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南宁论坛 → 【话题】广西如何成为东盟经济合...
本版版主:锂曦月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话题】广西如何成为东盟经济合作的“超级链接者”? (您是本帖第8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红豆黑板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48715 黄豆:38
经验:11469
主帖:3418回帖:6603
注册时间:2007-11-05
来自:广西南宁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3-11 19:07 第1楼  
|帮助|


一、政策红利释放:从“通道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型


    2025年,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机电产品占比从2018年的37%提升至65%。这一数据背后,是广西从“边境贸易中转站”向“跨境产业链组织者”的转型。随着RCEP全面生效,广西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政策叠加优势,在崇左、东兴、百色等边境城市布局跨境产业链。例如,凭祥三诺跨境电子产业园引入越南工人组装智能音箱,利用“两国双园”模式实现“中国技术+东盟制造”,产品直供东南亚电商平台。


    这种转型打破了过去“通道收费”的单一模式。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吸引泰国药企设立分装基地,将“广西制造”中药配方颗粒通过海铁联运销往东盟;钦州港片区引入新加坡丰益集团,打造从棕榈油加工到生物柴油的全产业链。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出口中,汽车零配件、光伏组件等工业制成品占比达71%,较五年前提升24个百分点。



二、产业链深度合作:新能源汽车与农业科技的突围样本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西正构建“研发—制造—销售”跨境闭环。柳州五菱在印尼雅加达设立生产基地,利用广西本土供应链提供电池、电机,同时联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培养印尼技术工人。2025年1-6月,广西新能源汽车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43%,其中泰国市场占68%。而在农业科技领域,广西农科院与越南河内大学合作开发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已在湄公河三角洲推广种植20万亩,亩产提高30%,带动种子、农机出口增长。


    这种合作已深入民生领域:东兴跨境医疗合作区引入越南籍医生坐诊,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培养中越双语主播,崇左中泰语言学校年输送跨境人才超千人。在友谊关口岸,每天有300辆货车搭载着从深圳华强北采购的电子元件与越南咖啡豆双向流动,形成“半日达”物流网络。



三、边民参与的“微循环”:互市贸易升级与利益共享机制

    在“大产业链”之外,广西探索出独特的“边民合作社”模式。东兴市成立58个边民互助组,通过“集中申报+拼车运输”将越南火龙果、泰国榴莲直供内地商超,每个边民日均增收200元。靖西市龙邦口岸的“数字互市”平台,让边民通过手机APP完成报关、结算,交易效率提升3倍。2025年,广西边民互市贸易额突破600亿元,带动就业超30万人。


    这种“微循环”还催生新业态:凭祥浦寨商贸城的中越商户联合开发“东盟风味预制菜”,通过直播带货日销万单;崇左跨境电商综试区建成东南亚小语种AI翻译中心,降低中小企业出海门槛。但问题同样存在——部分边民因缺乏议价能力,在跨境合作中仅获得加工费10%的收益。



四、挑战与博弈:地缘政治与产业竞争的暗流

    广西的跨境合作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越南调整外商投资法,要求中资车企本地化率提升至45%,迫使广西企业加速技术转移;泰国对中国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广西多家龙头企业。此外,基础设施瓶颈依然突出:中越跨境铁路标准差异导致货运需两次换装,物流成本增加15%。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利益分配。在跨境农业合作中,越南农民抱怨“中国种子+越南土地”模式使其沦为种植工人;而在电子产业领域,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正以更低人力成本争夺产业链转移。如何构建“命运共同体”式的合作机制,成为广西必须破解的课题。

广西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关键命题:在全球化退潮与区域化崛起的背景下,边境地区如何平衡“产业安全”与“开放共享”?


锂曦月的头像
头衔:版主
绿豆:402538 黄豆:503
经验:45236
主帖:1299回帖:43732
注册时间:2012-12-29
来自:南宁论坛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3-11 19:56 第2楼  
老鼠药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72874 黄豆:46
经验:38982
主帖:275回帖:37039
注册时间:2006-07-12
来自:广西梧州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3-12 10:51 第3楼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