神的那一刻,能够精准无误地捕捉到每一个震撼人心的瞬间。可谁能想到,自以为经验丰富的我,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细节:迎神的时刻是要看当天日子的,每年的这一天,迎海神的时刻都会有所不同,前后会存在时间差。我那所谓的“经验”,此刻竟成了绊倒我的绳索,让我与期待已久的画面失之交臂。我知道,这个画面又要再等上一年了。这一年的时间,像是一道漫长的鸿沟横在我与那幅画面之间。不过,这次的错过也给我敲响了警钟。明年,我定会仔细查看节目表,提前预判每一个环节的时间,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争取早日拍出那令我魂牵梦绕的画面。在这等待的时光里,这次的错过会如同一个深刻的印记,时刻提醒着我,对待每一个传统仪式,都要有敬畏之心,不可仅凭经验而盲目行事。[详细]
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冯子材的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冯宫保第总占地面积152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包括三个状如伏虎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为"卧虎地"。四周环以高墙,围墙内有主建筑三进,每进分为三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间,27小间,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冯子材故居是一座兼具历史价值与现代功能的集教育、文旅、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纪念场所,免费对公众开放参观。[详细]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明清古镇,起源与发展: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占地3.2平方公里,始建于北宋时期,经历了明代兴建和清代鼎盛,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因此得名“黄姚”。关于其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黄姚古为壮瑶杂居之地,北宋时期狄青率部南征,得知当地只有黄、姚两户人家,于是称此地为黄姚;另一说认为黄、姚是明代初年迁来,因人数众多而将此地命名为黄姚。[详细]
闲图纪行2025:——发贴余图,或牙慧遗珠,或残渣糟粕,良莠淆杂,皆集此闲图纪之。闲图:远客纷来三唛顶上看风光(2025年7月12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