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绽放文化自信之花 (您是本帖第28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头衔:注册会员
:1672 | :1 |
经验:1094 |
主帖:517 | 回帖:506 |
注册时间:2018-03-24 |
来自: |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中,基层青年工作者应以独特的实践智慧,将文化自信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可知可感的生动图景,用青春笔墨书写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的新篇章。
文化自信的底气,源自对文明血脉的深切认知。在广西乡村,许多青年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壮锦、瑶绣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他们深入民间,向老一辈手工艺人学习传统技艺,建立传承工作室,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等方式,让这些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得以延续,让壮锦的绚丽色彩、瑶绣的精美针法在新时代重焕生机,让文化基因在代际传递中愈发坚韧。
文化自信的生命力,体现在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广西基层青年巧用 “老传统 + 新表达” 的创新模式。比如,一些青年将广西传统的彩调剧与现代音乐、舞台灯光技术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的舞台表演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还有青年利用短视频平台,将广西独特的铜鼓文化以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呈现,让古老文化在网络时代广泛传播。这些实践表明,当传统文化邂逅青春创意,既能守住精神命脉,又能绽放时代华彩。
文化自信的升华,在于实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价值共鸣。在广西部分社区改造中,青年团队开展 “文化特色营造” 计划。把老旧街道打造成“民族文化风情街”,将壮族、瑶族等民族的传统建筑元素融入街道景观,展示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把闲置空间改造成“广西民俗文化馆”,用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现广西多元的民俗文化。这种改造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找到强烈的归属感,充分印证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认同”的深刻哲理。
基层文化建设的真谛,在于把握“守正” 与“创新”的辩证法则。广西青年工作者在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平衡艺术。在组织三月三歌圩活动时,既保留对歌、抛绣球等传统习俗,又增加线上直播对歌、创意山歌创作比赛等新颖环节;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时,以文化为引领,将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现代文明理念融合,打造文明乡风。这种“绣花功夫”彰显的文化智慧,正是对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诠释。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层青年正在用双脚丈量文化厚度,用双手传递文明温度。当田间地头的实践智慧与外界的文明交流相互促进,当古老文化与现代技术碰撞出创新火花,我们清晰地看到:文化自信的种子一旦扎根基层沃土,终将在青春灌溉下长成参天大树,为民族复兴注入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