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山公园的义务扫园人[详细]
十里飘香! “酿”出乡村致富路[详细]
防城区做足陈皮产业大“钱景”[详细]
南宋御街,听说这里是杭州最“网红”的老街[详细]
桂花·吴刚和桂花酒的传说![详细]
防城区做大油茶产业促群众增收[详细]
11月2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新闻摄影学会组织的“关注森林·新闻摄影名家看岩溶”摄影采访活动走进凤山县,新闻摄影名家深入到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三门海社更穿洞和平乐瑶族乡油茶种植基地采访,近距离感受生态凤山的便捷交通、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及岩溶之美。通往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道路上空云雾缭绕,美不胜收。金牙瑶族乡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 老区乡村路,小康大动脉。近年来,凤山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超前谋划,多举措推动农村公路“新三通”(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建设,把保护森林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推进,在保护好森林的基础上,建设好农村公路,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19年8月,该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09.32公里。2019年底,全部出县通道实现100%通二级公路。2020年,该县5户至19户自然屯全部通硬化路,有效解决了13.16万人行路难的问题。一条条平坦的通村公路,成为当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动脉”。鸳鸯洞内如梦如幻的石林景观。鸳鸯洞内的钟乳石形成“双子塔”。游客在鸳鸯洞内拍照留念。 神奇鸳鸯洞,岩溶奇观美。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鸳鸯洞景区位于凤山县凤城镇,雄踞凤凰山山腰,为云贵高原南缘岩溶中高位双层溶洞,洞长480米,最宽处320米,岩厅最高点52米,面积为2.92万平方米,洞内大厅规模宏大,素有“中华神奇雄伟第一洞”的美誉。鸳鸯洞中石柱、石笋、石幔琳琅满目、形态动人、栩栩如生,有龙腾虎跃、巨龙盘绕、大瀑奔流,也有奇浪飞溅、鸳鸯戏水、银碟飞舞。洞内石笋不计其数,聚集形成奇特的洞中石林景观,最高的石笋达36.4米,像擎天巨柱般直插天空。平乐瑶族乡洪力村的村民在剥油茶果壳。 油茶产业兴,村民腰包鼓。平乐瑶族乡洪力村有10个自然屯,1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瑶、壮、汉3个民族的452户1815名群众。全村油茶林地由2017年的1800亩增加到如今的7500亩,年产量4万公斤,产值约60万元。目前,凤山全县油茶面积达38.03万亩,其中,产前期7.92万亩,初产期9.17万亩,盛产期14.98万亩,衰产期5.96万亩。油茶产业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街道)96个村,覆盖农户2.6万户11.3万人,其中,脱贫户0.52万户2.3万人,脱贫户覆盖率46.6%。今年,油茶产量预计达2.17万吨,产值4.3亿元左右。油茶产业成为群众大力支持、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一群孩子在美丽的社更穿洞快乐玩耍。游客在鸳鸯洞景区游玩拍照。 短短的一天采访,给新闻摄影名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广西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潘金强眼里,凤山风光秀丽、洞穴密集、植被苍翠、群山耸立、山清水秀、洞奇物美、珍稀动植物繁多,自然环境保护得非常完好。他深有感触地说:“凤山岩溶地质公园的美超出我的想象,瑶族群众油茶丰收的笑脸令我难忘,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了凤山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影像,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凤山人民红火的幸福日子。”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高东风通讯员李枭陈志强[详细]
以“绿”生“金”生态美[详细]
近日,在南宁良庆大桥南岸附近的湿地里栖息着一只美洲红鹮。它浑身羽毛颜色似火焰,呈亮丽的鲜红色,也被誉为“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天都能吸引全国各地数百名鸟类摄影爱好者在此静静守候。美洲红鹮的一举一动也都牵引着鸟类摄影爱好者的心,摄影师们架着“长枪短炮”轮番对着这只“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频频按动快门。美洲红鹮在捕食泥鳅。雷琦竣摄美洲红鹮在捕食螃蟹。雷琦竣摄美洲红鹮在和白鹭抢食。雷琦竣摄美洲红鹮在空中飞翔。雷琦竣摄美洲红鹮和其他鸟类和谐相处。雷琦竣摄摄影爱好者们在拍摄美洲红鹮。人民网雷琦竣摄据了解,这只美洲红鹮今年8月底就曾在南宁顶蛳山出没,如今在南宁良庆大桥南岸附近的湿地里落脚。美洲红鹮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自然环境和人工饲养环境差异极大,因此驯养和繁殖难度较高,成功率极低。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雷琦竣)[详细]
打卡《梦华录》拍摄地[详细]
公猪山的红枫树:浦北县的四季单调得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虽然总是花开四季,总是温暖如春,总是万物葱茏,生机固然常在,但冬天里从未见下过半场白皑皑的、令南方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雪花,未免让人感觉美中不足,枯燥乏味。只有这公猪山上的枫树,在春天里萌芽,夏天里疯长,秋天里乏黄,冬天里调零。充分地反映了南国四季更替变换的序幕。走在公猪山蜿蜒陡峭的山道上,你会看到路边有好几棵高大挺拔的枫树,公猪山的枫树最令人关注了。且看,枫树叶片较大,与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叶柄细长,使得叶片极易在风中摇曳,稍有轻风,枫叶便会摇摆不定,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引蝶的感觉,所以,枫树以此得名。枫树,为落叶乔木,品种繁多,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秋季变成红色。中国特有的枫香树在长江流域甚多!从中医角度看:枫树的根有祛风止痛作用,可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牙痛,枫叶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作用,用于治肠炎、痢疾、胃痛等;外用治毒蜂螫伤,皮肤湿疹等。记得小时到山上去打柴,无意砍中杂草丛中的枫树枝,往往把它从柴草中掦了出去,那是因为枫树的枝叶散发的气味太浓太烈,甚至感觉有些臭。时光匆匆过去30年,时过境迁,时移境易,我从村里跑到城里,又从城里回到山野,枫树已是多年未见,不想在公猪山上故旧重逢,自是分外欢喜,而今摘下一片巴掌型的枫树叶,揉了楺,嗅了嗅,竟感觉馨香四溢,筋骨尽舒,全身舒坦。于是越发关注起枫树来,从春到冬,一年四季从未间断。春天里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长出嫩绿嫩绿的叶片,什么时候生机盎然,什么时候树叶调零。去年春节前夕,天时最是寒气逼人,我已有好久没去爬山了,待冷后天霁,冬阳正好,爬上山上一张,嚯,满山憔悴,棵棵枫树从万绿丛中凸显出来,艳红夺目,娇媚无限。2023.11.22[详细]
时至初冬,漫步于东兰县武篆镇那烈村的阡陌,依然可感丰收的喜悦——在村部两旁阔达50亩的鱼稻共生综合体中,10万尾“稻花鱼”翻腾响动,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放水起网,擒获肥美鱼儿。 “现场的收购商和网上长长的订单都在等着呢!开塘第一天,我们就收了5000多公斤、售了2500多公斤,挣了5万元以上!”那烈村党总支书记黄文甫乐呵呵地说,售完这10万尾鱼,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收益。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网鱼 放在几年前,这样的光景,黄文甫不仅不敢想,还要首先烦恼光靠种粮,如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青壮劳动力外流,如何保证闲田不荒等问题。 作为武篆镇的6个红军村之一,除了红色资源,那烈村最不缺的,就是广袤无垠的田野。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坐落着393户人家,全村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拥有平整耕地680余亩。然而,由于产业单薄,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俯瞰坐落于绿水青山间的那烈村 2021年,政策的东风吹到了这片田野上,武篆镇以东里村、巴学村为核心区,积极创建“红色甜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辐射至中和、上圩、那烈等村。 抓住这一有利机遇,那烈村主动求变,动员全村393户群众流转520亩土地,租给村里发展产业。 黄文甫向村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土地仅种子、化肥、农药的成本就要大几百元,如果再加上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打药的劳力和花费,一年到头结余不多。但把土地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里,用工时一天又能挣得近百块钱,一年下来的收入比种田要稳得多。 对于农田这样“坐地生金”的种法,村民们个个举手表示支持。那烈村美丽的村容村貌。韦婉灵摄 2022年8月,东兰县供销社在那烈村落地了以农产品种植为主,田园观光旅游为辅的现代农文旅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作为“大管家”为村里统一采购农资、提供技术和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带领那烈村走上联农、带农、益农的共富路径。由此,那烈村掀起了小田并大田、风风火火搞生产的热潮。中秋、国庆佳节期间举办的“鱼肥稻香说丰年”活动3天内吸引游客1万人次。 “今年4月,供销社在村里围田养鱼,我帮忙割草喂鱼,每个月能挣3500元。”那烈村那烈屯队长罗辉说,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没有出过远门打工,本以为年近花甲,自己要随装修队奔于生计,但村里有了产业之后,他既就近照顾了家里,又鼓起了口袋。集中发放2023年上半年劳务费。 除了养鱼,项目投产以来,东兰县供销社还在那烈村陆续发展了460亩墨米、200亩白菜苔、100亩玉米、50亩猫豆、30亩辣椒等产业。2023年,带动群众就近就业6000人次以上,发放劳务费60多万元,为那烈村带来1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益。村民们在收割墨米。 “土地流转给村里发展产业以后,在家的劳动力还是一样到田间地头干活,不同的是,以前大家下地,求的是能有一个好收成,现在大家下地,挣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资,而且不用担心撂荒问题。集体经济增加了,我们也有资金开展村内的事务,一举多得。”黄文甫说。 业兴、人和、村美,如今的那烈村,广袤的田野间处处焕发生机。带着丰收的喜悦,该村将紧随县供销社的步伐,稳步推进新一年的“共富计划”,在这片满载希望的田野上,躬身耕耘、合理轮作,确保耕地全年不荒闲,联农带农巧生金。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黄荞丹通讯员牙文静韦玉梅[详细]
探访横店电影放映机博物馆[详细]
中越边境最大的口岸——浦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