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贵港论坛 → 贵港知青深情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本版版主:陈卷华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原创] 贵港知青深情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大联欢活动 精彩文章(您是本帖第25051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754)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16-10-08 21:41 第1楼  
|帮助|
贵港知青深情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暨上山下乡50周年大联欢活动

10月9日上午,贵港知青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大联欢活动拉开序幕。


































[此帖于 2016-10-09 09:19 被 军旅岁月 编辑]
帖子奖励 发帖人获得奖励:+9 绿豆. . [操作人:雁儿飞y 2017-01-01 10:51]
最近评分
操作人 操作时间 评价
实话实说2021-11-04 15:27好帖 ★★★
风情岛美食2019-03-29 09:46好帖 ★★★
欢乐老家2018-08-23 07:30好帖 ★★★
老兵2017-07-12 20:58好帖 ★★★
正午阳2017-03-31 18:54好帖 ★★★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44 第2楼  
本次活动由贵港六六届知青主办,贵港知青文化联谊活动组委会承办










  






[此帖于 2016-10-09 12:22 被 军旅岁月 编辑]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44 第3楼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爱国、感恩、联谊。







[此帖于 2016-10-09 13:35 被 军旅岁月 编辑]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45 第4楼  
主要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六六届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45 第5楼  
通过活动感恩党,感恩祖国和人民,展示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46 第6楼  
通过叙旧交流,加强联系,增进友谊,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健康快乐生活。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老后生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0250 黄豆:1
经验:5006
主帖:55回帖:4805
注册时间:2006-03-04
来自:广西玉林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49 第7楼  
值得期待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老后生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0250 黄豆:1
经验:5006
主帖:55回帖:4805
注册时间:2006-03-04
来自:广西玉林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50 第8楼  
建议现场直播正能量活动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老后生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0250 黄豆:1
经验:5006
主帖:55回帖:4805
注册时间:2006-03-04
来自:广西玉林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51 第9楼  
贵港论坛太需要这样正能量的活动啦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老后生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0250 黄豆:1
经验:5006
主帖:55回帖:4805
注册时间:2006-03-04
来自:广西玉林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52 第10楼  
红军长征,一段峥嵘岁月的历史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谈拂拂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684 黄豆:0
经验:401
主帖:39回帖:339
注册时间:2013-08-26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53 第11楼  
关于中国内地的知青运动,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 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

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老后生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0250 黄豆:1
经验:5006
主帖:55回帖:4805
注册时间:2006-03-04
来自:广西玉林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53 第12楼  
上山下乡,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老后生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0250 黄豆:1
经验:5006
主帖:55回帖:4805
注册时间:2006-03-04
来自:广西玉林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55 第13楼  
时间?地点?我们渴望到现场观看。可以吗?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1:57 第14楼  
引用:
作者: 老后生
时间?地点?我们渴望到现场观看。可以吗?

考虑场地,所以不能邀请更多观众到现场。请见谅。

我们会及时上传活动图片的。谢谢你的关注

老后生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90250 黄豆:1
经验:5006
主帖:55回帖:4805
注册时间:2006-03-04
来自:广西玉林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2:10 第15楼  
理解。期待活动精彩图片。
最近评论 十万山龙抬头 点评: 好 (2017-04-17 00:07)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fun.gxnews.com.cn/hdappdown/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2:40 第16楼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2:42 第17楼  
引用:
作者: 谈拂拂
关于中国内地的知青运动,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 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

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蹉跎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2:45 第18楼  
背景


上山下乡有两大模式: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因文革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老三届&quot一起毕业的奇景。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插队"从此成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提到"插队"就不用提"知青",不用提"上山下乡"了。一代人到了国外也叫"洋插队",而没有、也不会有"洋农场""洋兵团""洋干校"之类。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2:46 第19楼  
插队模式不同于农场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没有后勤,因此就有一个非过不可的"生活关",一些尚未成年又在当地没有亲属帮助的知青所处的生存困境,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结束上山下乡的理由中若干个"不满意"也主要来自1968年以后的插队模式。

插队模式带有明显的"待业"性质,可通过优先当地农民的"农转非"途径回城。兵团(农场)知青为回城提出"我们不是农工,我们是知青"的口号,也间接证实了插队模式"待业"的实质。

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20世纪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70年代末结束。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董加耕等一大批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文革时期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摒弃传统教学,过分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所有适龄青年除了当兵以外,基本上都属于征召范围。

上山下乡运动,对大多数知青们的确是一个严酷的锻炼,客观上并没有解决我国农村三大差别,由于当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历史环境下,知青各自家庭政治背景的不同 ,知青返城的政治待遇也是不同的,也存在着下乡锻炼镀金走过场和所谓的永远扎根农村干革命的现象,有些地方知识青年在农村遭受强奸迫害的事件也屡屡发生,特别是最后期返城的部分知青,多数是文革遭迫害最后得到解放平反的家属子女们,他们是最后一批被中央下发文件各省经过统计上报落实实名回城的。

上千万的知青回城后,并未出现某些官员担心的城市因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引发混乱。相反,由于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反而使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都更加"和谐"。国家在八十年代初骤然强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共对知青返城的一种反应。

军旅岁月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151 黄豆:22
经验:4785
主帖:128回帖:4402
注册时间:2005-11-14
来自:江西南昌市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16-10-08 22:47 第20楼  
文化大革命进行两年后,中国各个领域一片大乱,政府机构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敌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对立,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用上了真枪实弹。文化大革命是从学校发动起来的,学生相对单纯,在被作为发动文革的工具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已经成了被利用的破坏力量。当权者必须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文革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多工厂处于停顿状态,城市已经无法安置连续三届2000来万毕业生就业。如果让他们仍然滞留在城市,又无法继续学业,后果肯定是严重的。

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考虑,上山下乡在客观上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也就消除了红卫兵的破坏力;上山下乡虽然国家要给与一些补贴,但是那也比在城市就业的成本低得多,因为大多数知青是不拿工资的。至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屯垦戍边",都是施加在学生身上的政治压力。试想学生真需要再教育,城市的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更好的老师吗?农村本来就劳动力过剩,让农村青年去屯垦戍边,即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也有利于农垦事业。上山下乡的动机就是为了解决2000万学生的就业。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