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聚焦群众问题 靶向纠治形式主义 (您是本帖第5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4)
|
头衔:注册会员
:62 | :0 |
经验:44 |
主帖:20 | 回帖:20 |
注册时间:2024-11-28 |
来自: |
|
形式主义背离党的宗旨,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阻碍事业发展,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重“留痕”轻实效等形式主义问题,不仅增加基层负担,更让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纠治形式主义,必须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和关切,找准病灶、靶向施治。
(一)聚焦群众痛点,建立问题发现机制。
形式主义往往披着“工作创新”“规范管理”的外衣,隐蔽性强。需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络问政平台等载体,鼓励群众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反映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形式主义问题;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乡村、企业,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在解决“办证难”“办事慢”等具体问题中,深挖背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源。
(二)强化靶向治理,提升整治实效。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严格会议文件审批制度,推行“多会合一”“无纸化办公”;优化督查考核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台账检查,注重实地走访、群众评价等实效指标。同时,对漠视群众利益、搞“面子工程”的典型案例,加大曝光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三)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纠治形式主义不能“一阵风”,需健全制度体系。一方面,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另一方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通过专题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纠治形式主义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群众视角,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让党员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办实事、解民忧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