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容二级和谐处理交通事故-----场面感人2014年1月11日晚19点40分左右,笔者因事从岭景坐朋友小车去藤城办事,至三张塘路段时,遇交通堵塞,只见上行下行车辆无法通行。经查问,原来是藤容二级公路上一辆桂KHXXXX大货车运载白泥从容县往藤县方向行驶,19时左右行至本路段时,后左内侧轮意外爆裂,造成整车向左侧倾斜,车箱内数百斤白泥一下子倾倒在相向正常行驶的桂DXXXX面包车车顶棚,事故造成面包车顶棚下陷,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两车主因赔偿损失正在友好谈判,在旁人的支持性建议下,桂KHXXXX大货车车主最终同意向桂DXXXX面包车做了双方认为合理性的赔偿。19点50分,交通恢复通畅。笔者认为,一般的交通事故能“私了”的,事故双方友好“私了”,无须动用交警部门,交通会顺畅许多。[详细]
南宁大单哦~广告飞艇,JC直升机空中发出警告(多图)[详细]
藤县街两男子发生争执被带去派出所处理.(图片)[详细]
周未骑单车去游览龙洞山(图)[详细]
藤县二招藤州大桥塞车原来小车K三轮车.(图片)[详细]
2009年5月,我随着汽笛声声回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贺州。熟悉是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从小在这里长大,由贺县的气息蕴养着,使我具有本土气机;陌生是因为离开这里十几年,缺少了对这里的感觉,让我在刚回到的那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十年变迁,使贺州在时间的洗礼下慢慢成长,越来越繁华。贺州,一个山美水美的新兴城市,人们在城市的气息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觉得空间的压郁,这是城市的通病,也是城市的发展。自从在红豆贺州论坛里接触了摄影,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了,有开心、有烦恼、有辛酸,有孤独,当然更多的是快乐。从相机的镜头里去看世界,世界变得更美丽,为舒缓人们的城市压郁空间,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里,献上海量百图《山尖上的贺州》,愿大家2014年更幸福,更快乐。还借此贴感谢这几年来带着我到处去拍照的各位朋友们,祝你们新的一年里有摄影有更大的收获,幸福、幸福、更幸福。2009年10月8日《灵峰山》第一次拿着相机在灵峰山上拍的贺州,虽然不懂什么,但至少记录下了这个角落的变化。2012年12月30日《大钟山》孤独的我随着心情的驱使来到大钟山上,登高俯视让我感觉山可以那么小,楼也可以那么矮,只是看的角度不一样而已。原来孤独的我并不孤独,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原来的问题就再是问题了。。2010年6月11日《电视塔大钟山》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日子,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去爬山,现在想想是那么的危险。这是下山之后经朋友提醒才意识到的危险性。2012年9月8日《点灯山》对摄影来说这是一年之中难得一见的天气,蓝天白云,能让人心情变得格外的开朗。2013年12月19日《马鞍山》已经好几个月没拿过相机去拍照了,那几天的太阳晒得暖暖的,本想去拍拍点灯寨的枫叶,无奈骑着摩托车转了两圈也没找到进枫叶林的路口,想着没上过马鞍山,就想试着找找上山的路,没想到还真能顺着路爬到山顶上去。2013年3月6日《将军山》早上下班一觉睡到下午2点多,醒来看着天气挺不错,就想在八步附近爬爬山,因为没上过将军山,所以决定从将军山上看看贺州长什么样。上山的时候因为没有路,只能慢慢顺着石头往上爬,幸好是冬天,虽然杂草丛生,但还是让我安全爬上去了。坐在山上吹着风,啊!好舒服啊。。。2012年9月8日《大钟山》全景接片,视角的宽阔能让一切的高大都变得渺小。2012年9月8日《点灯山》当时在想,如果有条船众这里经过就好了,但现在不敢想了,唯有用PS做一条“醉意”号小船来帮衬帮衬吧!!![详细]
老街古井籺丝许明伟/文网友/图八月十日,我有幸成为“情满北仑河”网络征文采风团的一员,随车来到了东兴市,参观了江平镇交东村、胶东贝丘遗址、江平老街、京族哈亭、屏风雨林公园等景点,对交东村打造“红树林+金花茶+贝丘遗址+渔家乐”的生态旅游品牌十分赞赏,也为交东村的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和谐自然而高兴。然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那古风尚存的江平老街、古井和味道滑爽,香而不腻的京族米粉。江平老街始于清末,盛于民国,历史悠久。是由一条直街和两条横街组成,全长200米,现有房间58间,街道两旁呈近似阶梯形状排列。一八八五年,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商人在江平设“广州会馆”,法国人建天主教堂,一八八七年成了“南服书院”,一八八八年置江平巡检司,其时,江平街商家云集,文人荟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边陲重镇。老街历经百年沧桑,又经修缮,风格尚存,古香古色,愈久弥新。走进老街,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巷,一种古朴而芳香的气息扑鼻而来。檐下门前,青石板上,坐着三五成群的老人。或袒胸露乳,或穿马褂背心,有的在聊天讲故事;有的在追寻童趣——下三棋;有的拉丝织网编织未来的生活;还有的在读书看报忙于“充电”。一派老有所好,老有所乐,悠然自在的生活。街道两旁间或开着农具杂货店,卖着牛轭、犁辕、畚箕、扁担、葵帽等,仿佛在告诉我们,传统的农耕编织还在延续.....引人注目的是那口百年“长寿井”,井边雕站着一个挑桶壮汗,昂首挺胸。我心生疑问:古时候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外出挣钱,女人在家操持家务,挑水做饭这些家务是女人份内的事,为什么老街的男人勇当挑夫呢?是不是疼爱女人呀?古井上盖有亭子,井边石块踩得锃亮,辘绳磨得光滑,我伏井沿往井下看去,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有一丝丝凉意,沁人心脾。据说,老街及附近的村民一直以来都饮用古井的水,并健康成长,许多村民长寿百岁,故名“长寿井”。我终于明白,东兴为什么能成为闻名全国的“长寿之乡”了。离开古井,继续前行,满街飘香。隔三差两的门前摆着一摊摊小吃:煎堆、水籺、风吹饼、芋头糕、红姑娘番薯......芳香四溢,令人馋涎欲滴。而让你忍不可忍,非买不可的,当然是可口脆爽、米香浓郁的京族米粉了。京族米粉俗称“籺丝”,是江平“三宝”之一,是一种纯生态绿色食品。其做法简单:将大米浸泡后,用石磨磨成浆,平铺在蒸锅盖上蒸熟,然后上竹架在太阳下晾晒至半干,压平切丝,捆扎成型后晒干即成。我走进米粉制作坊,屋子摆满箩筐、米筛、竹架等,有点凌乱。一位中年汉子正猴在井边淘米。中年妇女站在大锅边蒸粉,灶火生得很旺,锅里雾气腾腾,女人汗流满面,蒸粉操作熟练,满屋飘香。透过窗外,看见一位老者正在屋后空地上翻晒米粉,白了一片天。退出作坊,行至门前,只见年过八旬的老大妈装粉打秤,忙得不乐亦乎。我问大妈:“生意如何呀?”她笑眯眯的说:“很好很好,供不应求呀。”从老大妈笑眯眯的眼和露出笑歪歪的两条门牙里,我看到了她生意的兴隆,生活的美好,家庭的幸福。据邻居介绍,这是老街最老最有名的米粉店。同行金刀、情哥、皮兄、千百合等,你一袋我一捆的采购,我也......提着沉甸甸的包裹,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老街时,耳边飘过《过桥风吹》那悠扬婉转的独弦琴声。原载《钦州日报》文化版10月29日《防城港日报》副刊11月5日[详细]
今天到某景区漂流,水中突然出现比基尼美女,小伙伴们惊呆了PP[详细]
南宁大桥下的五象新区堤园路接通,以后沿江骑车通行更方便了![详细]
[让爱飞翔,和谐玉林]2014新年公益汇演[详细]
警务宣传:神奇拐弯枪[详细]
“车祸无情,人间有爱”青塘镇小学为利红梅捐款[详细]
元月9日高铁站抢先看[详细]
腊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详细]
腊月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尽管南方的冬天没有如此恐怖,但与湘南粤北接壤的贺州还真有点冷。初八、十八、二十八,农历十二月带八的日子屈指可数,挨近年了点点手指过日,该做的事没做完,没该做的事又在想,东奔西走无厘头,差点忘了今日是腊八节,人啊人,何时才能安心老去?放松一下,随贺州的朋友去黄姚到他家姐那里过腊八节。步入黄姚,古朴民居和夹窄街道依然摆着欢迎远道而来客人的姿势,石板小巷里飘散着腊月的香味,腊肉、腊鸭、腊鱼、腊豆腐,这些带着乡土气息和丰收味道的香气扑鼻而来,腊八节当然少不了糯米、小米、红豆、芸豆、花生、黄黑豆、红枣、栗子熬煮的腊八粥。广西人过腊八节不很时兴,而在黄姚多少受点湘粤文化习俗影响,过节的人不少,贺州的高广寺庙每年腊八还布施腊八粥呢,佛家以此为功德,普惠于一切,祷风雨调顺,众生悉康宁。腊八,这个节气,是一定要煮腊八粥吃的。朋友说多年了,家姐一直恪守着这样的习俗。至于佛界的一麻一米苦行僧,菩提树下道成佛,吃了腊八粥会得到佛祖保佑的传说懂得甚少,农村人只识得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吃过腊八粥新年搏个好彩头,就当它是腊月里一个例。而姐夫对腊八粥的理解说道却有见地,旧社会的腊月是富家人欢盈的日子,喜气洋洋准备过年。穷人却是怜楚楚的月份,找钱过年或躲债的有家难归或迟迟不归,他还给我念几句旧时的民谣“腊月初八犹自可,腊月十八急如火,腊月二十八无处躲,年难过,只能得过且过。”甭管佛主怎样施舍,穷人还是穷人,福从何来?如今可就不同了,腊月过年时的啥年货早早就摆满街市,那腊八粥更是随口可得,再也用不着处心积虑地去为吃上一顿腊八粥而穷折腾。“腊八粥算个啥,十二月带香味的腊货多着呢!晚饭全给你们做。”今日过节大家坐在一起,图的就系开心,乐谈怎样过个好年,怎样享受时下的幸福。而对幸福和功德的理解,姐夫的话更实在更贴心:福与寿,福与德全在平时做事要点滴上心,父母福,子孙福,夫妻福,这福那福的其实就在平时过日子的一粥一饭间。德,就是做人先给自家的亲朋多一份挂念,就象碗中的腊八粥,亲情友情粘粘稠稠,粘紧了,会推已及人。受益啊!表姐夫这番话。桌子上热气在升腾的腊八粥,我先用匙羹蹭点闻闻,香味就在鼻尖上回荡,吃上一口,味觉甜了舌尖,泛起思念。有点座不住了,摘下墙上挂着的挂历、中国结与几碗腊八粥摆摆,拍下这几张照片,留做纪念,记住黄姚此行,记住这年有意义的的腊八节。谢过朋友家姐一家,晚饭不吃了,有这两碗腊八粥就够,喝过腊八粥,年味渐渐浓,带着黄姚片片风景,回家。[详细]
玉林奇葩车!代步车尴尬前行 不用考驾照就开车[详细]
北流市白马镇白马圩市场防洪堤上出现最牛建筑![详细]
一座风情小岛,一个神奇民族,一根悠悠独弦,一群大爱男女,一首吟唱千载的民谣——过桥风吹。一个京岛姑娘,一腔追寻愿景,一种惆怅迷茫,一次从都市红尘到乡村故里的精神回归,一部演绎京族百年情怀的音乐剧——过桥风吹。过桥风吹,风吹过桥。让我们跟随源自中国独有民族灵魂纵深的涛声、歌声、琴声和心声,重返荒芜久违的精神家园,走进千回百转的唯美京岛……[详细]
农网改造“点亮”新农村[详细]
南宁街头现"讨利市"舞狮人,不给钱就一直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