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大黑蜂:美娟在厨房里做饭炒菜,蓦然之间发现,墙上面有什么虫的蛹掉落到窗台上,一动不动,或者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几个小蚂蚁扒在蛹上面,欢天喜地吮吸,饱餐美食,酒足饭饱之后,还不忘记打包,真正是吃不了没忘记兜着走,嘿嘿嘿!美娟见了,甚觉恶心,连忙把蛹往窗台外拨下楼去。正感觉得奇怪呢,怎么经常会有蛹掉到窗台上的呢?正想埋怨楼顶上养鸡的“大恶人”,把屋顶搞得脏兮兮的,待把头往窗台外一张,哦豁!窗檐下有一海公碗大小的蜂巢,从顶上往下吊着呢!十多个大黑蜂正扒在蜂窝上呢!这还得了?大黑蜂的个头比蜜蜂大得多了,一旦被它蜇了,其红肿和痛楚,可要比蜜蜂犀利多了。美娟赶忙撕了一张废纸,卷成一长条,点了火去燻黑蜂,黑蜂纷飞逃窜,美娟正想伸手去摘下蜂窝,不想有一个黑蜂惶惶然的飞了回来,围绕蜂窝转来转去,美娟不敢轻举妄动,又点燃了一张纸条去燻,这个黑蜂飞走了,另一个黑蜂又飞了回来,没法,美娟只好又点然纸条去燻,直到周围都不见有黑蜂的影子了,才伸手去摘下蜂窝。蜂窝里的蜂蛹不太多,剥开来看,也不过只有二十、三十多个蜂蛹,白白的成蜂也有十多个,成蜂丢弃不要了,但蜂蛹却是蛋白质相当丰富的好食材。美娟将蜂蛹用油炸了,打了两个鸡蛋下去用文火煎,送饭,真是香脆可口呢!美美的享用完,不想午睡起来,往窗外一张,大黑蜂又飞回来了,正自伤心欲绝地扒在原蜂窝处,静寂着,默默地流泪。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直到第六天,大黑蜂又筑起了一个小小的蜂窝来……真是让人惊愕了!大黑蜂对故园如此眷恋,灾难面前不离不弃,不伤心气馁,不轻言放弃,大祸临头也不低头,重整旗鼓,重建家园,真正是标准倔强的汉子形象呢。有感于大黑蜂对家园执着的眷恋,灾难面前不低头的倔强意念,美娟对大黑蜂有了重新的认识,以后再也不驱逐大黑蜂了。[详细]
岭头节——岁月里的民俗色静顿错文/图农历八月十三日,受红豆网钦州版主钦北妹之邀,参加了她在长滩镇华和堂村举办的“吃岭头”活动。期间,多地红豆网友陆续抵达,大家欢聚一堂,畅聊着当年红豆的辉煌岁月,而更让我期待的,是这场充满神秘色彩的传统节庆。“吃岭头”是广西钦州一带的传统习俗节庆活动,也被称为“岭头节”“吃庙”“吃坡头”等,因其祭祀祈祷活动多在村边岭岗上头的社庙举行,故名“岭头节”,人们结伴串门吃酒席则称为“吃岭头”。自农历八月开始,最晚延续到十月,不同村子的具体日期有所不同。活动现场,家家户户宰鸭杀鸡,摆开丰盛的筵席,祭祖敬神的庄重氛围弥漫在空气中。有些村子还会请“师公队”到村边岭头进行舞祭活动,也就是“跳岭头”。那些戴着面具的“师公队”成员,表演着“抛偈”的祭舞、“唱格”的祭歌、“斗法”的民间魔术以及精彩的武术表演,他们以充满仪式感的动作,试图驱鬼邪瘴疠,祈求庄稼丰收、人世平安、六畜兴旺。长滩镇华和堂村的吃岭头节,有着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相传,这里以前只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后来为何改成过八月十三岭头节呢?听村里的老人娓娓道来那段历史,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1939年11月,日本鬼子从水路登陆钦州,沿着小董至长滩上新棠线占领南宁,急需大量粮食补给。一些村庄出现了为钱出卖村址及粮食信息的人。当时,长滩连丰隐藏于深山大岭之中,外界鲜有人知其情况。然而,农历八月初,一个姓杨的走狗为了钱财出卖了信息,并通知日本军在农历八月十三日中午进村抢粮食。从长滩至钦州洞村到连丰要经过狗屎棚坳,入村坳脚有个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叫屯举土地,也叫岭头土地。村口的黄姓地主得知日本鬼子要来抢粮食,经与兄弟商量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神灵。他们备下鸡鸭、猪头、鱼肉和酒饭,来到屯举岭头土地公处祀拜恳求,祈求当天下大暴雨,让日本鬼子进不了村庄。奇迹果然真的发生了。农历八月十三日早上还阳光灿烂,中午时分,日本鬼子的抢粮队在狗汉奸的带领下,来到狗屎棚坳顶,刹那间天空雷电交加,倾盘大雨骤然而至。前面五匹大马受惊乱窜,最后跪地不起,将马背上的日本鬼子重重抛下,滚入岭脚边的水沟里。那些跪地的大马任凭鬼子们怎么拉怎么打,一时就是站不起来。鬼子们见势不妙,慌不择路地朝另一个方向逃串。自那以后,再没有一个日本鬼子胆敢进入连丰村的各个村屯。村民们为了纪念这个幸运日子,从1940年起,便把原本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日子改成了过八月十三岭头节,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祖上统一的活动外,各家各户也开展起自己的小活动,亲戚朋友欢聚一堂,热闹非凡。“吃岭头”不仅是一场民俗的盛宴,更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06年,“跳岭头”被列为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我们感受到时光朝着诗和远方不断前行。[详细]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地处舟山群岛东南部,四面环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它以深厚的佛教文化、独特的海岛风光和宜人的气候闻名于世,是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和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陆地面积约12.52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1.3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温润,植被覆盖率达73.4%,拥有千年古樟、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陀鹅耳枥等珍稀物种。其佛教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莲花洋时遇风受阻,遂留像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开端。宋元明清历代帝王均对普陀山大力扶持,使其逐渐成为东亚地区的观音信仰中心。[详细]
闲图纪行2025:——发贴余图,或牙慧遗珠,或残渣糟粕,良莠淆杂,皆集此闲图纪之。闲图纪行:亚高驻足处,遍地鱼腥草(2025年10月16日)[详细]
南宁坐大巴出发到河池南丹,沿途的村庄、民房、甘蔗园、水面、山峦、雾岚等等许多景色扑入眼帘,于是随手拍了一些并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详细]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假日,我与闺蜜相约来到海边。阳光如金色的丝线,轻柔地洒在身上,仿佛给我们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海浪欢快地拍打着沙滩,发出悦耳的声响,像是在演奏着一首迎接我们的乐章。我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大海的怀抱,在海水中嬉戏游玩。清凉的海水包裹着身体,每一次划动都带来无尽的畅快。游累了,我们便躺在沙滩上,仰望着蓝天白云。那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柔软,在湛蓝的天空中肆意飘荡,仿佛触手可及。不知不觉,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无数颗星星在闪烁。远处的海平面上,太阳渐渐下沉,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绚丽的橙红色,与蓝色的大海相互映衬,美得如同一幅画卷。我和闺蜜静静地坐在海滩上,看着这绝美的景色,心中的各种烦恼都随着海风烟消云散。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刻,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纯粹与美好,也更加珍惜与闺蜜在一起的时光。[详细]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唐宋里坊制度活化石之一,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它位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占地约45公顷,由南后街东西两侧的三条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和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组成,呈现棋盘状格局。三坊七巷肇始于晋代“衣冠南渡”,成型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这里曾是福州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聚居地,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众多历史名人在此诞生或生活。正如单霁翔所言:“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从虎门销烟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里见证了无数影响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详细]
中国版“疯屋子”:农民用10年造30米奇楼,藏着最野的民间创造力天马行空2025年10月8日久闻北流市新圩镇的玉林农民艺术楼盛名,却一直未曾亲临其境。直至今年国庆中秋长假的最后一天,我才下定决心前往,一睹其风采。这座楼宇因其举世无双的独特存在,被冠以诸多别称:有人称其为“玉林农民艺术楼”,当地人则简称为“怪楼”,随着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又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中国版疯屋子”。这座由农民建造的大楼究竟有何独特魅力与迷人之处?请大家随我的介绍与镜头,一探究竟。一、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1.多元风格的混搭融合玉林农民艺术楼,俗称“怪楼”,坐落于广西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是一座打破传统建筑范式的奇特建筑。其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对多元风格的大胆融合,设计者李积光将中式、欧式、东南亚、泰式、俄罗斯等十余种建筑元素即兴混搭,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无规则美学”。建筑整体高约30米,共10层(含地下室),外观与周边整齐划一的商品房形成强烈反差:入口处可见中式简易门楼与欧式“萝卜头”房顶并存,中段穿插泰式尖顶与俄罗斯风格浮雕,顶层则装饰着形似洋葱的穹顶,墙面还点缀着李积光亲手雕琢的粗犷人物浮雕,虽无专业美术训练,却透着原始而有力的艺术张力。这种跨越地域与文化的风格碰撞,源于李积光早年听闻“中国房子像火柴盒”的评价后,决心打破刻板印象的创作初心,使建筑本身成为一场流动的文化对话。2.独特的空间布局与细节设计楼内空间呈现“移步换景”的探索性体验,每层都暗藏即兴创意。一层入口处,中式门楼与弥勒佛雕像呼应,而抬头可见的却是欧洲建筑风格的“大葱头”穹顶;连接各楼层的楼梯设计尤为独特,“树洞楼梯”模仿自然树穴形态,水泥手工肌理的粗犷扶手与彩色玻璃透光形成质感对比,行走时仿佛穿梭于奇幻森林。5楼的金色大茶壶喷泉是标志性景观,5米高的壶身搭配可喷水的壶嘴,营造“流水生财”的动态效果,下方“野人谷”区域则以原始洞穴装饰与之呼应,原始与华丽的碰撞充满戏剧张力。建筑中段的空中玻璃桥不仅连接不同功能区,更让游客在行走时俯瞰楼内“江南水乡”微缩景观——翘檐凉亭、小桥流水与水车装置,将中式园林意境浓缩于方寸之间。内部装饰同样充满反差:倒吊荷花灯饰的光影透过彩色玻璃洒在水泥墙上,传统石磨与现代KTV霓虹灯光共处一室,地下室“野人谷”的仿岩石肌理与相邻区域的金色浮雕、水晶吊灯形成时空错位,这种“无逻辑混搭”虽引发审美争议,却成为其独一无二的标识,被游客戏称为“中国版疯屋子”。二、建造背景与历史发展1.建造者李积光的个人背景与动机怪楼的诞生,离不开其设计者兼建造者李积光的个人经历与执着追求。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流农民,李积光早年从事养殖业与农业种植,后进入建筑行业成为包工头,凭借数十年实践积累的工程经验,练就“无图纸施工”的独特能力——所有设计皆源于脑海构思,无需专业绘图却能精准实现复杂结构。他的建造动机源于一句偶然听闻的评价:早年有外国人批评“中国房子像火柴盒”,这激发了他打破传统建筑同质化的决心。他曾坦言:“房子不仅要住,更要像艺术品,让人看到不同的美。”这种朴素的艺术追求,驱使他将毕生积蓄投入这座“一生设计精髓的表现”之作,身兼设计师、包工头、雕塑师多职,甚至在资金短缺时外出打工筹集款项,最长曾停工半年仍未放弃。2.建设历程与资金投入项目始于2014年,原是当地政府规划旅游区时委托李积光设计的地标建筑,双方签订50年协议划拨3亩土地。尽管后续旅游区整体开发搁置,李积光仍坚持履行承诺,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建造之路。关于建设周期,不同报道提及“耗时8至10年”,当日所见,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但内部装修因资金问题持续推进。资金投入方面,各来源数据存在差异,多数资料显示主体结构耗资1500万元,全部来自李积光个人积蓄与建筑行业收入,后续装修仍需500万元。为维持建设,他采取“打工赚钱-返场施工”的循环模式,2021年后开始收取20元/人的门票费,收入专项用于装修,形成“以楼养楼”的独特运营方式。三、现状描述与文化价值1.当前完工程度与开放情况我当天所见,怪楼主体10层结构(含地下室)已成型,外部融合多元风格的装饰基本完成,内部特色区域如树洞楼梯、金色茶壶喷泉、空中玻璃桥等已可参观,但部分楼层仍保留水泥毛坯状态,3D影像设备安装、顶层浮雕细化等工程待续。开放情况呈现“非正式运营”特征:虽无官方开放公告,但游客可通过现场人员指引购票进入,门票20元,单日游客量峰值曾突破万人。建筑合法性得到地方认可,但因未完全竣工,存在安全设施有待完善的争议,2025年3月曾有报道提及被绿色屏障围封,后仍以“民间自发参观”形式持续开放,周边已衍生出儿童乐园、火车餐厅等配套设施,形成小型文旅聚集区。2.社会影响与游客反馈作为网红景点,怪楼的社会影响力源于其争议性与独特性的交织。支持者赞赏其“天马行空的民间创造力”,认为树洞楼梯的自然肌理、玻璃桥下的微缩园林等设计充满探索乐趣,称其“像一座活着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反对者则批评风格混杂“缺乏美学逻辑”,戏称“把世界建筑元素一锅炖”。游客反馈呈现两极分化:有人专程从广东、海南等地打卡,感叹“每一步都是惊喜”;也有人对未完工区域的粗糙质感表示失望。这种争议反而成为传播焦点,媒体广泛报道“农民自建怪楼对抗标准化建筑”的叙事,使李积光“无专业背景却造奇楼”的故事引发对民间艺术价值的讨论。3.乡村振兴与民间艺术价值在乡村振兴语境下,怪楼的意义远超建筑本身。作为非典型文旅地标,它以“小众网红”身份带动了当地知名度提升,周边配套经济的兴起为乡村注入活力,印证了特色文化符号对区域发展的潜在价值。从民间艺术角度看,其“无图纸施工”“即兴创作”的模式,展现了未受专业训练的民间创作者的原生创造力——李积光将生活经验、文化记忆与建筑实践融合,手工雕琢的浮雕、混搭的文化符号,虽不遵循学术规范,却构成对“标准化美学”的反叛。这种“未完成美学”与“多元混搭”,不仅为乡村建筑提供了创新样本,更成为观察民间艺术如何突破边界、表达自我的独特案例,正如游客所言:“它或许不完美,却是一个农民用一生心血写就的建筑诗篇。”目录1-怪楼外观2(1)-怪楼地面~2楼外园林2(2)-怪楼地面~2楼外园林3-地下和一楼-野人谷歌舞厅4-二楼5-三楼6-四楼7-五楼8-六楼9-七楼10-八楼以上11-从怪楼内部观外景12-楼主家的厨房与饭厅说明:此楼建造极不规范,处处可见楼主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错层结构遍布全楼。本目录所列楼层基于个人观察与理解自行定义,或与楼主原意存在偏差。如有出入,以楼主界定为准。1-怪楼外观(先发,其他照片会慢慢在各楼层挂上来)[详细]
金田起义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的武装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政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革命运动。金田起义遗址南门。金田起义遗址东门(已停止使用)。金田起义遗址练兵场。练兵场石碑上的字已模糊不清,俺从资料中抄录附上。古营盘古营盘中间的“拜旗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