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见时才两米高,也就三、两棵,开白色花朵,好生奇怪这是什么植物?听说从海南东寨港引的种,四年不见现在有6米高,这次下决心全方位拍摄。钦州茅尾海种的是无瓣海桑,拍摄的这种是有瓣海桑,简称“海桑”。是桃金娘目、海桑科、海桑属、海桑种植物,比起无瓣海桑,海桑当然是有花瓣的。照片中的花瓣只是不起眼的暗红色条状物,比起伸出花萼之外的流苏般雄蕊更不显眼。食用:嫩果稍酸,可用调味品,熟果有奶酪味,可生吃或炒食。海桑有利于活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扭伤。据《海洋药物》记载:“果制成糊状可涂治扭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2023年8月拍摄于深圳新州河出海口[详细]
落羽杉和水杉如不细辨,极为相似。落羽杉和水杉共同特点都是可在水中和旱地生长,耐湿耐旱植物,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落羽杉和水杉的区别在于叶和果。两者虽然都是条形叶,但落羽杉叶子多为互生,而水杉叶子多为对生,落羽杉的果比水杉要小,其他不一而论。不说水杉、落叶杉了,看照骗吧,觉得好看点个赞,觉得不好看直接滑过。在水中生长的落羽杉。落羽杉在旱地上长出的“木笋”。落羽杉结的果好看。[详细]
迎着第一缕阳光,动车进站[详细]
山雨欲来风满楼-美丽梧州[详细]
来宾市区竟有如此美丽的风景。雷阵雨过后,金龟岛小瀑布方向惊现绝美晚霞![详细]
沙头分上、下沙村,黄默堂是下沙村的开基始祖,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止于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村子有800年的传承,墓地位于深圳莲花山公园。黄默堂之孙黄石,号秋崖,据清嘉庆《新安县志·选举表》甲科条载“宋开庆元年己未科周震炎榜第三甲,黄石,邑之沙头东涌人,授迪功郎,任梅州程乡簿长。”是深圳地区见载的最早的一名宋代进士。初任梅州程乡主簿,后升参军,被皇帝封为迪功郎。宋末,黄石为护卫宋室,北上勤王,转战南北,精忠报国。在近代,下沙头黄氏,还出过黄耀庭(1872年生),是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三洲田庚子首义”副总指挥。到第八世祖黄思铭人丁兴旺,东涌村分出东涌、大围、村仔、新村、东头、蚝壳墩等6个自然村。其后人于明朝末年,在村内修建“黄思铭公世祠”以纪念他,墓祭、祠祭的祭祀仪式逐渐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固定程序,并代代延续至今。[详细]
堂弟近日用微信照片方式发了一副对联给我:万里长城留伟绩,一支毛笔绘宏图。堂弟照片拍于粤北千年古村--恩村。恩村,居仁化县城口镇,位于仁化县北部106国道旁。思村始建于宋朝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是个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恩村蒙姓居多,九百多年来人才辈出,这个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相继飞出26位进士,还有一批人考进武举、岁贡、拔贡、监生、库生、太学生,可以说,荣华成为蒙姓恩村江南第一仕家的标志,也是恩村鼎盛时期的见证。根据史料记载祖谱记录,蒙姓人大都认为:中国蒙氏“得姓于山东,族发于安定”。具体说就是现在的山东蒙阴县,蒙姓代表人物秦朝名将蒙恬就是出自蒙阴,千百年来蒙氏人陆续迁移各地,都是源于此地。虽然没看到粤北恩村蒙姓人从山东迁来的记录,但从古祠堂的这副对联即可看出,他们也是从山东迁来的。因为对联所指的正是我们的先人--蒙恬。前些年,我那八十多岁的亲八叔曾给了我一本《广西蒙氏族谱》增订本复印件,内中有这样记述:桂东南藤县平南的蒙姓人,与粤北的蒙氏同属一个始祖,是从江西迁入广东,辗转迁入广西西江沿江各县,从江西迁粤北的蒙氏再往上追溯,亦能找到山东发源的证据。回归正题:看对联--“万里长城留伟绩”。恩村古祠堂的对联点睛般指出了蒙恬的丰功伟绩。据史料,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而此时天下的兵祸并没有就此终结,蒙恬被任命为最高的军政长官,统率三十万秦军和数以百万的平民百姓北上抵御匈奴。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抗击匈奴为什么要派那么多的百姓,其实百姓并不是去打仗的,而是作为劳役去修建长城的,而建造万里长城也是蒙恬向秦始皇建议的。世界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是他建成的,这一伟大成就令世界人民惊叹,长城的存在对华夏民族发展的意义也非常大。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原本只是位于中原地区西部边塞荒蛮之地的一个小国,历经几代秦国君臣呕心沥血的打拼和积蓄之下,终于于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当然,这一成就也得益于嬴政和他的臣子们的努力。而蒙恬就是大臣中功勋卓著的典型代表。蒙恬功勋卓著,但有些史学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以司马迁为首的史学家就痛斥秦始皇嬴政和蒙恬迫害、奴役秦朝百姓的暴行。蒙恬修建长城过程中,死在他手上的劳工不计其数,从民间传说例如孟姜女哭长城,就可见一斑了。嘴吧长在别人脸上,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以为,站在民众的角度,修建长城劳民伤财,导致百姓赋税徭役过重,这是事实。但站在秦国的角度,蒙恬不仅维护了秦国安全,还阻止了北方匈奴入侵,如果没有长城,匈奴长驱直入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若站在后世的角度,长城的修建更是在各朝代为维护华夏安全立下大功。虽说蒙恬的确因为修建长城,对百姓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负担,但不应该完全否定蒙恬修建长城所获得的功绩。如果没有长城,或许中国会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付出更惨痛的代价。没有嬴政和蒙恬当年的“暴政”,就没有今天的大一统中华。“一支毛笔绘宏图”。蒙恬作为一个武将,很难想象他跟毛笔能有什么联系,但是历史事实是毛笔的发展得益于蒙恬。毛笔虽然不是蒙恬发明的,但是得益于他的改进。相传当时蒙恬常年在外征战,他需要时常书写一些战报送给皇帝御览,当时人们都用竹签写字,没写几个字就要重新蘸墨,非常不方便。有一次蒙恬突发奇想,他把打猎得来的兔子尾毛拔了下来,然后绑在竹管上,但是这样的毛笔不吸墨,并不好用。于是他把毛笔扔到了旁边的一个石坑里,隔日他发现那支毛笔的毛都变白了,好奇心促使他又一次拿起这支笔尝试写字。非常意外的是,这时候的毛笔非常好用,这就是兔毫的由来,而兔毫是后来毛笔中的精品。作为蒙姓人,我为我的祖辈感到骄傲。工作时曾有机会到山东出差,非常想寻找祖辈的踪迹,当我找有关人了解后,得到的答案非常惊讶:蒙阴县如今没有蒙姓人聚居点。这原因是蒙恬死后,蒙姓人怕被株连九族纷纷外流,留下的也隐名埋姓,或改他姓。蒙恬人生的收尾方式令人唏嘘。蒙恬执法严格,内臣赵高犯了法,他也将赵高收监判刑。秦始皇亲自为赵高求情,得到蒙恬的许可后才恩赦了赵高。赵高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找机会除掉蒙恬。秦始皇出外巡游,突然暴毙。赵高伙同胡亥篡改诏书,扶持胡亥继位,并将扶苏处死。胡亥上台后。赵高又提出将秦始皇时期的有功之臣统统灭口永决后患,这其中就包括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蒙恬。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赐死了蒙恬。可惜蒙大将军一代风流人物,最终却命丧小人之手。史料记述,蒙恬是最忠君爱国者的典范,他当时手握30万重兵,为了国家免于动荡和分裂,情愿喝下胡亥皇帝派人送来的毒酒自杀而亡,也不愿带兵造反,推翻秦朝的统治,其实以他当时军中地位,手握重兵完全可以做得到,但他选择了自杀,保全了秦朝的统一和完整,因为大秦的统一正是他一生的心血啊。[详细]
地球,每天万变不离其宗:日出、日落;朝霞、晚霞。不管是日出、日落、朝霞、晚霞,海阔天空,总是红的。人到晚年,不求别的,但求每天早上起来都看见太阳从东边升起,足矣!在海边、在山顶、在一切可能的地方,看那风起云涌、霞光万丈!霞光万道真似血,而今迈步从头越!——手机摄影[详细]
镇南关-中国九大名关[详细]
防城港石角红树林保护区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镇石角村,是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是由许多红树种类生长在一起形成象陆地一样的森林状态而得名。红树是一种绿色植物,当把它的树皮划破时,破口处呈现出红褐色,因此叫红树。红树林是鱼虾繁殖、觅食躲避天灾的场所,在海水净化及维护生态平衡有着其他生物难以替代的作用,故又称为“海洋绿肺”。红树的支撑根系统非常密集,这也使得它能够把树体牢牢地固定在淤泥中,在一代代的繁殖中,形成一道海岸的天然防御墙,所以大家又称它为“海岸卫士”。它们保护着陆地上的生命免受风暴和海浪的威胁,它们是许多海洋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它们也是重要经济动物(鱼、虾、蟹类)的育苗场,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极其有效的碳汇,它们还极大缓解了气候变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