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图库

解锁森林好物

11月22日—24日,2025世界林木业大会主要活动——2025年广西国际林产品及木制品展(以下简称“林木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林业智能装备、高端家具家居、绿色新型板材、森林食品等特色展品集中亮相。广西林下藏“珍宝”,国有林场解锁生态美食广西森林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广袤林下藏着怎样的“生态宝藏”?在广西博白林场展区,一排排色彩斑斓如调色盒的罐子格外引人注目。令人惊喜的是,罐中收纳的并非寻常物产,而是豆蔻、山楂、橘皮等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林下中药材。这些从林间孕育的天然食材,恰好契合了当下大众对健康养生的消费需求,成为森林馈赠的“养生好物”。不少市民在品尝后点赞:“喝起来好舒服!”调色盒般的豆蔻固体饮料。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摄。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展区内,可爱的梅花鹿成为“人气担当”,市民可近距离互动投喂,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结。国风打卡区打造沉浸式拍照场景,特色歌舞表演再现八桂浓郁风情,壮酒免费品鉴、鹿肉条香酥可口、五色糯米饭软糯香甜,一道道特色美食让人食指大动。更有鹿生鲜、鹿珍宝、鹿时韵三大系列30余种梅花鹿产品集中展示,全方位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鹿产品的多元需求。展区里的梅花鹿成为“人气担当”。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则带来了“香料树下的生态鲜味”:八角林下放养的土鸡、鸽子等产品齐齐亮相,肉质紧实、风味独特,尽显林下养殖的生态优势。八角树下的土鸡特别有风味。现场雕刻2米乌木,中国艺术走向东南亚“笃、笃、笃——”国际馆内,敲击声不时回荡,引得众多往来观众驻足围观。两名师傅专注凝神,不断调整站姿和方向,手里的一把雕刻刀、一把铁锤灵活翻飞,在一尊2米高的乌木上细细雕琢。现场木雕。刘林怡摄凑近看,乌木上两只孔雀栩栩如生、松树坚韧、游鱼灵动。“孔雀象征‘吉祥’,松树代表‘长寿’,鱼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这个作品叫‘吉祥如意’。”叶柳师傅介绍着,手里的活仍忙个不停。“吉祥如意”采用立体雕的手法,需要根据木纹调整雕刻方向,稍有判断失误就可能导致木头崩裂。叶柳师傅说,只要看到木头,他脑海中就能快速构思出设计稿,而且所有图案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元素。现在,他们的木雕作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东南亚。无人机也有“大脑眼睛”,测量精度达毫米级“数智赋能”是本届展会的突出亮点,智能元素贯穿展示、服务与体验全场景。在D区二楼AI+高新技术馆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林业科技公司齐聚,展示前沿技术与智能设备,现场科技感满满。“我们的无人机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即使在没有信号、没有提前人工踩点的复杂林间也能自主完成测量作业。”网格场量智能计算(深圳)有限公司COO韩劲屹解释,无人机的“眼睛”就是它的机载摄像头,能帮助它躲避障碍、不惧缠绕、自主脱困。而网格AI系统就是它的大脑,无需人工实时操控,只需预先设定检测地点及范围,它就能自主规划路线和测量方案,且所有思考都由机载“大脑”完成,真正实现了“无人化”。据悉,相较于传统林业测量模式——在一片林地中抽取上百个树木样本,再人工用卷尺量直径、竹竿测高度并结合相关资料确定梯度,最后估算整片树林的面积,该无人机实现了测量技术的突破。“它仅用‘眼睛’就能测出树木的相关数据,且精度达到毫米级。”韩劲屹表示,这一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更推动林业从“估算时代”迈入“精算时代”[详细]

玉林仁厚番薯节

2025年11月22日,玉林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仁厚镇香吉园举办“鬱地薯丰·寻味玉州”农产品产销推介活动。“鬱地薯丰·寻味玉州”特色活动精彩纷呈,打卡亮点有:早上6:30开始的鬱见村跑,千人环村欢乐跑;千人窑番薯、独轮车运番薯、稻田抓鸡、徒手摸鱼、打谷子、编稻草绳;新农潮文艺汇演等。“鬱地薯丰·寻味玉州”又称“仁厚番薯节”,千人窑番薯现场惊现震撼世界的窑番薯窑群,非常给力。玉林市各有关部门和玉州区领导出席了这次活动。玉林各新闻媒体、自媒体踊跃报道了这一盛大喜事。[详细]

摄影兴趣班作业

摄影兴趣班作业![详细]

贡嘎雪山子梅垭口拍日出

2025年10月27日在贡嘎雪山子梅垭口拍日出:贡嘎雪山子梅垭口:云端上的"贡嘎之眼"拍日出。子梅垭口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贡嘎山镇,海拔约4500米(不同资料显示4500-4565米),与"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主峰直线距离仅5公里,是观赏贡嘎雪山的最佳位置之一,被誉为"贡嘎之眼"。特点:无需门票,全天开放,是所有贡嘎观景台中离主峰最近的一个,可开车直达,视野开阔,360度无死角观赏雪山群峰。贡嘎全景:触手可及的"蜀山之王"站在垭口,贡嘎主峰(海拔7556米)仿佛伸手可触,巨大的垂直落差(从河谷到山顶6000多米)带来极致视觉震撼。[详细]

稻香

告别了稻浪翻滚的热闹,秋收后的田野多了份沉静的温柔。沿着田间小路缓缓走,风里混着泥土的清香与晒干的麦香,目光所及皆是颗粒归仓后的安然。这一刻,不追赶时间,只听风吟,闻着稻香,感受丰收沉淀后的满心欢喜![详细]

冬暖花开

冬暖花开[详细]

青春的片尾曲

总觉得青春和晚霞是绑定的。放学铃响后的操场,骑着单车掠过的街道,并肩走在回家路上的身影,都被漫天橘粉的晚霞裹着。天空像被打翻了调色盘,从浅橙晕染到绯红,最后沉成温柔的紫,连教学楼的轮廓、路边的香樟叶,都被镀上一层暖光。我们坐在操场看台上,不说深奥的话,只聊课间的玩笑、没写完的作业,还有藏在心里没说出口的小秘密。风里带着夏天的热意,混着青草香,晚霞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把这瞬间,无限拉长。后来才发现,晚霞会落幕,青春也会散场,但那些被晚霞照亮的时刻,那些并肩看风景的人,都成了记忆里最温暖的底色。原来青春最动人的,不是永远热烈,而是曾和重要的人,共享过一场不留遗憾的晚霞。[详细]

为自己的爱车拍摄照片

为自己的爱车拍摄一组照片[详细]

苗寨古镇有美景

开心旅游去贵州,苗寨古镇有美景[详细]

兰趣

随手拍[详细]

一组山水图摄

一组山水图摄![详细]

美女戏水

美女戏水[详细]

暖阳荒坪野趣浓

暖阳荒坪野趣浓天马行空2025年11月22日星期六南国的十一月,总带着几分倔强的暖意。当北国早已寒鸦聒雪、万物蛰伏,玉林的秋却来得迟缓而暧昧,昼夜的温差勾勒出独特的气候画卷——夜幕低垂时,十五摄氏度的微凉沁着清露的气息,裹紧衣衫方觉几分秋意;可待日头高升,二十摄氏度的暖阳便慵懒地铺满大地,偶尔甚至会蹿至二十五度以上,让人恍惚间以为夏末的余韵尚未走远。就在这样一处寻常的路边绿化带,少了人工刻意的修剪与养护,反倒成就了一片野趣盎然的自在天地。草坪不再是齐整的绿毯,而是被各式杂草肆意占据,枯荣相生间,反倒比精心打理的景致更多了几分生动的层次。枯黄的草叶零星点缀其间,却丝毫不影响那片油亮的绿意主宰视野,仿佛生命力在这方寸之地野蛮生长,倔强地宣告着存在。草坪的一处爬满了牵牛花藤蔓,纵横交错的牵牛花藤蔓无力向天空伸展,只能在草上爬行,碰到高的绿植,它就缠绕着把人家“拥抱”,借力向天空发展,而藤蔓上结着的淡紫色花儿,都是以大约45度的仰角仰望着广褒的天空,向天空倾诉着它的渴望。蹲下身细瞧,这片“荒废”的草坪竟是个热闹的微观世界。低矮处,花叶滇苦菜一丛丛探出脑袋,枝头上缀满了滚圆的白色种球,毛茸茸的像一团团轻盈的雪绒,风一吹,便随着微风婀娜摇曳,仿佛无数个小小的白色精灵在跳着圆舞曲,姿态灵动,惹人怜爱。与之齐高的假臭草不甘示弱,细长的茎秆撑起一簇簇细密的紫色小花,淡紫的花瓣连成一片,如云似霞,在风中轻轻颔首,恰似与滇苦菜的白色精灵遥相呼应,共谱一曲风中的恋歌。稍高一些的地方,一两株白茅亭亭玉立,数量虽少,却自带一股遗世独立的气质。它们举着毛茸茸的“狗尾巴”,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荧光,风过时便轻轻挥洒,那蓬松的白色穗子宛如仙人遗落凡间的白色蝉翼,在空中缓缓飘荡,似在温柔拂过这片荒坪的每一寸肌肤,又像在向路人递送着秋日的絮语。比白茅更高些的是梵净山类芦,依旧是绿油油的一片,顶上的“狗尾巴”还未完全舒展,裹着青涩的绿意,像一支支蓄势待发的毛笔,正预备着书写下一段生命的篇章。而这片荒草坪的“王者”,无疑是那株高大醒目的叶子花树。它早已挣脱了草丛的束缚,枝繁叶茂地长成了一团浓密的绿云,枝叶向天空和四周肆意伸展,仿佛要将整个秋日的阳光都揽入怀中。最令人心折的是那层层叠叠的花朵,火红与紫红交织在一起,浓墨重彩地覆盖在绿叶之上,热烈奔放,不带一丝含蓄。在这片野趣横生的荒坪中,它宛如一位盛装的舞者,用最鲜艳的色彩点燃了整个画面,那份不加雕琢的喜庆与醒目,为这微凉的秋日增添了一抹最动人的亮色。暖阳下,微风里,这片无人问津的荒坪自有其风情。没有名花贵草的娇贵,却有野草闲花的自在;不见整齐划一的精致,却有万物生长的蓬勃。这份不期而遇的野趣,恰似生活中那些未曾刻意安排的惊喜,于不经意间,便让人品味到一份久违的、随性的赏景闲情。[详细]

万里村松冈漫游

纪行:万里村松冈漫游,采摘树舌灵芝[详细]

初冬岑溪天龙顶公园游记

早就听闻岑溪天龙顶山地公园的美景,一直心生向往,终于在初冬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和几个朋友踏上了前往天龙顶的旅程。我们选择自驾前往,一路上,山路蜿蜒曲折,虽然少少颠簸,但沿途的田园风光却让我们心情愉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天龙顶山地公园。一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雄伟的主峰天龙顶。它海拔1211米,是梧州第一高峰。远远望去,天龙顶就像一根擎天石柱,直插云霄,山体的砂岩地质结构清晰可见,给人一种雄浑壮观的感觉。停好车后,我们沿着山间的木栈道开始向山顶攀登。栈道两旁是茂密的植被,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途中,我们经过了一片原始次生林,树林里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随着不断地攀登,海拔逐渐升高,眼前的景色也变得开阔起来。当我们来到一片高山草甸时,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这里的草甸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草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草甸上,有一些游客正在搭帐篷,五颜六色的帐篷点缀其中,为这片宁静的草甸增添了几分生机。我们也在栈道平台上找了一处地方,放下背包,搭上帐篷,尽情地享受着这大自然的馈赠。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不远处,一排白色的风车,在风中缓缓转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我们开始准备晚餐。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材,用电动汽车输出220,在平台上尽情的舒展厨艺。滚烫的火锅配上悠扬的音乐加上欢笑声,山谷充满了生气。夜晚,当夜幕完全降临,我们仰望星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没有城市的灯光污染,星空格外璀璨。无数的星星闪烁着,仿佛是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银河清晰可见,横跨天际,让人仿佛置身于宇宙的怀抱之中。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地起来,准备观看日出。此时,山间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接着,一抹红霞染遍了天际,太阳终于缓缓地露出了头,万道光芒洒在大地上,给整个天龙顶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岑溪天龙顶山地公园的之行,让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亲近了大自然,感受到了它的神奇与美丽。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详细]

水月岩的现状

在这帖将军寨——历史与自然的完美交融-红豆社区的回复中,我说过这样的话:当天我返回时,我有意走水月岩→五彩田园→玉林城区这条路,看到水月岩的惨况,只能扼腕叹息。后面有空我会放几张水月岩的现状照片上来。过后想了想,还是不影响将军寨——历史与自然的完美交融-红豆社区所形成的氛围吧,另帖算了。不介绍,不评论,只上照片。完整的山[详细]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随拍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西南2.5公里处,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77平方公里,核心游览区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5.1%(部分资料显示83.6%)。由官珠沟、鹅嫚沟和雷古山三大核心景区组成,形成"U"型游览线路,被誉为"中国爱情谷、山水大观园"和"陇上小九寨"。历史传说与文化底蕴爱情传说:相传千年前,氐族青年官珠与羌族少女鹅嫚相爱,却因部落争斗双双殉情。官珠化为雷鼓雪山,鹅嫚泪珠化为泽荡措,人们将"关恶沟"改名为"官鹅沟",纪念这对恋人。民俗文化:景区内居住藏族群众3000余人,保留独特民族服饰和习俗宕羌傩舞:省级非遗,原始古朴的祭祀舞蹈,戴狰狞面具,舞步刚劲池哥昼:国家级非遗,融合羌藏元素的面具舞,用于祈福禳灾传统节日:藏历新年、晒佛节、采花节等[详细]

狂摘万寿果

纪事:古眉村高树长杆狂摘万寿果[详细]

中国-东盟马拉松拾遗

一年一度的盟马鸣枪收兵了,虽没有往年的盛况也没有过度的热闹,简洁隆重依然是自己的盛会,没了黑皮肤,奖金自己人拿,没了奇装异服,跑者更阳光更向上,更厉害的是交通顺畅,群众互动好。[详细]

风头鹀

风头鹀[详细]

梧州大同酒店旧址

梧州大同酒店旧址位于梧州市万秀区大同路35号,建成于1920年。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20平方米,砖混结构,共有四进建筑,由正门、前厅、边房、天井、后座组成。正门额题写“大同酒店”楷书,原建筑高四层,其中一层作为中式餐厅,二层作为西式餐厅,三层及四层作为客房。是当时梧州规模较大、装饰高雅的酒店,抗战时期,大同酒店曾被日机炸毁部分,后将四层改为三层。1925年9月,周恩来同志从广州乘船秘密来到梧州,入住大同酒店。他在这里召集会议,对广西创建党组织和开展革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直接促成了广西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梧州支部的诞生。因为大同酒店所处小巷狭窄,内部结构局促,只能拍到一些酒店的局部照片,从中去感受民国时期的一些风貌。[详细]

秋日拾掇

柳州柳侯公园柳州荣军街道柳州柳侯公园-中华园柳州柳侯公园-中华园柳州大龙潭公园柳州大龙潭公园柳州大龙潭公园柳州大龙潭公园柳州柳侯公园-中华园柳州柳侯公园-中华园[详细]

历史与自然的完美交融

将军寨——历史与自然的完美交融文摄:天马行空2025年11月17日一、探访将军寨的缘起与行程——将军寨的盛名和一窥究竟之心久仰将军寨盛名,却始终未曾亲临其境。2025年11月16日,周日下午,我终于下定决心前往,一睹其风采。当天,我骑摩托车从玉林城区出发,在导航的指引下,自然再无需步行下面提及的1.2公里田间小道。直至山脚下,我才停车,改为步行山林小径,进入将军寨。如今回想,其实我完全可以驾车直达将军寨寨门口(特别提醒:田间小道与山林小径狭窄且崎岖不平,尤其到了小河旁的小道,路况更为恶劣,一侧是农田,一侧是河水,骑车极为危险。对于车技欠佳且缺乏农村小道驾驶经验者,建议还是步行为宜)。然而,初次造访,对将军寨地形不甚了解,能抵达山脚下已属不易。抵达山脚时,面对脚下茂密的绿植,我一时茫然,不知如何进入将军寨。既无标识指引,又无人可问,无奈之下,只能在山下停车,徒步寻找入寨之路。所幸,一次便找到了正确路径(多亏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座历经沧桑的将军寨究竟蕴藏着何种独特魅力与迷人风采?请大家随我的介绍与镜头,一探究竟。二、将军寨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隐藏在三地交界的千年古寨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北流市与玉州区交界处,藏匿着一处兼具自然奇观与历史底蕴的秘境——将军寨,其主体在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龙尾自然村,距玉林市中心15公里。这座古寨"一脚踏三县",处于喀斯特地貌集中区,四面被80~150米高的石灰岩峰丛环绕,仅西南面有宽不足2米的"一线天"可供进出,是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寨内核心景观为40亩天然湖泊,湖面高出寨外地面1~2米,形成"悬湖"奇观,由地下涌泉补给,四季不涸。湖岸东南方向有龙泉河环绕,与龙珠湖、水月岩共同构成"玉林小桂林"喀斯特景观群。乘坐小汽车的游客需从田龙村徒步1.2公里田间小道抵达,沿途可欣赏"峰林-田园"复合风光。三、将军寨名称由来与传说——追溯伏波将军和太平军的足迹将军寨的名称主流传说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的历史紧密相关。据旅游专家马基宁博士考证,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是:东汉时期,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的征侧、征贰两姐妹起兵叛乱,光武帝遂派遣马援率军南征。公元41年,马援率部平定交趾叛乱时,大军途经水月岩和龙珠湖,曾在今日将军寨所在地屯兵扎营休整,并利用当地的天然屏障构筑防御工事。寨门对面150米高的“将军石”峰,因酷似披甲立马的将军剪影而得名,成为这一传说的视觉佐证。后人为纪念这位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中原与岭南文化融合的将军,便将此地命名为“将军寨”。在玉林人心目中,马援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其足迹已深深烙印在当地的文化记忆之中。清代方志记载其原名"龙尾寨",咸丰年间村民筑墙防御改称"石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曾在此固守数月,加固寨门并砌筑石墙300余米。民国《陆川乡土志》始见"将军寨"记载,名称演变反映了从地理标志到文化象征的转变过程。目前伏波将军传说因历史厚重感和英雄形象更广为流传。四、将军寨历史沿革与变迁——从军事要塞到生态奇观将军寨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最初为军事斥候据点,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构建起严密的防御体系:利用“一线天”天险设置隘口,借助天然溶洞储存粮草,在高耸的石峰之上构筑烽火台,成为水月岩地区早期重要的兵家要塞。时光流转至明代中期,为防范匪患,当地村民沿山势相对薄弱之处,采用干砌石墙的方式进行加固,巧妙地形成了“以山为墙、以石补漏”的防御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其军事防御功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也曾利用过将军寨的兵营设施,附近村民在原有基础上,于缺口处继续砌石筑墙以加强防守,并在寨内建造住宅,形成了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的据点。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将军寨迎来大规模修缮。此次修缮采用坚硬的石灰岩块进行干砌,运用错缝咬合的精湛工艺,不仅加固了城墙,还增建了寨门、瞭望台各一处,并修整出房屋地基20余处,使将军寨正式形成“军事-居住”复合功能的格局。此后,寨内聚居人口最多时达到300余人,成为周边7个村落的“安全岛”,在动荡时期为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庇护。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1958年至1965年间,寨内居民陆续迁出,将军寨遗址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2010年,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得到认可,被列入陆川县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寨内城墙虽全由石头砌成,尽显坚固雄伟,但历经岁月沧桑,已无人居住。寨墙上荒草杂芜,苔藓斑斑,藤蔓树木的根系更是密密匝匝地包裹着古老的寨墙,在时光的雕琢下形成了一幅幅自然天成的抽象画卷,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沉寂。尽管将军寨的军事功能逐渐淡化,但其独特的自然奇观却愈发显现,赋予了它新的魅力。寨底有地下水涌出汇聚成湖,湖面竟高出寨外地面数米之多,且湖水终年不涸。这一罕见的水文地质特征,使得将军寨在失去军事价值后,以一种融合了历史遗迹与自然生态的全新姿态,继续展现着其独有的吸引力。五、将军寨自然风光与生态特色——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杰作将军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林挺拔,洞幽水清,风光如画。这里石峰峻峭,傲然挺立,犹如天然屏障;山峰上树木葱郁,绿意盎然,兼有古、峻、奇之韵,构成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寨内喀斯特景观以“峰、湖、洞、石”四绝著称:30余座峰丛拔地而起,“将军石”“笔架峰”“群象饮水”等象形山石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岩石经亿万年风化侵蚀,形成鬼斧神工的自然雕塑;40亩天然湖泊是将军寨的点睛之笔,湖畔绿树成荫,藤灌攀结,湖水碧绿澄清,透明度达3~4米,似绸缎又如画布,四面石峰环绕倒映水中,更添神韵,当地人因水质特殊在此养鱼,产出的鱼骨软味美,成为附近市场的抢手货;12处溶洞中,“藏兵洞”留有古代防御遗迹,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暗河潺潺,见证着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进入寨内,峰丛森森,湖面波平如镜,环境幽静深邃,恍若隔世。残存的房屋地基和城墙默默诉说着过往的历史,人文遗迹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雨中的将军寨更具韵味:峰林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宛如一幅泼墨水彩画,尽显朦胧之美。外围龙泉河流域形成“山环水绕、田畴相拥”的田园风光,春季油菜花金黄铺展,夏季稻浪翻滚如波,秋季稻谷飘香沁心,冬季翠竹常青不败,四季景致轮转,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区域年均气温22℃,植被覆盖率85%以上,白鹭、翠鸟等鸟类栖息其间,构成完整的喀斯特生态系统,是集地质奇观、田园风情与生物多样性于一体的天然秘境。六、将军寨人文特色与军事智慧——“兵农合一”的生活状态将军寨的遗迹与传说,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展现了古代军事防御智慧与生活哲学的融合。1.建筑遗址中的军事与生活智慧将军寨的现存遗迹是其历史功能最直接的见证。寨墙全由石头砌成,虽久经沧桑,仍显坚固雄伟。其建造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喀斯特地貌,并非完全环绕,而是选择性地在山势薄弱处修筑城墙,与天然石山共同构成“人工-自然”复合防御屏障。这种“因山就势、以险制胜”的营造理念,极大地提升了防御效率。寨内布局同样体现了军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房屋地基集中分布在湖泊西北岸的平缓地带,其布局并非随意,而是考虑了相互掩护与居住需求。寨中的人工湖不仅是重要的水源,也可能兼具了部分生产功能。这些遗迹共同描绘出一幅“战时能御、闲时可居”的生动画卷。2.民间传说与文化象征将军寨之得名,最主流的传说与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相关。相传马援南征交趾时,曾在此屯兵。这一传说为将军寨赋予了“忠诚勇武、保境安民”的文化底色,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地理存在,成为历史记忆的载体。此外,后来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也曾利用过将军寨的兵营设施,这些不同时期的历史层叠,丰富了将军寨的文化内涵。当地的民俗活动,也承载着对历史的记忆。当地民间一直保留"祭将军"民俗,每年农历四月十四(相传为马援诞辰),村民到将军石下祭拜,讲述伏波将军"马革裹尸"的故事。这些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习俗,使冰冷的石头遗迹充满了人文的温度,让军事历史以更生动的方式得以传承。3.军事与生活的融合遗迹将军寨的遗址生动记录了古代军民"战时防御、平时生活"的“兵农合一”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它是具有防御功能的寨堡,另一方面,它也是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活社区。这种军事防御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是古代边疆地区常见的一种生存智慧,在将军寨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将军寨的人文特色在于其军事防御智慧、生动的民间传说与“兵农合一”的生活遗迹三者的交融。它不仅仅是一处废弃的古寨,更是一部刻在石头和山水之间的历史教科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七、将军寨保护价值与开发潜力——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将军寨作为保存完整的喀斯特古寨遗址,拥有显著的保护价值与开发潜力。在保护价值方面,其生态价值突出,区域保持原始自然状态,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是研究岩溶水文的天然实验室;文化价值深厚,融合了汉代军事文化与清代防御工事,建筑工艺具备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旅游价值独特,“古寨+喀斯特”的复合景观契合当下深度体验式旅游的需求。如今,将军寨虽尚未正式开发,但凭借神秘传奇的故事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已吸引众多关注,所在区域也已启动前期工作,为未来旅游开发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开发面临可达性差、设施不足的瓶颈。展望未来,若能平衡自然生态保护与人文历史展示,将军寨有望打造成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和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为此,建议采取“保护性开发”策略:近期重点完善生态徒步道、解说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中期开发防御演示、民俗体验等文化项目,丰富旅游内容;远期则融入区域旅游线路,与龙珠湖、水月岩等联动发展。同时,必须严格控制日接待量在100人以内,以确保生态与文化遗产得到永续传承。将军寨以其独特的“山、水、寨”格局,成为自然奇观与人文历史的完美融合体,既是古代军事智慧的生动教科书,也是当代生态保护的珍贵样本,这个隐藏在三地交界的秘境,正静静等待着更多人发现它的美,聆听它跨越千年的历史故事,而每一处残垣断壁、每一波湖面涟漪,都是通往过去的密码,也是连向未来的桥梁。八、将军寨及周边风光照片目录1远观将军寨2将军寨周边3守护将军寨的“山炮”4进入将军寨的山林小径5将军寨的唯一寨门“一线天”(从外面看,从里面观)6将军寨内风光①从将军湖寨门这边看对面②从将军湖左边看对面③从将军湖里面看寨门“一线天”④从将军湖右边看对面7将军寨内一些建筑痕迹和人文遗迹8将军寨内果林绿植9将军寨内一些石头石山特写10将军寨内的山羊和鸟儿(太远需放大才见)[详细]

甘圩达洞村水源庙会

甘圩达洞村水源庙会[详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