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乐小镇——南宁市民歌湖,这是广西民歌兴起的地方。入夜的民歌湖,灯火辉煌,五颜六色,花香四溢,万紫千红。湖内细水长流,小舟泛走。舞台上歌声宏亮,音乐飞扬。铺店内各式小商品,琳琅满目。音乐小镇内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另外,国际音乐小镇民歌湖还是一个水上市集。[详细]
金秋时节,我们去天等县欣赏了都康乡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在逐龙河龙合那一带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逐龙河在田园间蜿蜒而过,连接到远方的山际。站在高处的观景台上,满目金黄的稻田与蓝绿色的逐龙河在眼前延伸、相互衬托。十月时候的田园被金色笼罩,和远方高高低低、深黛色的喀斯特群山还有来来往往的汽车动静结合、构成相映成趣有别具一格的画卷……2010年广西摄影家协会把都康田园风光誉为“广西最美田园”——[详细]
游南丹县白裤瑶村寨,欣赏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有“岭南无山不有瑶”之说,瑶族同胞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和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以前为了躲避长期以来封建统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歧视,瑶族一般都世居深山,有不同支系,而且各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桃花林中的民族”红瑶,因喜穿红衣而得名……我们这里说的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族中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有几万人。而白裤瑶的女性,穿着则更为大胆。上衣只有两片布组成,从侧面来看非常露骨,不穿内衣。倒不是她们过于开放,只是对于瑶族妇女来说,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她们觉得这样可以表现女性生殖器的神圣和伟大。除了服饰,还有很多古老习俗,能佐证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举一个最最典型的例子,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白裤瑶的女子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而结婚之后,状况截然相反,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19岁在白裤瑶算晚婚,34岁当奶奶,家中干农活都是女人。因此,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前些天去看了南丹县的白裤瑶寨,初步了解到他们的一点民俗文化,现在与所拍到的照片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文字来源于资料)[详细]
寒意渐浓,各种各样的柿子陆续上市。有的金黄、有的鲜红,有的大如海碗,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薄皮里灌满浓郁的糖浆,有的口感脆爽如甜瓜。不过,吃柿子有时候也像开盲盒,有的看上去外形完美,却涩得难以入口。有没有什么让柿子不那么涩的小窍门?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渡河村农民在晾晒柿子。黄孝邦摄(资料图)我国是柿子的故乡却几乎都是涩柿子柿子原产于我国,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约有3000年之久。和其他水果相比,柿子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堪称广泛,北至辽宁、南及台湾、西起甘肃、东达浙江,都有著名的柿子品种。尽管说起柿子,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把它和北方联系在一起,但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才是全国年产柿子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几乎占全国总量的1/3。提起吃柿子,总绕不过一个“涩”字。柿子涩口是因为果肉里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宁,它能与舌黏膜蛋白结合,产生类似于口干的收敛感,对舌头、口腔造成刺激。柿子脱涩变甜,就是通过将可溶性单宁转化成不溶性单宁实现的。根据柿果在树上成熟后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可以将柿子分为“涩柿”和“甜柿”两大类,进一步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涩柿、不完全涩柿、甜柿、不完全甜柿。甜柿可以在树上生长时自动脱涩,熟了就能直接吃。甜柿大多果肉偏脆,切成片也不会流淌出太多果汁。而涩柿需要在采摘后人工脱涩处理才能吃,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处理后的质地可以偏脆也可以偏软。中国本土产的柿子有1000多个品种,但90%以上都是涩柿。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柿子里,只有湖北罗田、麻城一带产的“罗田甜柿”是中国原产的甜柿,其他甜柿品种基本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你公司楼下的柿子树,大概率是涩柿子。涩柿子想变甜共分几步?如今商家大批量给涩柿脱涩,多采用二氧化碳脱涩、乙烯利脱涩、乙醇脱涩等方式。个人想给涩柿脱涩,可选择的方法也很多。最自然的方法是交给时间,等它从硬变软。人们常说“柿子拣软的捏”,也是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比自然放置稍微快些的办法是将柿子泡在冷水里,每天换水,柿子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乙醛,有助于可溶性单宁转变成不溶性单宁,几天后就能脱涩了,也可以在水中加入5%左右的生石灰。相对更快速的方法则是提高环境温度,准备一盆40℃左右的温水,把柿子泡在里面,适当添加热水来保持水温,可以促进单宁发生反应,大约一天一夜后就基本脱涩了。不过,这种做法可能有一定的失败率:水温如果超过60℃,会破坏相关的酶,结果是柿子永远保持涩的状态。另外,温水脱涩的柿子不耐保存,需要尽快吃掉。在有些地方,这种通过浸泡让柿子脱涩的方法叫“漤(lăn)柿子”。此外,还可以把涩柿子和成熟的苹果、香蕉一起装在塑料袋里,封好口,放在阴凉处,成熟水果释放的乙烯也能起到催熟的作用。在东北、华北,还有一个利用冬季室外天然“冰窖”来帮助柿子脱涩的办法,那就是把它做成冻柿子。在冷冻的过程中,柿子果肉细胞壁被破坏,产生大量的水溶性果胶,不仅促进了单宁转变,解冻后的口感更绵密细腻。虽然脱涩后的柿子感觉不到涩味了,但那些不可溶单宁还是会和胃液中的蛋白质生成不溶性复合物。如果一次性吃得过量,胃中可能会形成“柿石”团块,严重时甚至需要就医,所以,柿子虽然好吃,并不建议敞开来吃。你爱吃哪种柿子?脆的还是软的柿子的种类繁多,光是常见的柿子品种,就让人眼花缭乱了!前文已经说过,国内大部分柿子都是涩柿子,所以都需要人工脱涩处理才能吃。而根据脱涩方法、时间、程度的不同,脱涩后的柿子可以是脆柿子,也可以是软柿子。磨盘柿子这种柿子个头硕大、偏扁圆,颜色橙黄,“腰部”自带一圈凹陷的印痕,像把它横向分成了两半,也有点像传统的磨盘,所以叫“磨盘柿子”。北京、河北最常见。脱涩后咬开薄皮,甜蜜的汁液溢满口腔,北京人叫它“喝了蜜”。火晶柿子火晶柿子产于陕西关中地区,个头小巧,色泽红亮,人工脱涩后内部自带溏心流蜜效果,细腻多汁,几乎感觉不到核儿的存在。一口吸溜一个,美滋滋。牛心柿产于河南、山东等地,天生一副“爱你的形状”,皮薄,根据脱涩时间长短,可以当脆柿子吃,也可以当软柿子吃,也可以做成柿饼吃。恭城月柿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中国月柿之乡”,特产的月柿果型略方,个大皮薄。和前面几种柿子不同,它人工脱涩后属于脆柿派,爽脆清甜,不仅能直接吃,还能加工成柿饼。恭城县红岩村一颗颗丰厚圆硕红润的柿子挂满树梢,仿佛一个个小灯笼。韦荣军摄(资料图)巧克力柿上面列举的柿子,无论软还是脆,在出售前都经过了脱涩处理。但巧克力脆柿是例外,它属于日本引进的甜柿品种,无需人工脱涩就可以直接吃。不过这个名字是商家为了增加顾客的兴趣取的,因为果肉的剖面带有棕色颗粒,随着柿子的成熟,棕色部分越来越多,有点像巧克力。真正的“巧克力柿”另有其柿,正式名叫黑肉柿,原产于墨西哥一带。但它的外皮不是橙色,而是绿色,看着像没熟,切开后果肉呈棕黑色。它不是脆柿子,吃着口感绵滑。柿子的其他吃法做柿饼,做甜品由于我国几乎各地的柿子都需要脱涩后才能吃,而脱涩后不利于保存,将鲜柿子去皮后晒干做成的柿饼应时而生。不同地方晒柿饼各有特色,陕西、山东通常将柿子用绳子穿成串,挂起来晾晒。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晾晒的柿子。李天良摄(资料图)福建、广西等地则将柿子铺在竹匾里晾晒。传统晒柿饼通常还有手捏的工序,将果肉捏散,促进水分蒸发,也让柿饼的外形更规整。现在,工业化生产的柿饼大多是依靠烘制加工,成品速度更快。做好的柿饼绵软中有着筋道,咬开来自带拉丝效果,内部湿润流心,甜味格外纯正。对不缺甜食的现代人来说,甚至有“齁”的感觉。不少柿饼表面蒙着厚厚的一层白色粉末,是晾晒过程中渗出的糖霜,也叫“柿霜”。用柿霜做成的糖片是河南荥阳的著名特产,细腻清凉。做柿霜糖的柿霜并不需要老奶奶在柿饼上刮,而是让它溶于水中,过滤掉杂质,再高温蒸发水分,柿霜糖就被熬炼出来了。由于含糖量高、水分少,柿饼可以储存很长时间。除了直接吃,也能做成甜品,最出名的是老北京小吃“果子干儿”。外地人还以为是干果大集合,其实是将柿饼、杏干撕成块,用凉水浸泡到汤水黏稠入味,再放几片新鲜藕片做成的水果汤。柿子的果肉和果汁如同天然糖浆,不仅能用来酿酒、做醋,还被开发成各种甜食。西安的柿子饼和柿子糊塌,都是用捣碎的临潼火晶柿子拌上面粉后做成饼,下锅油炸做成的,区别只在于柿子糊塌不包馅,而柿子饼需要包入黄桂酱、玫瑰酱、豆沙、芝麻等不同口味的甜馅。吃柿子饼仅限于秋冬季到次年初春,必须在刚出锅的时候趁热吃,又甜又香,外酥里软,格外满足。如果放凉了再吃,糖分凝结变硬,口味会大打折扣。入秋后,不少甜点和奶茶都将自带爆浆效果的柿子纳入其中。同是“秋日限定”,相比过于扎实的栗子和轻飘飘的桂花,柿子柔滑黏糯的质地恰到好处,与不同口感的蛋糕、大福、布丁都很百搭,天然的甜蜜无需额外再添加糖,实在是太优秀了。而商家也总是借着谐音梗给柿子产品起名,如“柿柿如意”,讨个好口彩。[详细]
重入云天宫——解码玉林文化地标中的千年匠心图文:天马行空照片摄于2025年9月7日于2025年9月10日初稿,2025年10月23日成文目录说明一、重访云天宫: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二、根植故土:云天宫的建造初心与文化基因1.血脉相连:台湾同胞的故乡情结与投资历程2.风水密码:地基原石与"金线吊葫芦"的传说三、园林雅韵: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响1.松石交辉:千年罗汉松的园林意趣2.鱼乐清波:池沼水景的灵动生机3.游园余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四、雕刻史诗:广场与建筑细节中的工艺巅峰1.龙表威仪:18.1米花岗岩蟠龙柱的匠心独运(1)初见:广场“顶天立地”之景(2)细赏:石头里的“龙的精神”(3)融景:天地间的“祥瑞共鸣”(4)读懂:石头背后的“文化密码”2.中轴线瑰宝:金鸡报晓与金线吊葫芦的象征体系(1)鸡鸣鼓动,五谷丰登(2)金线吊葫芦,聚气纳财3.左右对称:天地和谐与秩序之美(1)凤凰来仪石雕(2)百鸟朝凤石雕(3)麟趾呈祥石雕(4)龙马铜雕(5)万年灵龟铜雕(6)金马奔腾铜雕五、建筑肌理:铜艺窗棂与门楣吊顶中的微观宇宙1.铜窗密码:纹饰中的民俗故事与吉祥象征2.门窗华章:传统工艺与文化传承的璀璨载体(1)传统哲学的具象表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2)名贵木材的文化密码:台湾阿里山红桧木的传承(3)雕刻工艺的巅峰之作:榫卯与多元技法的融合(4)图案内容的文化百科:历史与多元的融合(5)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传统与现代的共鸣(6)创新与传承: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3.云天宫木吊顶: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当代交响(1)材料:自然肌理与文化属性的双重选择(2)工艺:传统技法与创新精神的融合(3)文化:历史记忆与哲学思想的物化六、殿内藏珍:奇木、玉雕、瓷器与民俗文化的全景展示1.云天宫建筑特色与整体文化定位2.一楼:天然奇木与宗教木雕的展示空间(1)东厅:天然奇木馆(2)西厅:休憩影视厅与宗教木雕3.二楼:玉石陶瓷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展示(1)东厅:玉石陶瓷馆(2)西厅:台湾文化馆4.三楼:民俗节庆与神话传说的文化长廊5.四楼:木雕工艺与集贤殿的文化殿堂(1)西厅:木雕工艺馆(2)东厅:民俗节庆延伸区(3)中厅:集贤殿6.五楼:暂未开放的神秘楼层七、云天宫里的佛国:天圣宝殿与世界最大室内弥勒佛1.天圣宝殿:铜与木的艺术迷宫2.弥勒佛:会笑的铜铸山3.巨佛的诞生:工程与艺术的奇迹4.佛的笑:千面慈悲与文化密码5.殿里的"小宇宙":细节里的文化传承6.离开时,佛还在笑八、云天回响:文化地标中的时间对话七载之变:建筑永恒与文化流动的思考九、历史回顾:云天宫的建设沿革1.建设背景与初衷2.建设过程与阶段3.神秘背景与争议十、云天展望:云天宫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1.中华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全景展示2.台湾文化的尊重与“寻根”表达3.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4.“天人合一”哲学的当代实践5.云天宫未来展望与发展潜力说明我一共进入云天宫内部游览过5次,算是云天宫对外开放后最早一批踏入其内部的玉林人之一。前三次因年代久远,照片早已遗失,记忆也像被蒙上了一层雾,模糊得难以拼凑;第四次是7年前带孩子去的,拍了满满当当的照片,却只是机械地按下快门,并未对云天宫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核做过深入探寻。2025年9月初,我忽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冲动——要再一次走进云天宫,好好解码它背后的故事。游览后历经一个多月的梳理与撰写,终于完成了这篇《重入云天宫——解码玉林文化地标中的千年匠心》的游记。全文近三万字,不喜长文的网友请慎入。文字和照片将分楼层逐一发布。此楼的照片,是我历年拍摄的云天宫外观照中的几张。除了这组,后面各楼层的照片若未特别说明,均为我2025年9月7日拍摄的。2007年2009年6月212016年6月7日2018年10月5日2018年11月2日2020年7月26日2021年6月6日2021年6月14日2022年4月3日2024年1月7日2024年2月1日2024年2月12日2024年10月5日[详细]
10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获悉,日前,该中心在崇左江州区的石山地区,成功将领角鸮等12种70多只经救护康复的陆生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并同步启动放归个体野外监测工作。据介绍,本次放归的野生动物均由区内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移送至该中心进行收容救护。该中心通过开展隔离检疫、医疗诊治与康复饲养,待动物体况全面恢复并经专业评估确认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方启动放归程序。领角鸮黑翅鸢放归现场,工作人员小心开启运输箱,领角鸮、褐翅鸦鹃等鸟类率先振翅飞向林间,大壁虎、凹甲陆龟等爬行动物则缓缓爬向植被深处。为确保放归后效,科学评估救护成果,该中心技术团队在放归区域科学布设多台红外相机,将对该批动物的活动规律、生存状况及适应性进行长期监测。相关数据将为后续优化野生动物救护与放归技术提供关键支撑。经救护康复的野生动物被放归自然。(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供图)此次成功放归,是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健全“救助—康复—评估—放归—监测”一体化野生动物保护链条的一次具体实践,更是复壮动物野外种群、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举措。据悉,本次野生动物共12种70多只,包括凹甲陆龟、缅甸陆龟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22只,领角鸮、蛤蚧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50只,舟山眼镜蛇(幼体)等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1只。[详细]
10月21日上午,玉林师院东区的西大门正式启用,今天特地去转一圈看了下不得不说这个新大门比旧的那个好看多了,气势雄伟壮观,恢弘大气,非常宽敞明亮。与日前通过竣工验收的文体北路、20米规划路和大同路三段道路相连,玉东新区第四小学和玉东新区第二中学、名山中学等中小学也在附近,门前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看着就舒服对面是中鼎城和万昌东方水岸楼盘往教育中路方向的规划路还没有畅通,对面是碧桂园御东府和中鼎同和苑[详细]
允升塔位于广西梧州市西江南岸锦屏山,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玉林刺史恒武与梧州绅士共同筹资兴建,俗称文笔塔,高36米,是一座七层楼阁式砖塔。2014年进行了最近一次修缮,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梧州重要历史人文景观。该塔名来源于两广总督阮元的题诗云山郁蒸,江水澄凝。得此高塔,势欲上腾。梧岗吉上,从此其兴,寓意人才腾飞和文运昌盛。塔身每层均镶有佛像、花饰、鸟兽、瑞果等图案,塔顶有宝珠和塔刹。塔内有木楼板和木楼梯(1982年维修时改为铁楼梯),门额嵌有阮元题刻的石匾。关于允升塔的传说丰富,如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为救一对鸳鸯鸟掷下一杆笔,成为允升塔,还有太白金星下凡与状元允升的故事,这些传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允升塔与浔江岸边的炳蔚塔相互辉映,形成独特风景。如今,它免费开放,市民和游客可在此欣赏浔江风光,领略历史文化。允升塔陈英训隔江而望锦屏山,一塔玲珑霄汉间。犹忆阮元曾赞赏,如今文笔绘新颜。梧州允升塔罗威曲径苍松绕岭巅,巍峨巨塔耸云天。七层白璧浮雕饰,六角红檐叠涩连。俯瞰西江波浩渺,遥望炳蔚影齐肩。文光射斗钟灵地,两百年来护大千。[详细]
纪行:10月摩旅,去往金秀路边风景一瞥[详细]
南宁钢精厂出品黑猫牌铝煲用了几十年至今还好好的,有谁用过这个老牌子铝煲呢[详细]
纪行:龙胜金秋,金坑寨梯田稻海金灿灿[详细]
一个人的名字大都由小名、学名、外号,即姓名、曾用名、外号组成。植物也一样,名字都不是由单一名称冠名,也由“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别称”等三部分组成。像异木棉,中文名称叫“美丽异木棉树”;拉丁学名叫“Ceibainsignis";别称叫“美人树、丝木棉、酒瓶树、丝绵树、酩酊树”。本帖的“酩酊树花”,其实就是异木棉花。异木棉叫惯了,换个“别称”叫个新鲜。[详细]
闲图纪行2025:——发贴余图,或牙慧遗珠,或残渣糟粕,良莠淆杂,皆集此闲图纪之。闲图纪行:亚高驻足处,遍地鱼腥草(2025年10月16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