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美丽,那自由行走的旅途[详细]
从柚子飘香的丹洲出来就坐上去程阳八寨的车。一路的晃悠一路的颠簸,迷瞪中不知谁嘟囔了一句“准备到了”。这时候导游发话了“前面两栋小木楼就是咱们今晚要住的地方,可是正巧那里现在没有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电,大伙等会儿放好东西后集中去参加侗族百家宴。”车上顿时沸腾起来“终于到了,可是这黑乎咕咚的怎么参加百家宴啊”。我一听说到了,晕车状马上跑了,其实是对百家宴的期待兴奋心情覆盖了不适。摸黑着下车来一看,晕不是进入到哪个荒郊野岭了吧,黑幕下只见山影和树影。不知谁用手机电筒扫了一下,哗,旁边是两栋小木楼,看着不错,偶可是平生第一次住木楼呢,新鲜鸡冻心情不言而喻。等上到房间来,就着烛光更是东瞅瞅西瞄瞄把房间内外扫描了一遍,感叹:明天我要早起。“赶快下去导游喊了”F在旁边督促着。两车人三五成群用手机光线带路向百家宴方向进军,彼时寨子里的气温比丹洲白天更低了几度,可是每个人的眼睛都闪熠发亮,温度不是问题,风度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前路还有多长,呵。一群人叽叽喳喳左拐右弯终于到了今晚的主题:百家宴会场。只见烛光中人影闪烁,几排长椅上摆满了南瓜竹篮盛装着的食物。我们新鲜得不得了,逐个去开看里面都是些什么样的食物,不知巴喳了多少口水。“今晚的百家宴开始了”主持人下令开吃了。这一声令下更是热闹非凡——喧闹声、口水声、喝酒声、咔嚓声,声声均响亮。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碗一双筷子逐个菜去尝,没走完没尝完肚子已经圆鼓了,即使饱了也要逐个菜去看完才甘心。原来,百家宴就是这样的;原来,烛光百家宴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没有电也是一种美好。一阵闪亮,“来电了”——又是一番欢呼,这时候谁是大贪嘴就一目了然了,手里的咔嚓声也更有目标了,有人拍了,有人被拍了。吃饱喝足后就是侗族舞蹈。谁谁谁分得清里面的MM和GG、大叔和大婶、爷爷和奶奶?谁谁谁又在舞蹈或愉悦或悲伤或纯粹无聊的心情?一天的颠簸兴奋闹腾,以为会一觉自然醒,没曾想凌晨5点多被隔壁房的几个大姐说话声吵醒。迷迷糊糊中不知时间,起来时8点多了。我惊呼:我说过要早起的——外面的风景!然后跑向阁楼阳台。醒来便听到鸟声,推窗便见竹林,开门便见山,抬眼便见水。树木掩映下八角楼在清溪中闪烁,丝丝飘雨染湿翠竹的叶尖。远处,一片宁和。侗族的清晨,一切皆是景中景。清静、清新、清冷。如此寂静的河溪,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随时光与你流走?简单用过早餐,随后行程就是侗族程阳八寨。位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距三江县城19公里。自清朝以来,逐渐形成马安、岩寨、平寨、大寨、董寨、吉昌、平坦、平甫八个自然村落,所以俗称“程阳八寨”。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颇具代表的有吊脚木楼、鼓楼、风雨桥,其中最出名就数程阳风雨桥。坐落在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风雨桥,是侗族风雨桥的代表。它是规模最大、造型最美、最有特色的一座桥。程阳桥建于1912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分成桥墩、桥身两部分。墩底是菱形墩座;桥身为四柱抬楼式建筑,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飞檐翅起、美丽壮观。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图片均为卡片机所拍,各位豆油将就看吧)http://f1.w.hjfile.cn/doc/201112/%E6%A2%A6%E4%B8%AD%E7%9A%84%E9%B8%9F60.mp3[详细]
冬至去广州上下九趁圩[详细]
以歌会友、以歌传情。2013中越边境“中越青年界河对歌”于12月13日在广西东兴北仑河码头激情上演。在东兴北仑河码头界河中间,“2013年中越青年界河对歌联欢活动”,中越两国青年艺术家相聚在如诗如画的北仑河彩船上,共同唱响边界联欢的盛况。此时此地的北仑河两岸,聚满中越两国青年,他们隔河相应,摇动旗帜,一同欢唱友谊之歌,唱响了两个民族两个国家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友谊之光,万世辉煌![详细]
凤山县万寿谷、同寿山水景区揽胜[详细]
畅游凤凰城----欢乐游小记[详细]
第19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全程图集[详细]
扶隆乡2014元旦篮球赛[详细]
路过,车内看来宾,感觉玉林真的落后了[详细]
老少携手联会晚会杂拍[详细]
梧州市圣文园孔子庙四季如春[详细]
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掠影[详细]
玉林二环路太阳村路口对面发生重大火灾[详细]
冬至和土豪男友一起做爱心小饼干[详细]
游访疍家船中楼许明伟从企沙镇华侨村出来,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洒在我们舒展的脸庞上。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闻着咸腥的海味,走过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海堤大街,来到一个小码头乘船出海,探访疍家船中楼。船在水中游,旗在船上飘。文友钟国昌高举市作协采风团的大旗,招人注视。港湾里除了船还是船。大大小小的渔船星罗棋布的泊塞在静静的港湾里。猎猎海风舞动你的长发,涟涟波光涌动你的思绪。一根烟工夫,小船游到了我们的探访对象——大渔船。见到我们的来访,船主招手欢迎。当小船亲吻大船时,我从摇移不定的小船摆晃着身姿跨上大渔船前部,如踏秦川大地,平平稳稳。船主笑着对我们说:“你们脚下是鱼仓。”随后他掀开仓盖,大大小小好几个,能装好几吨鱼。鱼已卖完,仓也洗净,但浓浓的鱼腥味立即弥漫上空,几个美女作家捂着鼻子走开了。船主说:“适应即可,闻惯不腥。”这话不假。想起当年,我在乡下,每到插秧时,为了秧苗长得快,都要把拔好的秧苗拿到粪池染肥,也不觉臭。大概验证了那句话:“习惯成自然”吧。船中间是一栋二层楼。一楼有通道从船头直达船尾。通道两旁是房间。我们踩着通道上的红地毯走到船尾。船尾好大,足足有三十多平方米。以前听一位疍家同学说能在船上养猪,以为他吹牛,现在看来,一点不假。我在船尾兜了一圈后,豋梯爬上二楼。二楼两边是走廊,前半部是房间,后半部是阳台,装修得金碧辉煌。十多平方米的阳台中放着一张懒人床,几位同行坐在床上聊天,观海,拍照。我与华侨村支书以及疍家老人张老汉倚栏拉家常。与村支书交谈中,我了解到华侨村的过去和现在:华侨村是联合国难民署为安置越南归侨于1979年援建而成的渔业行政村。占地面积150亩。1980年,联合国难民署拨款建造房子33栋246套,安置难民2000多人。如今已发展到4000多人,住房紧张。2006年,华侨村与外地房产商合作进行了住房改造,计划建造400多套住房。目前已建成178套,部分渔民在船上住,大部分住在渔村新楼。建村初期,华桥村只有联合国难民署送的3对大渔船、1对小渔船和侨民自造的150艘2吨的风帆船。如今,渔村拥有大小渔船450艘。渔船安装卫星导航仪、雷达、探鱼器、对讲机、收音机、船载电话等先进设备。采取了卫星导航、灯光诱捕等先进技术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广西第二大渔港。与张老汉攀谈,我还了解到疍家渔民的生活习俗。七十多岁的张老汉身体硬朗,十分健谈。他被排华过来,风风雨雨几十年,亲历了华侨新村的创建和发展。渔民从最初的小帆船到现在拥有价值四五百万元的装有先进设备的大鱼船;从温饱尚未解决到如今年间收入二三十万元。年轻的一代不甘单纯捕鱼,也到陆上买卖经商,成为“两栖人”,生活过得优越舒适。张老汉还谈到疍家人的婚礼、文化、服装、信仰等风俗习惯。疍民通婚一般双方都是疍民。他们结婚时,婚礼在船上举行。婚礼仪式少则一两天,多则十来天。送礼迎亲拜主唱咸水歌跳疍家舞是必不可少的,还得设宴请客;疍民喜欢用曲调悠扬流畅、亲切甜美的咸水歌来表达身世的凄凉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疍民戴用竹篾竹叶做成的尖顶的“疍家帽”,男人穿马蹄袖的黑衫,女人穿青蓝色的衣裤。而让我记忆尤深的是他们的信仰。疍家人信佛教,信奉龙皇,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龙皇庙上香,备猪、鸡、羊奠祀;每次出海前,也要备一副三生在船头烧香拜海龙皇,祈求平安顺遂,万事如意。当然,张老汉也谈到一些无奈:大人忙活,小孩无人照管,只好在船尾空处中间打钉缚一条绳子,绳子另一端套住孩子的腰,孩子四面走不着边。这让我想起“圈地运动”,也想起老家农村在草坪中央打桩缚绳牵牛吃草的情形。即使这样,每年仍有事故发生,着实令人悲哀。张老汉还叹了他的忧虑,休渔季节,大部分渔民们无所事事,坐吃山空呀。从他忧郁的眼神轻声愁叹中,似乎听到他的某种祈求与梦想。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日亲沧海。举目眺望,天水茫茫。夕阳下,碧海红霞,沙沙的海风伴着线线白浪迎面而来,送给疍民温馨的祝福。20131213于防城船中楼装修得金碧辉煌文友们在船中楼二楼阳台上歇息片刻旗手——青年作家钟国昌本文已载2014年2月24日《钦州日报》美人鱼副刊港口区文联《天堂滩》杂志2014年春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