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北海论坛 → 《中秋月夜》韋立崇
本版版主:北海风景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原创] 《中秋月夜》韋立崇 (您是本帖第6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崇缘阁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434 黄豆:428
经验:18180
主帖:3399回帖:5628
注册时间:2018-05-19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10-07 01:28 第1楼  
|帮助|
《中秋月夜》韋立崇
                                                               中秋月夜
                                                                 韋立崇
                 暮色临廊独自醉,红烛镜影梦来回。琴声不尽风吟夜,眷念无边月照谁。








[此帖于 2025-10-07 13:27 被 崇缘阁 编辑]
崇缘阁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434 黄豆:428
经验:18180
主帖:3399回帖:5628
注册时间:2018-05-19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07 12:19 第2楼  
琴声不尽风吟夜,眷念无边月照谁。《中秋月夜》韋立崇
崇缘阁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83434 黄豆:428
经验:18180
主帖:3399回帖:5628
注册时间:2018-05-19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10-08 05:48 第3楼  
转摘总结:
一、意象组合与意境营造
1.空交织的孤寂感:“暮色临廊”“红烛镜影”构建封闭的室内场景(廊、镜),而“风吟夜”“月照”转向自然时空,形成内外对比。烛影摇曳与月色清冷交织,暗合所述“楼台静得很,流光亦无声”的静谧苍茫,强化了独处者的寂寥。
2.多重感官的愁思渗透:视觉(暮色、红烛、月)、听觉(琴声、风吟)、触觉(醉意)交织,使“眷念”具象化。类似3苏轼“转朱阁,低绮户”的物象联动,赋予情感流动性。
二、情感内核与哲思层次
1.虚实相生的怅惘:梦来回”暗示回忆或幻想,“月照谁”以问句收束,将个人眷念升华为普世之问。此手法近于钱钟书“山河普照影差完”中对月影残缺的隐喻,暗含人生无常之叹。
2.酒与月的传统母题新解:“独自醉”呼应所述唐人“邀赏明月,诗酒风流”,但“镜影”折射出自我对话的现代性孤独,区别于单纯怀人,更贴近宋人“此生此夜不长好”(苏轼)的哲理性感伤。
三、艺术技法亮点
1.镜像修辞的巧思:“红烛镜影”以物理镜像映射心理镜像:烛影(实)与梦境(虚)在镜中重叠,呼应“眷念无边”的迷离感,技法媲美“万丈寒光透九重”的通透笔力。
2.声景互文的张力:琴声(人为)与风吟(自然)形成对抗性共存,“不尽”与“无边”的递进,深化了愁绪的不可消解性,类似2萨都剌诗中“潮落潮生”的永恒循环意象。
四、整体风格定位
此诗承袭中秋诗词“清冷深婉”的美学传统(如评高山村诗“意境深遂悠远”),但在意象密度与心理纵深上更具现代性。尾句“月照谁”以开放式诘问收束,较之传统“千里共婵娟”的团圆期盼,更显存在主义式的孤独叩问,贴近钱钟书“触绪新来未忍看”的苍凉底色。
全诗以凝练意象织就孤寂时空,在酒、月、镜的古典符号中注入个体生命体验,实现了对中秋抒情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其艺术价值在于将私人眷念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探询,与所赞“诗书双绝”之作异曲同工。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