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基层干部利用AI赋能群众工作: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您是本帖第50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头衔:注册会员
:1188 | :2 |
经验:778 |
主帖:368 | 回帖:366 |
注册时间:2022-03-21 |
来自: |
|
基层干部利用AI赋能群众工作: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层工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善用AI技术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治理水平,已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实际工作出发,探讨AI赋能群众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
当前基层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复杂,传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基层干部工作负荷重,大量时间耗费在事务性工作上;服务响应不及时,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与此同时,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5G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群众数字素养的提升,都为AI技术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干部更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让人工智能成为服务群众的得力助手。
AI技术在基层工作中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在提升效率方面,OCR技术可快速识别证件信息,将人工录入时间从几分钟缩短到几秒钟;在优化服务方面,智能客服系统能24小时响应群众咨询,填补"8小时外"服务空白;在科学决策方面,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群众需求变化,实现精准服务。这些应用不仅能减轻基层负担,更能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中。
实践中已经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杭州某街道开发的"民情智能分析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识别群众诉求类型和紧急程度,处理效率提升40%,还能提前预警潜在矛盾。四川某县针对山区群众办事难问题,推出"AI代办员"系统,群众通过手机提交材料即可办理业务,平均办事次数从3次降为1次。这些案例证明,只要找准切入点,AI技术完全可以在基层落地生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当然,AI应用也面临数字鸿沟、数据安全、技术适用性等挑战。部分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可能被排除在智能化服务之外,这就要求基层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推广智能服务的同时保留传统渠道。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更是不容忽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此外,现成的AI产品往往需要本地化改造,应采取"小步快跑"策略,先试点再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应用要把握好"度",防止出现"技术依赖症"。AI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技术再先进也代替不了干部走进群众家门、坐在群众炕头的那份真情实感。因此,在推进技术应用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AI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智能预警、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为基层工作带来更多可能。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能变。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好帮手"、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