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图库

去兴业摘果了,特甜

去兴业摘果了,特甜[详细]

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

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详细]

周末在家做了这堆东东

周末在家做了这堆东东[详细]

我也秀下厨艺

我也秀下厨艺[详细]

孙中山的四物汤与梧的渊源

孙中山的“四物汤”与梧州的渊源1921年10月17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等乘军舰宝璧号到达梧州。下午4时许,平日人来人往的西门口码头,被密密麻麻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万名梧州市民正在河岸翘首以待。 未几,从广州天字码头出发的宝璧舰,在历经两天的航行后,抵达梧州西门口码头。一位头戴黄色通帽、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从宝璧舰走了下来。他身旁是一位头戴面纱、身穿外国服饰的妇女。 “是孙大元帅!孙总统!”人群中,有眼尖的市民激动地大喊起来。  顿时,军乐奏起,鞭炮齐鸣。  孙中山举帽答礼。孙中山一行受到梧州行营、市政厅、工人、农民、学生等代表及各界市民一万余人的热烈欢迎。全城彩旗飘扬,喜气洋洋,像过节日一样。街道上、码头上人山人海,站满了渴望一睹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孙夫人风采的市民。孙中山设大本营于西门口内的“镇守使署”。梧州现代史上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一位大人物要来梧州的消息传遍了街头巷尾。为了迎接他,全市各团体、机关、商店、家庭高挂彩旗以示欢迎。  时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与胡汉民、廖仲恺、陈少白、许崇智、汪精卫等国民党要员,一同莅临梧州这座桂东古城,让梧州人民倍感振奋,梧州人以最盛大的方式迎接这位民主革命先驱的到来。当时孙中山头戴黄色通帽,身穿灰色中山装,孙夫人宋庆龄则面戴面纱,身穿外国妇女服装,俨如一个欧西妇女,同孙中山并肩而行。沿途群众均以为孙夫人是外国妇女,而十分诧异,于是,纷纷衔尾追随或蜂拥上前,争相观看孙中山夫妇二人,后来越来越多,拥塞了孙中山夫妇前进道路,使孙中山夫妇不能前往。后经卫士们尽量解释,说明孙夫人宋庆龄是个中国妇女,原籍是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人,并不是外国妇女,群众始让开道路给孙中山夫妇徒步前往广西省立第二中学的大操场参加群众欢迎大会。”当孙中山到会时,群众热烈高呼“热烈拥护孙大元帅督师北伐!”、“打倒北洋军阀!”、“拥护国民革命!”口号如湖,欢声雷动。孙中山在梧州巡视了系龙洲、白云山、北山、长洲岛、思达医院(今工人医院)、军人教养所。接见了美国《大陆报》记者,发表了两次演说。在视察梧州思达公医院(今梧州市工人医院),与该院美籍院长毕济时、牧师理力善(或译李汤士,美国人)在该院留医部前合照。在视察时,刚巧碰到一个高血压患者前来思达医院就医,中山先生亲切地对他说:“你的病光靠吃药是不行的,还得靠饮食来调养。”并把多年使用过的食疗方“四物汤”推荐给他。病人吃了几个月后,病居然好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古城梧州,此食疗方也被称为“中山四物汤”而在梧州流传至今。孙中山的“四物汤”是集四种素食之精华而成,即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这四种食物。孙中山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擅长西医,而且对中医学及饮食营养等都有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四物汤”,就是他对饮食营养研究的成果。此“四物汤”中的黄花菜又名金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它具有利水、凉血等功效,可以主水肿、砂淋、衄血、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补脾、通便。木耳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它具有养血、活血、收敛等作用,对于血痢、痔疮、产后虚弱、崩漏、带下等患者,都是良好的食品。木耳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物质。豆腐与豆芽是我国发明的豆制品,具有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它们不仅完全保留了黄豆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份,而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优点。素食对健康长寿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而孙中山先生之“四物汤”又称得上是素食中的佳品。经孙中山的介绍和院长毕济时的推广,梧州的饮食文化里,又增添一段佳话。故梧州人特别喜爱黄花菜蒸鱼、木耳炒西芹、豆芽炒三絲、豆腐煮鱼等菜肴。据说梧州的豆制品还驰名粤、港、地区呢,这与孙中山先生在梧州推介“四物汤”有很大的渊源呢。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派出大批同盟会骨干到梧州开展革命活动,使梧州成为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率先在广西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告独立的城市。为扫除官僚军阀,削平内乱,统一中国,孙中山曾三次驻节梧州,督师北伐,为北伐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孙中山还关心梧州的经济建设,提出以梧州为中心,全面开发整治西江的宏伟设想,解放后,他的宿愿逐步得以实现。孙中山伟大爱国思想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给梧州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梧州人民永远崇敬他,缅怀他。附:中山四物汤中文名称:中山四物汤功效:健脾,补血,清热,降脂,通便。简介用料金针(黄花菜)、黑木耳、豆腐、黄豆芽各适量,盐、素油、味精各少许。制法上四物一一洗净,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汤,待熟加调料即成。用法佐餐饮服,日1次。可常服。注释此汤由孙中山所发明,并有其科学根据,故名为“中山四物汤”或“孙中山四物汤”汤中金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铁,具有止渴生津、清热解毒和通乳作用;黑木耳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物质;黄豆芽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抗癌物质,比黄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健脾利水;豆腐含蛋白质尤多,且含镁等,有庇护心肌的作用。其四物相合,既经济简便,又滋补益人,所以为饮馔食疗家所推崇。适应症:用于治疗水肿,贫血,便血等症;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用之也可以降低胆固醇。[详细]

来来来,吃自制泡椒

来来来,吃自制泡椒[详细]

南宁中山路美食街

南宁中山路美食街[详细]

纯手工制作~斑斓蛋黄月饼

纯手工制作~斑斓蛋黄月饼[详细]

昨晚吃的东西

昨晚吃的东西[详细]

简单的晚餐

简单的晚餐[详细]

自己动手做脆皮扣

自己动手做脆皮扣[详细]

东兴特色美食攻略

东兴特色美食攻略[详细]

尝地道的越南菜

尝地道的越南菜[详细]

自制月饼

自制月饼[详细]

舌尖上的来宾

(来源:广西日报2014年7月1日10版“花山”作者:蓝海洋)  一坚硬中的柔软  来宾人爱吃粥,一年四季都离不了,特别是玉米粥,一大早熬上一锅,就当一天的主食了。每到农家,就会有人招呼你说,进家喝碗玉米粥吧;在城市,饭店、小炒店,除有白米饭之外,均备有玉米粥,客人们往往粥饭间吃。而玉米粥摊则遍及大街小巷,在车站旁闹市里或市场内,凡有人聚堆的地方就有粥摊,且价格便宜,两三元钱一碗。这里仿佛只要有了玉米粥的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也会变得温暖、富足而有滋有味。  来宾是广西历史上有名的旱区,俗称“桂中旱片”。这里的山区和丘陵地带,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不多,甘蔗和玉米无疑是规模最大长得最茂盛的。忻城、合山、兴宾一带的石山区,山间没有一块成亩的土地,公顷、亩等计量单位在这里失去了功效,取而代之的是“颗”。山里人种植常说种“几颗玉米,几颗黄豆”。这里几万年的尘埃落在石缝里积累成土,生长任何东西都是相当困难的。玉米就长在这样的石头缝里,见缝插针般地生长着。她离群索居,腰杆笔直,胸前挂着沉重的棒子,鲜红的须,黄色的苞,健康而结实,仿佛待产的孕妇,显得丰硕无比。忻城玉米香糯、软,很多人喜欢吃。  坚硬,是玉米最初给人的感觉,这也是来宾人的性格特征。据说,来宾人体质好,个性刚毅,与经常食用玉米有关。在兵检中,忻城县为国家输送过众多的战斗机飞行员。历史上,兴宾区、武宣县还是出武将的地方,太平天国的那帮东乡勇士就不必说了。如今散落在乡间大大小小十多座近代军阀庄园就可以佐证。  过去吃玉米是贫穷的代名词。但不知什么时候起,坚硬的玉米悄然改良成了糯玉米,至今也就是十几二十年的光景吧。玉米让人津津乐道,重新成为来宾人餐桌上常备的主食,个中滋味,颇费思量。这样的风雨轮回,除了种植、加工技术的改良,还与各地饮食文化的碰撞、交融有关。  这个新品种叫珍珠糯玉米,被称之为“八桂名馔、五星佳肴”,主产地在忻城县、兴宾区。这玉米与众不同,其籽粒圆白形似珍珠,黏性强,具有香、糯、甜三大特点。烤之则色泽金黄,清香味长;煮之则清脆黄玉,嫩糯可口;而打成玉米头,熬粥,就妙不可言了,大碗盛来,其色晶莹,玲珑剔透;其香清馨,醇厚久远;其味嫩甜,满口盈香。尝之,硬而不老,脆而不滑,甜而不腻,一点点细啜下去,是一种婉约到了极致的风情。佐之咸菜、青椒、酸豆角、黄豆鱼仔等等小菜,有荤有素,互为衬托,已是一场营养美味并色彩斑斓的盛宴。迁江主产剑鱼来宾人说请朋友吃剑鱼,他会为你两肋插刀。  来宾人的玉米情结在变革中得以保留和延续,古老的剑鱼烹制也是如此。  剑鱼游弋于来宾的红水河段,有人说,它代表了来宾美食的最高境界。甚至有人说,你若是请朋友吃剑鱼,他绝对会为你两肋插刀,赴汤蹈火。  位于兴宾区的迁江镇是剑鱼主产地。红水河横贯西东,是水路交通主要航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柳邕公路建成,民国廿七年(1938年)白鹤隘至合山段铁路开通。既通水路,又通汽车和火车的迁江,民国时期是一座县城,多年的繁华带有一种优越和荣耀,也成就这一道让人垂涎的美食。  据说,昆仑关大战的时候,白崇禧莅临迁江督战,每日食物必有剑鱼。剑鱼原名“芝麻剑”(学名斑鱯),无鳞,体形似剑锋利,因身上有芝麻斑点而得名。此鱼栖息于红水河底层,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其肉质细嫩,味鲜美,它与鲈鱼(花鲈)、嘉鱼(卷口鱼)、鳜鱼(桂花鱼)一起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  剑鱼的烹制有多种。如同奢华之后的简朴,近年来剑鱼以清蒸最为清甜爽颐,仅鱼汤拌饭就会让你胃口大开,斯文不顾。如果过油锅,再用豆腐、青椒、西红柿伴炒,配以姜葱料酒,那又是另一种享受。“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在迁江,还有一种叫油鱼的美食。在当地,如果你遇到船家卖油鱼,你不必思考,也不要问价,赶快掏钱就是,慢半拍恐怕就没戏了,过后你会捶胸顿足。这油鱼是河鱼中的极品,一般是拇指般大小,生长于红水河边的小沟小河中,在河面游过时,会留下星星点点的油花,故名油鱼。油鱼产量极少,可遇不可求。爆炒也好,清蒸也好,油鱼都不改清香酥嫩、淡甜鲜爽的味道。  二火红中的豪情  红糟在视觉上最能体现来宾人的火热豪情。  艳得诱人的红糟在餐桌上是喜庆的色彩,带给你更多的是味蕾上的享受。红糟酸成为武宣的一道美食,已经打出品牌。红糟酸用来做菜相当好吃。纯手工的红糟酸腌制红糟姜的酸坛  红糟既可以做菜又可以腌酸,具有降血脂、健脾胃的功效。红糟能去腥解腻,提升菜肴的鲜香。在烹制肉类时,酸味还能加速肉的纤维化,使肉质变得更加细嫩。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数红糟大肠。此外,红糟鲤鱼、红糟排骨,甚至是红糟青菜也常见到,大小宴席摆上红糟大肠、红糟焖鱼或红糟猪肚,既去了鱼肉的土腥味,又让肉质滑润脆嫩,是颇具特色的风味佳肴。这不仅仅是在味道和口感上的区别,更多的是让来宾人对于家乡有了一种更为深重的迷恋。家乡的菜肴中,不仅仅有着时间的味道,更多的是那一份对于土地的思念。  六七月是一年中时令瓜、豆上市的旺季,也是腌制红糟酸的最佳时节。萝卜、黄瓜、芥头、辣椒、子姜、木瓜、刀豆和蒜薹等丰富的时令菜蔬令腌制红糟酸的品种琳琅满目。而腌制红糟酸的上品首数五指姜。五指姜产于武宣东乡镇的灵机、高达等村的沙土岭一带。“一天不吃酸,两腿打蹿蹿”。糟酸的制作主要在武宣、象州,一般为各家小规模制作,分白糟酸和红糟酸两种。以黔江为界,北河片大多制红糟酸,南河片以白糟酸为主。白糟酸做法工艺简单,用糯米甜酒、熟盐和配料腌制。红糟酸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也最具当地特色。  红糟酸的红色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一些初识人还误以为它添加了色素染料,不敢入口。其实,红糟的制作方法都是父辈流传下来的。制作过程中需要靠红糟本(母本),红糟本像已晒干的红色米饭,很香,无酸味,是制作红糟酸的关键。制作红糟前,先蒸一锅米饭,舀出来,冷却后混合少许红糟本拌匀,再混合米酒、米醋。之后,米饭避光成堆储存发酵。十二个小时后,这些米饭开始转红色,并散发出香味。开始转红的红糟需要散热晾干,期间用清水洗三次晾三次,每次洗后,红糟颜色越发鲜红,其过程约三天时间。做好的红糟松软并散发出浓香,放进酸坛就可以腌制各种果蔬了。同时要注意留存一些红糟,经太阳晒干后保存作为“红糟本”,以后继续使用。  最初的红糟本是怎么做出的?因没有史书记载,即使是当地的老人也说不清楚。民间有一种传说,红糟与红糟菜的制作、传播与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起义有关。当年洪秀全在桂平组织金田起义后,率领万余太平军移营武宣县东乡,被两万清军包围。经过一天激战,太平军最终以少胜多。当时任前军主将的肖朝贵是武宣东乡人,他为了激励将士,利用当地盛产的大米,造出了显示未来一片红红火火的红糟,并用红糟做菜犒劳将士。身着红装的太平军将士,大快朵颐用红糟烹制出来的红色菜肴后,英勇无比,一路杀到南京,撼动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  三香甜中的精致  甘蔗的香甜是什么时候开始大量进入饮食中的?没人说得清楚。  来宾干旱的土地,生长着茂密的甘蔗林,源源不断的白糖日益挑逗着人们的味蕾。由咸到甜,由粗到精,由单一到复杂,来宾人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来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洋溢着东南亚风情的侨乡。“东南风”吹来的是一缕缕异域的芳香。  来宾市区周边环绕着三个华侨农场,分别为来宾华侨农场、迁江华侨农场和凤凰华侨农场。自1960年以来,三个农场先后安置了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归国侨民上万名,素有“小小联合国”之称。由于特殊的历史造就了来宾华侨农场独具特色的美食  这些归侨、侨眷家庭,如今已经是第三、第四代了,但他们依然保留了原居住国的饮食、穿戴、歌舞等异域文化传统,形成了来宾独特的“侨文化”。他们烹饪的具有异域风味的一些菜肴,如印尼菜、越南菜、泰国菜等,也逐渐摆上了当地老百姓的餐桌,影响着来宾人的味蕾。  在吃的法则里,人们往往偏重于风味。来宾华侨农场有一家卢记印尼饭馆,是地道的印尼菜,首推咖喱鸡,香辣入味,让人胃口大开。炸虾更是鲜嫩可口。香炸排骨、西红柿蛋汤、咖喱炒饭,也都很美味。九层糕、印尼奶茶、咖喱牛排等都是地道的印尼风味。此外,印度奶茶、咖喱牛肉、梅姨卷粉、越南春卷等等,对来宾市民来说都不陌生。每年春节,还有来自广西各地的朋友慕名到归侨家里订制各种东南亚特色小吃。  当地政府为充分挖掘归侨特有的民俗风情,结合区域规划,正在打造一个包括泰国咖喱蟹、星洲肉骨茶、越南春卷、马来西亚沙嗲、印尼千层糕、泰式蛋包饭等13个国家和地区特色美食集中区,让各地人士在华侨投资区充分领略东南亚风情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异国美食。象州小谷米饼  香甜和精致是异域美食的特点。这些特点也逐步影响到来宾人的美食制作,例如糍粑、米饼等。“桂中粮仓”象州产的小谷米饼制作也越来越讲究。米,翻炒后研磨成粉,然后将熬好的糖油和米粉拌匀使其粘和,再包上芝麻和桂花馅蒸,清甜幽香、细软柔糯的小谷米饼就出笼了。小谷米饼制作精致,多数以圆形为主,取月圆之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间或有鱼仔形,寓意年年有余。  ●网友说“味”  @不是小安是晓安:来宾市的饮食文化并不是很出色,也非广为人知,但是极具人情味的待客之道,总能赋予来宾菜不一样的“味道”。  @叮咚看花茶:来宾衔接桂南桂北,地处广西中部,美食兼容性很好,南北的美食都有,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炒螺、米粉和甜品。  @半仙盒子:因为以前来宾属柳州管辖,来宾美食的光彩也就被柳州美食掩盖了。大多特色美食其实还是有重合的,比如螺蛳粉、酸之类的……还是需要大力推广一下才可以,不然还真是想不出有什么主打特色美食。听说那里比较喜欢吃烤竹鼠?我反正没吃过。  @White花园:来宾的热情好客出了名,每次进入来宾市区,都会在进城入口看到“天下来宾,来者上宾”的字样,原来在美食上,就是最大的体现,这种体现并非自己的菜系多么出名,而是一种来者上宾的包容和呈现。  ●作者简介  蓝海洋,来宾市文联副主席,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市政府拔尖技术人才。在媒体工作多年,发表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有微型小说集《青龙剑》,中短篇小说集《红豆》和长篇小说《唇齿殇》。《唇齿殇》荣获第四届广西少数民族创作“花山奖”。(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来宾网“特产”;楼主本人)[详细]

韭菜肉包,想吃的来

韭菜肉包,想吃的来[详细]

下午茶大盘点

下午茶大盘点[详细]

简单的幸福——今晚炒鱿鱼

简单的幸福——今晚炒鱿鱼[详细]

白菜炒鸡蛋

白菜炒鸡蛋[详细]

霸王花猪肺汤

霸王花猪肺汤[详细]

家常菜,我的厨房之记

家常菜,我的厨房之记[详细]

大红荔枝甜又甜

每年江口荔枝成熟时,我总要往江口村跑,因为我忘不了江口荔枝红红的色诱,更忘不了江口荔枝清清的甜,甜而不腻!这荔枝不是一般的甜,那种甜足可以让你回味到第二年新荔枝又上市时。。。。。核小如黄豆,果肉晶莹剔透像美玉,没吃过江口荔枝的人当然不知道,吃过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它叫名优特产了!这10天内正是江口荔枝上市时,欢迎大家来江口村采摘,品尝及购买村民的荔枝!日尝荔枝三百颗,我愿长做江口人咯。呵呵!一进村就去拜访了村里的荔枝祖,这荔枝祖有好几百年树龄了,早几年枯萎了,可是在去年,它突然枯木逢春,顽强地发了芽以上图片这荔枝也是江口村最老荔枝,长在县二中门口的荷塘边,那里水份充足,荔枝的色和味不是一般荔枝能比的[详细]

夏天的荔枝

夏天的荔枝[详细]

自制美味鱼片粥

自制美味鱼片粥[详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