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中国历代书家鉴赏003—【毛公鼎(一)】西周 (您是本帖第5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头衔:注册会员
:28 | :0 |
经验:8 |
主帖:4 | 回帖:4 |
注册时间:2025-10-12 |
来自: |
|
毛公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声名显赫的国宝级文物。它不仅在艺术上是一件瑰宝,在历史和文学上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一、概述
时代: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约公元前828年—前782年)
性质:青铜鼎(食器,后演变为重要的礼器)
核心价值:以其内壁铸有的铭文而闻名于世,是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现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该院的“镇馆三宝”之一(另两件为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二、发现与流传
毛公鼎于清道光末年(约1850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它的流传经历了一段动荡的岁月:
出土后,几经转手,曾被清末重臣陈介祺收藏,他对其保护有加,并制作了精美的拓片。
民国时期,一度被两江总督端方占有。
后来,险些被外国买办运往海外,幸得爱国商人陈咏仁出资赎买,并于1946年捐献给国民政府。
1948年被运至台湾,自此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永久珍藏。
三、形制与纹饰
毛公鼎的造型端庄稳重,体现了西周晚期青铜器简洁、朴素的风格。
造型:大口深腹,口沿上有两只高大的耳朵,腹下有三只兽蹄形足,整体显得雄浑而有力。
纹饰:非常简洁。主要纹饰位于口沿下方,是一道被称为重环纹的带状图案,风格洗练,与长篇铭文相得益彰,突出了文字的核心地位。
四、 铭文无价之宝
毛公鼎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内壁铸刻的499字铭文(一说为500字,因计算方法不同)。这篇铭文是一篇完整的“王命”,是研究西周历史和政治制度的第一手史料。
铭文内容概要:
追昔抚今:周宣王首先追溯了其先祖文王、武王开创基业,以及贤臣辅佐的丰功伟绩,接着谈到当下国家政局的不稳定,表达了对社稷安危的忧虑。
任命毛公:周宣王册命他的叔父毛公厝(音:惜)总理朝廷内外大小事务,并赋予他超越百官的权力,可以独自裁决军政要务。
谆谆告诫:宣王告诫毛公要忠心辅佐王室,勤于政事,不要壅塞民意,不要沉溺于酒色,并希望子子孙孙永远恪尽职守。
赏赐与作器:宣王赏赐给毛公大量的礼服、车马、兵器等。毛公为感念天子的恩德和彰显这份荣耀,特地铸造了这件宝鼎,并刻下这篇浩命,以期“子子孙孙永宝用”。
五、历史与文学价值
“青铜史书”:这篇铭文几乎是一篇完整的《尚书》级别的文献,其内容、文体和用词都与《尚书》中的周代诰命高度相似,被誉为“抵得上一篇《尚书》”。
书法典范:毛公鼎铭文的书法艺术成就极高,是金文(钟鼎文)的典范之作。其字体结构严谨,线条遒劲稳健,布局规整,气势磅礴,被历代书法家、篆刻家所推崇和临摹。
六、总结
毛公鼎之所以被誉为“国之重宝”,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最长的铭文:499字的鸿篇巨制,提供了无比珍贵的上古历史文献。
历史的直接见证:它未经后人篡改,是第一手的史料,印证和补充了传世文献的记载。
书法的巅峰:其铭文是金文成熟期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传奇的流传:其出土后的流传经历,本身就是中国近代文物流转史的一个缩影。
因此,毛公鼎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更是一座承载着西周历史、政治、文学和书法艺术的巍峨丰碑。
原创编辑:羿墨斋书院(说一哥书法)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