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辣的烤羊腿,水平还不错[详细]
新年将至,我家的大厨忙得不亦乐乎。她说今天要炸扣,便买回了十几斤下稍腩干起大事来,她巾帼不让须眉,我看着自叹不如,只能打杂、拍照。先煮熟猪肉,然后拿牙签在皮上扎孔,以便很好吸收米醋和盐,炸出的扣肉皮才蓬松脆口。猪皮扎完孔先用布料吸干水分,以防油炸时溅油,接着摸一层米醋,再抹一层盐烧开油锅,入锅油炸。皮先向上炸,不然易粘锅就不漂亮了。炸好后出锅就马上放入冷水冷却,这样骤冷骤热做出的扣肉皮脆肉也脆。切成小片,加入沙姜末、蒜蓉、耗油、老抽、糖等,搅拌均匀即可装碗在扣肉面加点白菜干吸油去腻即可开蒸。蒸熟后“翻扣肉”,金黄的扣肉皮便露出来,色香味俱全的扣肉诞生。流口水......[详细]
年年有鱼,过年必备菜谱——现场油造草鱼[详细]
我的私房菜之香菇炒意面[详细]
今天午餐,吃的好满足[详细]
【柳州有礼】手工红糖[详细]
这几道菜是我亲手做的[详细]
【寻找来宾老字号】武宣不仅有红糟、鱼圆,还有大桥面条的百年传奇故事 讲到武宣食品,相信很多外地人马上想到红糟姜酸、三里鱼圆、大米厂月饼……其实,作为武宣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品牌之一的“大桥面条”,也很有故事哦……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俗话说“北方面条,南方米饭”,但由于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食品,近代以来也越来越为南方人民所接受与喜爱。 武宣大桥面条,其生产销售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时候南方农村麦子的种植非常普遍,我的先辈在金鸡码头一带经营一家面条作坊,纯手工操作,经常有农民拿麦子来加工成面条,也有的向我的先辈出售麦子。为了制作面条,我的先辈每天早早起来忙活,推磨、揉面、拉条、晾晒……一年365天基本不歇工。做好了除兑换给农民外,近的销到石龙圩、武宣圩、象州圩,远的下码头,走黔江、柳江的水路货运(以前水运分有客班、货班),用专门的木箱装好销到桂平、融安…… 在金鸡经营了几十年,解放前,家中的经营大权落到我非常能干的奶奶手上,在她的打理下,我家的面条生意十分红火。解放后建国初期,国家对原本属于个人的企业或产业进行了公私合营,我家人全部成为非农业人口,大人们几乎都有了一份在武宣县城的工作……到了上世纪60年代石龙县撤销后,我留守在金鸡的奶奶听从了儿子们的建议,把金鸡的面条作坊搬到武宣县城,断断续续地为县供销社供应面条…… 改革开放后,我父亲继承了家族的百年工艺,在糖厂后门大龙村路口经营面条作坊,并不断更新设备。武宣大桥落成通车后,我父亲把家族面条命名为“武宣大桥面条”,真正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在全县不断打开销路,广受欢迎……“大桥面条”成为武宣人津津乐道的品牌美食。 前两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现代化的厂房,引进全新的面条自动化生产设备,得到了QS认证!武宣历史最悠久的面条,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你知道面条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么?来看看武宣大桥面条生产流程!武宣面条厂大门半自动化生产时期的设备半自动化生产时期的晾晒架子食品生产许可证进货都是特制一级面粉厂区管理制度规范面粉进机面粉传送、和面拉条晾晒晾晒分装包装成品成品销售位于来宾农贸市场的武宣面条经销点礼品盒装大桥面条口感软滑劲道,深受顾客喜爱[详细]
藤县同心镇原生态生产腐竹[详细]
来宾市郊周末踏青PK[详细]
又到了烧烤的好季节。群里的这帮人老嚷嚷着要去烧烤,可是谁都懒得去买材料,所以说了两个多月还是没有烧烤动静。这周我们的大猫回来了,在群里一吆喝,今天去烧烤马上就定了下来,可真是“有大猫就有烧烤吃”:)。照例是大猫、我和牛锅买东西,其他人等得空了再过来。买的东西比较琐碎,肉类、蔬菜类、酱料、木炭等等都要买。在菜市场转悠了一个多钟头,各种烧烤材料终于买齐了,我们拎着大袋小袋满载而回。接下来还要洗、切、串,这些是需要耐心的活,三个人忙活了许久,才把烧烤材料串好。我串了鱿鱼、青菜和韭菜,卖相不太好,而且我串的比较慢。牛肉、猪肉、鸡翅是大猫和牛锅串的,辛苦他们啦。卖相真好,你们俩可以去摆摊了。五点时,几个朋友都过来了。到了烧烤的地方,选定好位置,开始烧烤。我们的无痕不愧是大厨,几分钟就把火起好。赶紧把肉放上去,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因为放木炭多,火就很旺,结果烤出来的都是外面焦的,可能是肚子饿了,却也觉得好吃。难道是传说中的外焦里嫩?尝一个八一鸭脚,这是洗豆从八一带上来的,很有爱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