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注册会员
:11713 | :52 |
经验:13722 |
主帖:484 | 回帖:12652 |
注册时间:2006-09-09 |
来自:广西南宁 |
|
十几年前发表与防城江相关的帖子 ,放在本帖留存,自我感觉良好---
防城小镇的零碎记忆(之)
悠悠防城江
七十年代的防城人,对防城江之眷恋、崇敬与虔诚,是如今的新防城人无法感知与理解的。防城江,是我们一代防城人心中一条永不消失的生命河流。
悠悠防城江,记录着防城小镇的故事。防城江源于十万大山的南麓,她从那儿起步昂首高歌,江水带着初生的血性和莽撞,劈开丛山峻岭,碧波荡漾,顺流而下,一路浩荡飘逸地奔向北部湾。防城江清澈见底的河水,不仅见证了一个个平静或疯狂的岁月,还以她血肉之躯搭建今日的文明与繁荣。
小时候,防城江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翠绿的青山、竹林树影。飘荡的绿藻,将那一碧河水染变成深绿,伴着大大小小的鱼儿的嬉戏,轻快飘荡出细细的柔波。一年四季,防城江变幻着美丽的身姿,春天,岸边翠竹绿树,娇柔多姿;夏日傍晚,站在江城码头朝西眺望,一轮橘红的残阳从山那边向上游江面喷射而来,水光山色,媲美无比;秋天,江水流急,鱼鹰在竹排的木枝丫上拍打着翅膀,散落点点晶亮的水花。令人心旷神怡;冬晨,伯南公园西头的河滩轻波细浪、银光闪烁。
小时候,防城江清澈见底的河水,流淌着多少先辈们的汗水。在江的岸边乡村和小镇上,居住着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在江水的哺育与爱抚下,人们安静而和平的生活着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直到永远。我的老家就在江的上头,在我的印象里,六、七十年代,我的前辈们就划着木排,撑着木船,从江的上头,满载着山柴、木炭和大山里的土特产,沿江而下,靠岸于小镇之上,把运来的货物卖给小镇的人们,买回媳妇的衣裤、老人的鞋子和小孩的文具。在江的下游不远就是大海,不管春夏秋冬,每逢集市,海边的鱼民摇着大小不一的小帆船来到小镇,靠岸后就把船上的鱼虾蟹螺挑着往集市里赶,那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平常不易窥到的喜色。
小时候,防城江清澈见底的河水,流动着多少童年美好的记忆。在江边摸虾钓鱼,在江中划船撑排,其乐无穷。每逢傍晚,成群大人小孩,游水江中,潜水追逐,对攻水仗,其乐融融。江边玩耍,江中撑排,口渴了,手捧江水就饮,如今想来还滋滋有味。每逢天色将晚,小镇沿江大街小巷,不时传出孩童的嬉闹和女人们吆喊自家小孩回家吃饭的声音。
小时候,防城江清澈见底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沿岸人民。防城七十年代时还没有自来水,小镇的人们,多在清晨或傍晚,挑着木桶来到江边,挑水回家倒入水缸,用于煮饭洗菜。据说七月七的水不仅可以长期保存无异味,而且还可以消除人体内的热气,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早早起床,挑水回家放置缸中,一年食用。
小时候,防城江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了多少童年的梦幻。在江岸的小屋里,躺在坚硬的木板床上,枕着这宁静的夜色和绵绵的水声,仰望窗外天空的繁星,悄悄地聆听着那江里的轻喘呢喃,做着与小河般的童年梦幻。
小时候,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清澈见底的河水陪伴我长大成人。直到七十年代末我离开防城时,防城江的水依然是清澈见底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防城江变了,变得令人感到陌生,我再也见不到清澈见底的河水了。从七十年代起,当时的人们对自然与人类休戚相关的无知,为了养家活口,到江中捞沙挖石,防江以她那博爱的身躯,支撑着一代防城人的生命。事至今日,衣食无忧的人们,仍然向江中贪婪的获取,肆意的搜刮,在采砂船上高高的架起那铁塔般的支架,隆隆的马达声代替了轻柔流水的吟唱,那大堆大堆的砂石,肢解了防城江一片一片的肉体,撕裂了防城江可爱的身躯,还有那江边堆积的煤渣垃圾,弄脏了防城江华丽的衣裳,使人不敢相信那就是从前的防城江。
直到如今,不再清澈见底的河水,依然这样不知疲倦地流淌着。从前那水灵洁净丰满的身子,如今已干瘪成了细细的污水窄流,再也看不见那清碧的河水。
我静静的站在江边,俯视着不再清澈见底的河水,面对着身心疲惫毫无生机的她,我无力挽回,无力拯救,只能默默地注视她那暴晒在阳光下裸露的身躯,不时地闻到江水的无力呻吟、低声抽泣和默默诉说,我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小时候,小时候的那条江呢,她哪里去了?在梦里,我固执地无奈地呼喊着,艰难地不停地找寻着……
[此帖于 2022-01-08 18:50 被 豆海一霏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