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鹭鸟》鹭鸟飞翔,身姿优雅,白羽如雪,宛若仙者降临。长腿细长,步履轻盈,在湖泊湿地展现灵动的身影。悠然自得,静立水边,伸展双翅,捕食鱼虾成欢。优雅的姿态,高雅的风采,令人为之倾倒,敬佩不已。你是湖泊的守护者,生态平衡的守望者。在纷繁的世界中,你如诗如画,带给人们一份宁静与宽慰。鹭鸟啊,你是自然的艺术品,湿地中的光辉明星。你的存在,让世界更加美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愿你翱翔自由于天空,在湖泊湿地中舞动身姿。鹭鸟啊,你的存在,让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和赞美。白琵鹭。苍鹭:欧洲灰鹭[详细]
一簇簇圆润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走进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南蛇肚村的蓝莓采摘园,只见成片的蓝莓树长势葱郁,一簇簇圆润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这里的蓝莓已进入了成熟期,表面呈现蓝紫色,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果霜,新鲜诱人,让人垂涎欲滴,每天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尝鲜。据介绍,该园内蓝莓种植面积约十几亩,年产值超10万元,亩产可达1000斤。蓝莓经过包装后供应到本地商超,也有一部分的订单通过网络电商销售。由于该园产出的蓝莓口感好且有一丝淡淡的清香,深得游客赞赏,目前熟果供不应求。王功孝、黄莹、唐华摄影报道蓝莓已进入了成熟期。圆润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游客采摘蓝莓。[详细]
村民在采收辣椒。近日,在广西桂平市厚禄乡双寨村的韭菜苔标准化生产基地上,一阵阵韭菜苔的芳香扑鼻而来,数十名村民有的正在菜田里采摘、搬运,有的在简易棚里筛选、包装韭菜苔,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一共种了400亩的韭菜苔,现在每天能采收3000斤左右,产品供不应求,预计今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韭菜苔生长期很快,今天收割了明天又长出来,每天都有得收。现在都有八、九十名村民帮忙收割,其中脱贫户就有8户,每天支付人工钱都在1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陆杰富说。“我负责筛选、打包,一天下来就有100多块钱收入,可以补贴家用。”厚禄乡良石村村民梁雪凤边拣韭菜苔边说。据该乡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人员黄俭宇介绍,厚禄乡除了种植韭菜苔,还有南瓜、指天椒、豇豆、空心菜等近10种蔬菜、瓜果,种植面积约1000亩,现在正是采摘期。近年来,桂平市把蔬菜生产工作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采用合作社自主经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户增收。通过推广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奖补政策,优化瓜菜品种结构,不断丰富本地的“菜篮子”工程,有效巩固和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据统计,桂平市自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以来,累计完成蔬菜种植约60万亩,蔬菜生产产量累计98.01万吨,拥有500亩以上蔬菜基地2个,300亩以上蔬菜基地6个,200亩以上蔬菜基地12个,100亩以上蔬菜基地24个。农产品主要销往本地的超市和广东、湖南等地。(王勇杨一帆秦文清)村民在采摘毛节瓜。杨一帆摄村民在采摘南瓜。杨一帆摄村民在采摘辣椒。杨一帆摄村民在采收茄子。杨一帆摄村民在打包毛节瓜。杨一帆摄村民在筛选菲菜苔。秦文清摄[详细]
江南区香水莲雾长势喜人[详细]
“光坡青蟹”受市场青睐[详细]
6月18日晚霞 华为mate20拍摄[详细]
倒挂金钟花《花瓣低垂如钟悬,风吹轻摇曼舞间》倒挂金钟花,如瀑布般婉转垂。花瓣低垂如钟悬,风吹轻摇曼舞间。花海中蜜蜂翔翔舞,蝴蝶飞舞花间逸。田野间鸟儿高歌,欢乐共享自然乐。倒挂金钟花娇艳艳,奇特之美令人赞叹。花海中心情感宠爱,大自然的绝妙创造。[详细]
再次沉浸式感受企沙半岛[详细]
2011年首次拍摄还是年少时,转眼此树已是成年人的模样,俺忙它开花,俺闲它无花,这是二次拍摄。《唐昌观玉蕊花》唐代王建一树笼葱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月明。[详细]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安置区,8300名从深山中搬迁出来的群众在这里迎来新生活。为推动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环江县决定对城西社区进行打造升级,并由思恩镇政府牵头,各个部门配合实施。 提质升级的主体就是在安置区内创建毛南族特色柳浪咧小镇。4月22日开街以来,该小镇便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街区内的特色美食、毛南文创产品、毛南手工艺品,让众多游客尽情享受休闲美好时光。 据了解,“柳浪咧”小镇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特色商旅小镇。内含欢街(美食街)、嗦哩嗦特产巷(特产街)、古编巷(手工制品、文创文玩街、非遗文化产品作坊街)、民族服饰街(巷)、中医药养生街(茶艺街)、书香一条街、电商示范区(电商直播带货街)等12条主题街区,用现代手法将毛南族、傩面、铜鼓文化等元素进行提炼再现,形成以非遗文化保护、文创产品开发、农特产品销售为地标的新文旅商圈。 环江县思恩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推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推+股民参与+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的经营模式,带动安置区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推动搬迁群众就近创业就业,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打造小镇首先要解决铺面闲置的问题。”思恩镇党委书记蒙佳龙告诉记者,要打破此前“条块分割”的基层党组织架构,统筹各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金,跨地承租城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1016间铺面,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开发运营。 目前,小镇门面出租394间,同比增长55.73%;232家商户入驻营业,其中搬迁农户自主创业105家;预期第一年门面盘活率60%,租金收入达300万元以上,各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在柳浪咧小镇经营利益分配中年平均新增收入3万元以上,就业人数1000人次以上,进一步巩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户均1人以上稳定就业的成果。 如何让商家在有归属感的同时得到持续盈利保持创业激情。蒙佳龙介绍,小镇创办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在开通办证绿色通道、宣传推广、创业指导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给予就业奖励、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小镇里的“回味美食店”店主覃安杰早年因为无房,长年在广东务工,2018年从环江县川山镇搬迁到毛南家园城西安置区。搬迁后,覃安杰居有定所,从广东携妻归来,最开始从事装修行业工作,后来有了孩子,为了照顾老小,决定重拾老本行,开起小炒店。 “小镇开街后,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基本能有3万元左右月营业额,特别是三月三活动,店里顾客爆满,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覃安杰高兴地说。 柳浪咧小镇作为今年“壮族三月三·环江嘉年华”主会场,开展了“乐嗨三月三·相约游环江”系列活动,随着“迷你市集”和环江喀斯特乡村音乐节的举办,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到小镇,集市摊位招商140多个,每天游客平均在3万人次左右。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天宇通讯员兰晓弄[详细]
豇豆种植示范区豇豆作为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之一,不仅生长周期短、市场价格稳、经济收益快,而且易种植、好管理、收益高,属于“短稳快”的农作物。近年来,柳州市柳江区大力发展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细长的豇豆给种植户带来稳稳的收入。采摘豇豆6月2日,在位于成团镇白露村的柳江区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豇豆种植示范区,一排排整齐的支架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豇豆藤蔓,一根根细长嫩绿的豇豆长势正旺,犹如风铃随风而荡,碰撞间演奏着丰收的乐章。工人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成熟的豇豆。采摘豇豆“明年我们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据豇豆种植示范区管理人员刘栋梁介绍,该示范区占地约180亩,于今年3月种植豇豆,亩产量预计2000斤,收购价最高达2元/斤。种植季节,每天可提供20-30个就业岗位给附近村民;采收时节,每天提供的就业岗位达60人次,带动附近村民人均月增收2500元。豇豆喜丰收据了解,成团镇乘着柳州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产业,通过连片打造、辐射带动,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有特点、有规模的特色产业致富路,有效提升成团品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全镇豇豆种植面积约1500亩,是柳江区最大的豇豆种植基地,全年豇豆产量约243.4万斤,年产值预计可达365万元。牙春柳、覃鹏摄影报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