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图库

洛阳老君山

云雾山顶,老道传经。[详细]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它是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村寨相连而成,寨子四面环山,白水河穿寨而过将寨子一分为二,千余户木结构的吊脚楼随着地形起伏的变化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此外苗寨的夜晚尤为美丽,那闪烁的万家灯火和灵动的点点星光在暮然之间定会打动你![详细]

路遥知马力 果下越千年

“这是世界上最矮的马,被誉为‘马中熊猫’。”“它的齐刘海,好可爱啊。”近期,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广西篇“上新”,让毛发飘逸、萌态尽显的德保矮马,又一次冲上热搜。“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有名的宝马良驹,但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昂首扬蹄。颜明挥摄德保矮马,从史书中走来,活生生的本土马。20世纪80年代,在广西西南部的大石山区,德保人祖祖辈辈繁育的矮马,被“伯乐”意外发现。据专家考证,这种成年身高仅七八十厘米的马儿,是《汉书》所载“果下马”的后裔。“它改写了英国设特兰矮马独领风骚的历史,让世界矮马资源又多了一个新的源流。”现任德保矮马研究所所长、矮马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黄华汉说。中国养马传统悠久,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就有“马”字。知名马学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国才追根溯源:“德保矮马是从百色马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的马品种。百色马是西南马类型中的主要品种之一。西南马由古羌人南迁时带入的羌马演化而来,而羌马的祖先是北方马。因此,德保矮马起源于北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所珍藏的一些书画、铜鼓、陶器,皆有矮马的存在;在百色粤东会馆的雕梁上,仍可见矮马的造型;远在西汉时,广西便有铜铸矮马造型,中间一人骑马,比例人大马小……马性洒脱,奔放不羁,为何能世世代代“隐居”于此?“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是天然屏障,保证了矮马的繁衍生息。”黄华汉一语中的,“德保矮马敏捷稳健,坚韧不拔,耐力异常惊人。这里山路崎岖、崖壁斜陡、沟壑深险,在耕作、交通、运输等方面,都有矮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据明、清地方志记载,德保县所在的镇安府,历代给皇帝进贡矮马。马贡、马隘、马牌等30多个以马命名的村屯名,沿用至今。在当地,民间仍流传着瓦氏夫人率俍兵、骑矮马,出征抗击倭寇的英勇故事。爱马、惜马、养马、护马,早已融入百姓生活。进入新媒体时代,德保矮马的故事广为传播,受到万千粉丝青睐。“我更愿意叫它‘果下马’。在这片土地上,它不是天生宠物,而是始终凭借自身实力,有尊严地活着。”有网友饱含深情地说。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近代约200年内育成的英国设特兰矮马,体型有侏儒表现,更多是人为矮化的结果。与之不同,作为世界上现存唯一原种矮马,德保矮马个头虽小,但体型优美,比例正常。在它身上,流淌着古老的遗传基因,有着稳定的性状。“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腰椎骨只有15块,比普通马少1块。”黄华汉介绍。如今,德保矮马已成为中国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被列入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受到国际育马界的普遍赏识和热情引种。“德保矮马是世界仅存的绝版资源,注定是研究动物矮化基因及矮化机制的珍贵材料。”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高级畜牧师王英群,争分夺秒地开展矮马遗传资源保护专项核查。体型外貌登记、体尺性状测定、血液样品采集……就在今年7月,站里的专家技术团队成功攻克了德保矮马冷冻精液制作难题。8月21日,在国家级德保矮马保种场,记者见到了王英群口中的老朋友——新一代马王“骏威”,体态结实,四肢健壮。场内,289匹血脉相同但毛色各异的矮马,被集中饲养和管理,并禁止任何形式杂交,从而保持血统封闭。轻捋着马儿的鬃毛,王英群告诉记者,它们品种独特、乖巧温驯,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游乐价值,甚至可作为陪伴互动的“医生”,辅助疗愈自闭症儿童。“自然繁殖的德保矮马,未来还有无限开发的潜力。”[详细]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详细]

美食之约,味蕾盛宴

生活的美妙,往往藏在舌尖的一场场邂逅里。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唯有美食能让你停下匆匆的脚步。当一口美味在唇齿间散开,那是幸福的滋味在蔓延。无论是精致的法式甜点,还是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小吃,每一种味道都是生活的馈赠。美食,是一场味蕾的狂欢,更是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在美食的世界里,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小确幸。[详细]

电动车起火近期高发

连日来,各地持续高温,用电进入高峰期,电线短路起火、车辆自燃等事故频发。9月12日14时55分,柳城县解放路一小区内一辆老年代步电车起火。接到报警后,柳城县大埔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扑救。15时06分,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经过侦查,发现为小区4栋一楼楼道门口前露天停车位上的老年代步电车起火,楼道进出口有私拉的充电桩和充电线。当时火势处于稳定燃烧阶段,所幸起火浓烟没有窜进楼道内。了解情况后,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对现场进行灭火,并对电车车窗、车门、车内蓄电池外壳进行破拆。火势得到控制后,救援人员利用热成像仪对电车进行仔细排查,确认现场安全后撤离现场。目前,火灾原因及财产损失正在进一步调查统计。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禁止违规私接充电线路……有关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警示一直在强调,但是总有人因贪图方便,抱着侥幸心理,违规停放或充电,直到引发火灾才后悔不已。【来源:《在柳州》APP】[详细]

八月十五拍月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叠加一百多张RAW↓↓↓[详细]

重游兴义万峰林一

早上九点从弥勒出发去兴义,十一点多到兴义,本想入住万峰林,但那的住宿(民宿)很贵,我们这帮老嘢住不起,只好在市里找到较为适合价位的,商量后才决定住下,但此宾馆要等人家退房,还要等服务员整理房间后才能入住。这段时间我们只好外出找中餐吃。这次去兴义万峰林是重游,我们中餐后便到房间休息,17点20才从住处出发去景区,将到景区就出现小堵,入景区内后堵车严重,开开停停,并且下起雨来,大约走到景区一半路吧,已是傍晚19点20(正常情况下,只要40来分钟),只好找饭店吃饭。吃饭前在饭店旁边拍摄了几张留作纪念,吃完饭就慢慢返回住处。[详细]

桂林人爱吃的月饼“卷”出花

有研究者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先秦,定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以后。绵延两千余年,汇合了众多风俗传说、充盈着团圆精神的中秋,也成了中国人一年中最富浪漫和诗意的佳节。月是中秋明。古往今来,人们因为这轮明月,留下了很多艺术精品。在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我们也能通过文物寻觅到“一轮明月照古今”的文脉延续。当这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遥望着中秋月时你是否除了有对古时中秋的无数情思遐想,还有对当下现代创新与传统文化融合所带来的新体验。月饼作为中秋节最火爆的传统美食,各种创意月饼纷纷亮相,与传统月饼同台竞争。为人们带来传统与创新的新结合。现代中秋的月饼创新今年桂林月饼市场除了“卷”口味,很多商家还“卷”起了造型,在月饼造型上加入了“国风”元素。一些商家别出心裁,趁着今年是龙年,做出了含有“龙”元素的“国风”月饼。今年的中秋节,市民在品尝月饼的同时,还能感受创新口味与传统文化融合所带来的新体验。新口味与传统口味比拼卢先生收到的月饼。(卢先生的朋友圈截图)中秋节将至,不管是在市场里还是在市民的生活里,月饼的氛围都变得浓厚起来。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传统的白莲蓉、红豆沙、五仁叉烧等口味,本地月饼市场最常见的创新就是混搭“桂花”,如桂花白莲蓉、桂花玫瑰、桂花芝士口味月饼等。此外,众多烘焙商家都在研究新口味。最常见的就是“茶味”月饼,通过把乌龙茶、龙井茶、铁观音等茶叶原叶磨成粉,再与其他原料搭配,制作成月饼馅料。如今这种口味上的混搭在桂林月饼市场很常见。不久前,家住彰泰·春天里的市民刘先生专门开车到七星区的一家烘焙店买了几盒月饼送人,自己也留了一盒。他拍照发到了朋友圈并配文说:“奇亚籽芋泥口味,就吃个新奇。”刘先生购买月饼礼盒的那家烘焙店,把“桂花”和“茶叶”两个元素融合在一起,制作出了“桂花乌龙茶”口味的月饼。刘先生品尝过后说:“和传统的月饼区别还是挺大的。月饼甜度也很淡,吃起来是淡淡的茶香和花香。”市民林女士在七星区有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烘焙工作室。林女士说,她掰着手指头一连数出了今年市面上新出的口味,说自己也在今年创新推出了“荔枝玫瑰”和“黄桃燕麦”口味的月饼,“如果不推出新品,感觉竞争力不够。”“国潮风”“龙”元素月饼受欢迎创意月饼制作成了龙帽、凤冠和旗袍的样子。(受访者许女士供图)国风的创意月饼。(受访者林女士供图)除了在口味上推陈出新,不少月饼造型上也“卷”了起来,其中有不少“国风”造型的创新。一些商家在外包装上花了不少巧思,有的用原木搭配红色包装纸,上面还印刷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或者干脆自己设计月饼盒,打开盒子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工笔画。月饼的造型也能见到“国风”,例如山峰造型、醒狮造型、花生造型等。临桂区、七星区的两家烘焙店都推出了创意月饼。其中,荷花造型的月饼每一片花瓣都是纯手工制作。桂花造型的月饼每一粒小桂花也都是亲手粘在饼皮上的。今年是龙年,有的商家也紧扣“龙”的主题,推出了“龙帽”和“凤冠”造型的手工月饼。“龙帽”月饼有大红色的襟带和黄色的镶边,而“凤冠”则以大红和深蓝色为主,都是满满的“中国风”。临桂区售卖创意月饼的许女士说,“龙帽”和“凤冠”寓意“龙凤呈祥”,除此之外,店里还有桃子造型、李子造型、旗袍造型等月饼,有“桃李满天下”“旗开得胜”等寓意,在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里,替顾客讨个好彩头。而在七星区经营烘焙店的林女士则把“龙”做成了“龙鱼”和“龙狮”。金黄色的龙鱼圆鳞片清晰可见,头上还有两个犄角,看上去圆滚可爱。据了解,创意月饼相比传统月饼要贵不少。许女士6个创意月饼礼盒装售价是188元/盒,林女士8个创意月饼礼盒装则要300多元/盒。虽然价格不便宜,但这些创意月饼却很受市场欢迎。许女士说,一个星期下来,她卖掉了五六百盒。古代文物里的中秋情韵明月、团圆、中秋,在千年的传承中,融入中国人生活的细节。如今,我们依旧能在众多的文物当中,遇见当年的中秋。铜镜里的团圆祝福元“闲身青鸢”铜镜。(桂林博物馆供图)相传,中秋节的前身是“千秋节”。开元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应百官表请,将其生日设为“千秋节”,群臣向唐玄宗进献精美的铜镜以示庆贺。以后的每年千秋节,唐玄宗都会定制铜镜颁发给官员,并命名为“千秋镜”。唐玄宗曾就此事写过《千秋节赐群臣镜》:“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从此,形成了每年中秋互赠铜镜的习俗,图纹华丽、铭文丰富的圆形铜镜,是花好月圆的象征,更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铜镜上的精美图案也成为传承中秋节文化和故事的重要载体。在桂林博物馆二楼的“漓水春秋——桂林历史文化陈列”展厅,有一面元代“闲身青鸾”铜镜,将古人对“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具象化呈现在眼前。在桂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让人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该镜为青铜质,圆形,面光,背饰桥形钮,钮外双钩线菱形花开光,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菱形花开光内有九竖行楷书铭文。菱花开光外的外区四边各饰缠枝花纹,纹饰刻画细致精巧,以细线浅雕技法表现的花枝草叶处在镜边位置,却很注重细节,花蕊、花瓣、叶片、蔓枝姿态各异,枝条温婉柔顺,叶脉花筋清晰,显示出一种清新淡雅的自然韵致,这与宋代铜镜上写实性较强的花卉草叶纹相仿,甚具宋镜余韵。镜背铭文自右至左为“月样团圆水样青,好将香阁伴闲身;青鸾不用盖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二十八字,描绘了一幅月圆水清、镜中映照出的孤影如同故人的温馨画面。一轮明月照古今,这面圆圆的铜镜恰似一轮圆月,折射出从古至今人们对人月两团圆、阖家共安康的美好祝愿。在千百年历史的积淀与传承中,中秋节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寄托着人们对于团圆的情感,铭刻着家国情怀的担当,承载着我国深厚的中秋文化底蕴。铜镜里的团圆祝福明万历青花嫦娥仙人图梅瓶。(桂林博物馆供图)自古以来,中秋便承载着浪漫的想象与神秘的传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趁后羿不在的时候,偷吃了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宫去了,后羿只能遥望着月亮寄托相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嫦娥奔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嫦娥奔月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无论故事是何种版本,都体现了古人对奔赴星辰的特殊情愫,并借月亮来寄托相思、期盼团圆。桂林博物馆三楼“靖江遗韵——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陈列”展厅中,有一尊明万历年间的青花嫦娥仙人图梅瓶。据桂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瓶造型秀雅、胎体密实,釉色细腻、微透灰白,青花淡雅明晰。整器图案共分四层,每层都以弦纹分隔。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三组青花如意云肩纹,并装饰有折枝花果纹、钱纹及莲花纹;胫部绘海马山水纹,翻腾的海水江崖,寓意江山永固,社会太平。腹部主题纹饰中,嫦娥盈盈伫立,仪态端庄,脚下的玉兔回首顾盼,妙趣横生。两位仙人,头显宝光,正拱手行礼,似乎前来月宫拜访嫦娥。在三位仙人四周,仙鹤展翅飞翔,蝴蝶翩翩起舞,并配以松、竹、梅及灵芝、仙草等植物来烘托月宫气氛。整幅画面既刻画了人物的道骨仙风,又描绘出如梦似幻的月宫仙境,韵味无穷。通过这一尊梅瓶,人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奔月的大胆想象。不仅是嫦娥,桂树、玉兔、蟾蜍,无不体现出古人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以及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也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的向往。如今,有的地方仍保留着中秋拜月的习俗,在月下摆设香案,向月亮上的嫦娥和仙人祈求吉祥平安。石刻中的文雅之乐黄飞熊中秋游还珠洞题诗。(桂海碑林博物馆供图)九代靖江王中秋玩月诗。(桂海碑林博物馆供图)张栻水月洞题名。(桂海碑林博物馆供图)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寄情于中秋佳节,留下了无数的佳作名篇。在桂林,不少人留下了中秋情景的石刻。如今,我们依旧能在桂林很多地方欣赏到古人关于中秋的石刻,沉浸式感受古时的桂林中秋。淳熙乙未年(公元1175年)中秋,张栻与好友同游,于傍晚时,放舟于漓江上,放眼望去,天宇清旷,月色佳甚。之后,便有了张栻水月洞题名:“淳熙乙未岁中秋日,广汉张敬夫约长乐郑少融、玉牒赵养民同游水东诸岩。薄莫,自松关放舟泊水月洞。天宇清旷,月色佳甚,因书崖壁以纪胜概。”在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提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可见,当时外出游玩赏月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到了明清时期,中秋已成为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赏月氛围愈发浓厚,蕴含的世俗情趣也愈益浓厚。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中秋夜,九代靖江王题诗一首:“凉浸琼楼宿雨收,卷帘坐对一轮秋。山河有影悬霄汉,风露无声下斗牛。夜色阑珊催玉漏,桂香馥郁漾金瓯。霓裳仙曲犹堪听,不羡当年汗漫游。”据诗词可推测出,九代靖江王在题诗时可能是在王府内的窗边赏月,雨停了,月亮出来了,窗外夜色阑珊,桂花飘香,与屋内孤寂一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康熙丙申年(公元1716年)中秋,黄飞熊游还珠洞时题“窿然古洞沁肌凉,佛像森森俨法堂。一片烟岚连北郭,几家渔网晒斜阳。珠还蛟室千秋异,月映漓江万里光。佳节正逢闲眺望,桂樽微酌有余香。”具象化地表现了作者在中秋游伏波山所看到的景象。还珠洞位于伏波山的山腹,作者在珠洞感受到洞窟内的凉意和佛像威严后,便登山远眺。夕阳下,雾气遮住了城外的北郊,漓江上浮现着几张渔网。直到晚上,月光洒在江面上,水面波光粼粼。在月光皎洁之夜,盛满佳酿,轻酌慢饮,一派风雅之景。桂海碑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桂林有关中秋的石刻远不止这些。这些文人雅士的字词,既表露了他们的心情,也能让人们感受到当时桂林中秋的风光和民俗。【来源:桂林晚报】[详细]

蝶恋花

蝶恋花[详细]

走进贵州长桌宴

走进贵州贵州是酒之乡,贵州是礼仪之乡。哪怕你是初到贵州旅游,也会得到贵宾礼遇(贵州至今没有收到过旅游投诉)。在贵州旅游吃“长桌餐”是一个回味无穷的经历,那场景、那氛围,绝对是宾至如归的如归!苗族姑娘向你敬酒,不管你如何声明自己如何的不胜酒事,没人会理会、相信你这酒前多余的话,她们有的是办法会让你欲喝不能,欲罢不休!借用俺们旅游团的一位大叔的话说:“餐桌下来,没一位说话舌头是顺溜的,没有一位走路步伐不是摇摆蹒跚的,没几个清醒的离开饭桌的”。下面,免费带你去体验贵州苗族长桌宴。长桌宴现场。游客和村民择“吃酒群众”而座,10个人一围,10个人一捉(桌)。大锅饭,大锅菜。自由开吃开始。趁苗族姑娘还没出场,该吃吃,先填饱肚子再说。等姑娘们轮番登场,不是要你吃饭吃肉,而是要你喝酒。[详细]

灵川“巨型稻”开镰收割

稻香浸润,金谷归仓。近日,在灵川县潮田乡珠龙村巨型水稻种植基地,上百亩的巨型稻进入了丰收季。蓝天白云下,一片片植株高大的水稻田映入眼帘,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民们开着收割机收割稻谷,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奏响秋收的乐章。今年,在潮田乡政府和广西科学院联合推动下,珠龙村共种植了巨型稻150亩,种植品种为“巨型稻丰超5号”和“巨型稻丰超6号”。新品种巨型稻具有株高175—180厘米、茎秆粗壮、单株有效粒数高等特点,一亩巨型稻粮食产量可达1300斤,秸秆产量至少3吨。“潮田乡此次种植的巨型稻新品种由广西科学院提供种子与种植技术。从收获情况来看,潮田乡巨型稻单株高度最高达到了1.8米,亩产平均能达到1200斤,试种效果算是比较好。”潮田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唐文忠说。“我们选择广西科学院的巨型稻新品种进行试种,最为青睐的是新品种巨型稻在秸秆产量方面的优秀表现。”潮田乡副乡长刘洋表示。潮田乡农户普遍养牛,以往农户喂牛主要靠种植或购买牧草制作牛饲料,这样既占用农田又抬高养殖成本。而推广种植巨型稻则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将水稻种植与肉牛养殖结合起来,提高粮食利用效率,降低农户养殖成本,有望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种养结合新模式。“你看一亩巨型稻能产至少3吨秸秆,6吨秸秆就能有效供给一头牛一年的饲料需求。珠龙村今年种植的150亩巨型稻可产秸秆近500吨,不仅农户自家散养牛的口粮有保障了,还能卖给饲料厂再赚一笔钱。今年饲料厂给出的秸秆收购价为700—900元/吨,一亩巨型稻仅秸秆就能产生两三千元的收益,是农民增收的好产业。”刘洋对巨型稻带来的多重效应感到满意。在他看来,巨型稻不仅能卖秸秆,稻米也能用于酿酒,依托巨型稻在村里发展酿酒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可行的。不仅如此,在巨型稻收割现场,不少村民前来围观,这是普通水稻收割所没有的“待遇”。“巨型稻本身还具有高观赏性,可在农旅产业上发挥重要作用。”刘洋说。一亩多收、一亩多产,巨型稻在种养结合和农旅结合方面具有的巨大潜力,不但能为粮食安全、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农民开着收割机正在收割巨型稻。【来源:桂林日报】[详细]

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圣伯多禄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不断设计并完善,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最神圣象征之一。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详细]

休戚与共“爱情鸟”

绿色映底蕴,山海见初心。广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态质量、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等均居全国前列。随着环境改善、保护力度加大,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变多了,种群数量也增加了。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看看八桂大地上这些珍稀的精灵,感受万物蓬勃生长,念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山海经”。“快出来了,快出来了!”7月24日,在崇左市大新县榄圩乡正隆村驮押屯的山林里,配备着“长枪短炮”的拍鸟爱好者们守在一处崖壁洞口前,望眼欲穿。临近午时,只见洞口不断有泥沙掉落,封洞的黄泥一点点被啄开,一只雌性冠斑犀鸟摇晃着脑袋,反复修正身姿后,用力挤出全部身体,向不远处的树枝飞去。雌鸟出巢前,雄鸟在旁边接应,守护安全。韦忠新摄育雏期间,雄鸟给雌鸟母子送来食物。韦忠新摄“雌鸟从早上7时开始凿巢,其间凿凿停停,累了,有雄鸟送来食物补充体力。出巢时,她嘴边残留的泥沙清晰可见,眼神略显疲惫,像极了从月子里走出来的产妇。”来自北京的拍鸟爱好者老潘,带着妻子连续蹲守8天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好戏刚开场,精彩在后头。雌鸟飞出后,洞里出现两只雏鸟。第一只雏鸟大宝怯生生地将头伸出洞口,向着陌生的世界东张西望。鸟爸爸立在崖壁附近的枝干上,嘴里叼着一只蚂蚱,还不停地鸣叫,边引诱边鼓励,大宝终于鼓起勇气,学着妈妈的样子,奋力扑腾而出。雏鸟小宝较为体弱,几次想钻出鸟巢,但又缩了回去。直到次日上午7时许,在双亲的耐心鼓励下,它终于拍着稚嫩的翅膀,勇敢地跃下山崖。一夫一妻,休戚与共,祸福相依,冠斑犀鸟因此被誉为“爱情鸟”。“这两天我们亲眼见证了它们一家的相亲相爱,真是名不虚传啊!”老潘夫妇手挽着手,甜蜜满溢。“这对冠斑犀鸟夫妇,已是第6年在这个崖洞中繁育后代,目前它们的家庭成员已增长到13口了。”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野生动植物监测员韦忠新,是第一个发现这对鸟夫妇的人。2019年3月,韦忠新带队例行巡山时,巧遇一对大嘴鸟在崖壁石洞筑巢。“冠斑犀鸟一般是在高大乔木树洞中筑巢繁殖,选择喀斯特崖壁石洞,这是在保护区首次发现,此前国内也不曾有过记录。”韦忠新说,刚发现时,不敢确定这对大嘴鸟就是冠斑犀鸟,后经专家鉴定,才得以确认,其独特的育雏方式,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冠斑犀鸟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对栖息繁殖环境要求非常高。一对冠斑犀鸟在同一个崖洞里繁育出6窝雏鸟,这在中国极为罕见。“恩城保护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石山上以低矮灌木居多,高大乔木很少,这是冠斑犀鸟选择在崖壁石洞筑巢繁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了这一带的生态系统非常健康。”广西大学林学院的鸟类专家蒋爱伍分析。从2020年初,韦忠新开始有计划地观察冠斑犀鸟。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下旬,他又发现雄鸟故地重游,于是在酷热的山林中观察了90多天,拍下一系列视频和照片,这是中国首次完整拍摄记录到冠斑犀鸟在喀斯特崖壁石洞中筑巢、繁殖成功及破巢而出的全过程。8月8日,天高云淡,记者登上冠斑犀鸟筑巢的山崖,俯瞰山谷,满目葱茏,典型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下,各种植被编织成的一块块“迷彩网”,将石山紧紧地包裹起来。山上林木茂密,山下田园秀美,为鸟类提供了绝佳栖息地。不远处的驮押屯内,一所以“鸟咔咔自然学校”命名的研学基地,正迎来一群中小学生。这是由保护区和村屯联合打造的自然学校。“因为这种鸟‘咔咔’地叫,所以当地村民称之为‘鸟咔咔’。”恩城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李文华,生动地为孩子们讲述着“爱情鸟”的故事。孩子们了解到,这些演绎人类美好情感的“爱情鸟”,在广西已被发现的,仅有200只。“随着群众护鸟爱鸟意识增强,冠斑犀鸟的生存环境大为改观,如今它们见到村民和游客,不会惊惶而逃了。”李文华说。这时,响亮的“咔咔”鸣叫声从山林中传来,深情而从容。报纸版面截图。来自:广西新闻网[详细]

桂林会仙玻璃田

桂林会仙玻璃田,那是大自然赐予的璀璨瑰宝,是人间不可多得的绝美胜景。站在高处眺望,那一片玻璃田犹如无数面镜子拼接而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田中的水面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仿佛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玻璃田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连绵起伏的山峦与这片神奇的玻璃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宁静而祥和。漫步在田间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会仙玻璃田,是心灵的栖息地,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的美,让人惊叹,让人折服,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详细]

美丽广西,健康八桂

气候宜人,四季温暖如春。即使在冬日,也能感受到融融的暖意,仿佛大自然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温柔的纱衣。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不炽热,让人可以尽情地享受户外的时光。[详细]

人间为神仙打造场所

弥勒五彩云池是人间为神仙打造场所。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神话传说中,五彩云池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场所,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五彩云池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寓意着美好的生活和繁荣富足的景象。弥勒锦屏景区,山似弥勒,故寺名弥勒,依山建有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院大宏阔。而锦屏山脚下人造的五彩云池,如锦上添花,把锦屏景区装点得淋漓尽致。居高俯望,在翠绿壁上闪耀着“锦屏山风景区”六个大字在景区门前,景区门后有一条通往上山的道路,连接各个景点(寺院)。翠绿壁前有一个小集市,再往前个圆形停车场,停着不少车辆,停车场旁的草坪种上树木,郁郁葱葱。对着景区大门望去,五彩云池就在大门的左边。五彩云池,流水潺潺,层层叠叠。云池里的一个个圆盘如同洒落人间的珍珠,在阳光下折射出银光。五彩云池,随着朝夕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寒暑的变化,展现出不同色彩的仙景。[详细]

贵州芦笙情缘

走在中国,似乎有“州”的地方都很好玩,比如苏州、杭州、扬州、广州、柳州、贵州······。贵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瀑布、古镇苗寨、少数民族风情、斗鸡斗牛斗蟋蟀······玩的都是心跳。那年春节一过就去贵州,看苗族村民芦笙盛宴,简直是如痴如醉,不能自己。看过芦笙吹奏,没看过如此场面的芦笙表演!俺曾想:如此芦笙,恐世上舍贵州其谁也!现场看过,终身难忘!玉林知名豆友对几根竹筒做成的芦笙非常好奇,从芦笙吹手中拿过反复端详,企图也献上一曲。不管他怎么吹,始终是“滥竽充数”。没那个金刚钻,别揽那个瓷器活,憋一肚子气,也吹不出个123。[详细]

烟花伴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假期,连续三天,南宁园博园上演了到目前为止南宁史上最美的烟花秀。每天有超两万发烟花腾空而起,直冲云宵,闪耀夜空,五彩斑斕的烟花搭配着主题音乐在天空中绽放,宛如展开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人看得目不睱接,欢呼惊叹。每天都有上万游人,来在这里度过烟花伴明月的美妙时光。[详细]

探寻邕州古城·三街两巷

《飞阅广西》是广西云-广西日报航拍短视频类栏目,以空中独特的视角,展现广西的秀美山水、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南宁邕江之滨的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以“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飞檐花格窗”的古香古色建筑承载着古邕州的历史遗迹。近年来,经过现代化适应性改造,整洁度提升了,烟火气增加了,慕名而至的大量游客让文化流动起来,唤醒了历史的印记,为古老的文明带来新生机。在南宁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骑楼建筑错落有致。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咖啡馆、手工艺品店、主题餐厅、文艺书店等众多新潮去处在这里悄然涌现,成为南宁热门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打卡。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全貌。记者王希摄游客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感受邕城历史文化。记者王希摄夜幕下的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记者王希摄游客在城隍庙前欣赏歌曲表演。记者王希摄夜幕下的仓西门。记者王希摄来自:广西新闻网[详细]

小七孔

小七孔[详细]

逛逛中秋节前的龙圩市场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准备好过节物品,我今天特意上街去逛了一下,发现街上应节物品琳琅滿目,应有尽有!而且多是“圆形”物品,寓意中秋阖家团圆!现特发点图片与大家分享![详细]

贵州苗族人物速写!

走进贵州,拍了一组苗族人物速写,分别是:苗族女孩、男孩、苗族老人。苗家儿女热情、好客、阳光、漂亮,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详细]

照片留下多座桥墩的泡水高度

76点28米的洪峰过境南宁,在邕江里它竟是懒洋洋的样子76点28米的洪峰过境南宁,在邕江里的这个洪峰呀,它竟然是懒洋洋的样子,平平静静地,平平常常地,没有气势磅礴,也没有奔腾汹涌,也没有一点脾气,像一只驯服的山羊,乖乖地,善良地从邕江流过……请看今天现场拍的图片,并让它作证吧![详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