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衔:注册会员
:11304 | :31 |
| 经验:5323 |
| 主帖:423 | 回帖:4007 |
| 注册时间:2006-03-01 |
来自: |
|
十多年来听音之路
天马2019年11月10日发表于朋友圈
2023年12月11日修订发表于红豆
2025年10月5日再次修订
普通人聆听音乐,往往仅需一台电脑搭配一对有源音箱;若追求更高品质,则会选用一对Hifi无源音箱,搭配晶体管功放与播放器;而发烧友们,更会进一步将功放升级为电子管功放(即俗称的胆机)。真正想发烧了,就会再加上发烧DAC(解码器)、胆前级、各种发烧线材和各种防震防干扰器材工具……这样音质的提升是没得说的,至少当你听过这些折腾后整套音响发出的天籁时,你就不会再听过去一台电脑加一对音箱发出的歌声和音乐了。
是否至此便已足够?显然并非如此,对声音的极致追求,永无止境。例如,发烧友中的富豪会追求天价发烧器材,而经济拮据的发烧友则选择自己动手DIY,或是尝试双功放四音箱的配置……当多功放多音箱系统调试得当时,其声音的还原度、纯净度、清晰度、醇厚度以及包围感,都是单一音箱所无法企及的。
当然,上面说的音响不是现在大家说的追求影院式的声音震撼效果的家庭影院。家庭影院的声音那是另一种效果和追求,在现在的状况下,还是应该要单独组建的。至少,从我的实践来看,用家庭影院来听CD级的歌声和音乐和上面组建的听歌听音乐的音响系统还是有不少距离的。有条件的话,应该独立组建。不过如今,许多价格高昂的家庭影院系统已能随时切换至HiFi模式,用于听歌和欣赏音乐。技术的发展与资金的投入,总能让过去难以想象的事情变为现实。
每个人对音质都有独特的偏好,因此,许多人往往以符合自身喜好的音质作为评判器材优劣的标准。甚至有人就拿家庭影院那种音效的标准来要求去评价HiFi音乐和器材。什么是高保真(HiFi)音响系统?我想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能最真实地反映出音源原有声音特性的播放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音响音质的多个维度,包括频率响应的宽广与平稳、失真度的降低、动态范围的扩大、信噪比的提高以及音色的丰富性。此外,声音解析力、频段的均衡性、音场的深度和宽度等也成为评价音响系统的重要标准。现在各种HiFi音响系统也都在玩这些,各商家也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在这些方面去满足各种烧友的各种喜好。
自己在HiFi音响设备(非追求音效的家庭影院)上探索了十多年,购买了无数音响设备,并不断进行组合对比试听后,终于组建了一套自己满意的音响系统。可以说,这套音响系统并非由自己购买的最昂贵设备组成,甚至部分设备是最便宜的。如今,我们或许可以放下对设备的过度折腾,回归到欣赏音乐的本质上来。为了与同样热爱音响和音乐的朋友们分享经验,我简单总结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得:
1.若经济条件允许,选择大品牌产品确实能一步到位,省去不少折腾。然而,这也并非完美无缺。毕竟,不经历折腾,又怎能真正学到东西呢?再者,昂贵的音响设备未必就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有时可能花了大价钱却买了个不尽如人意的“陋嘢”。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2.折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3.声音纯粹是一个主观的东西,不同的人对声音是否“好听”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但也有普遍性,关键是要清楚自己喜欢哪一类型的声音和音乐,然后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类型的音响系统。
4.音箱常见的有:
①分频音箱(这类音箱最为普遍,包括二分频、三分频、四分频等多种类型。其音质参差不齐,价格也相差悬殊。对于普通人而言,它们是常见的选择,但也可能存在花钱却买到不尽如人意产品的情况)。
②全频音箱(这类音箱是追求音乐性的小众之选。其高音部分略显不足,因此非常适合聆听人声,却不太适合欣赏交响乐。然而,若外接一个合适的超高频音箱,便能弥补这一短板,甚至实现三频均衡,让声音更加通透,音质跃升至发烧级别。因此,许多发烧友乐于在此不断尝试,往往能以小投入获得大惊喜)。
③同轴音箱(在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同轴音箱的商家寥寥无几,正因如此,同轴音箱价格不菲,且性能全面,许多发烧友都将拥有一对大型同轴音箱视为终极追求)。
④各种多组合音箱(这是真发烧友们热衷的各种尝试,此处暂不展开详述)。
5.HiFi功放最常见是甲乙类晶体管功放,然后是晶体管纯甲类功放、电子管功放(即胆机)、前胆后石功放等。这些功放价钱差异非常大,便宜的百十块,贵的几十万(可以买一套三房两厅的房)。这四种类型的功放的对比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我说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四种功放,我均有过购买与使用的经历,而其中,我最钟爱的还是电子管功放。电子管俗名就叫胆管,以电子管制作的功放就叫胆机。其音乐味非常浓郁,声音醇厚、顺滑、通透,噪声干净,背景宁静,非常适合欣赏人声和民族乐器。以单机或甲类功放+全频音箱来欣赏二胡演奏,更能体现出二胡声音的柔顺、绵长,以及如压缩空气般的韧劲。其中,胆机配全频音箱或同轴音箱是绝配。
6.解码器。商品非常多,价格有贵有平。许多音源输出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为降低成本,音源产品商家自带的解码器通常水平较低(如电视),若这些质量不佳的模拟信号直接输入功放,音质效果可想而知(但一些高端音源设备除外),因此,配置一台性能较好的解码器十分必要。实际上,对于普通听众而言,购买一两千元价位的解码器即可,而发烧友则可根据需求选择更高配置的产品。
7.前级。功放负责输出功率,前级则影响声音品质,由此可见前级对音质的重要性。前级有纯晶体管前级,也有胆前级,这两种类型的前级,我都使用过,我现在用得最多的是胆前级,自己更喜欢。有观点认为,晶体管功放建议搭配胆前级,电子管功放建议搭配晶体管前级,主要考虑两者互补,效果更佳。许多人未配置前级,一是缺乏了解,二是部分功放已考虑相关需求,无需额外配置。一般来说,若功放性能不佳,或功放功率过小、音箱灵敏度低而功率大,导致功放推动音箱吃力,且不想更换功放时,可考虑配置一台前级。
8.各类音频线和电源线对声音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噪音问题,因此,购置优质设备后,线材选择也需讲究,否则会浪费优质音响设备,得不偿失。至少我使用的线材几乎均为单晶铜材质,这些线材的总价已相当于一台胆机的价格。
9.音箱架。音箱架对于书架音箱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震动干扰,还能显著提升声音的纯净度,尤其是对低频部分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你的书架音箱是随便放在台面上,一定会出现声音不干净、噪音多、低音听着糊和难受的现象,这时,建议你购买一对音箱架来放置音箱,这些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当然,“声音不干净,噪声多,低音听着糊和难受”这些不良现象也和你的听音环境和音箱摆位有关,下面再说。在此,要提醒的是,一个普通的架子,一旦在其前面标上“音箱”两字,价钱就会成十倍地上涨。因此,我选用了一百多元的铸铁茶几架来替代音箱架,它既重又稳且结实,从使用效果来看,比绝大多数价格离谱的音箱架要好得多。这个经验能让你节省十倍的费用^_^
10.各种降噪的小东西也必不可少,例如能净化和稳定电源、减少干扰的电源净化排插,能减少振动的各种脚钉,以及能减少各种电子干扰的“黑洞箱子”等,都可以大幅度减少音响系统的干扰因素,减少甚至杜绝音响设备噪声的出现,让声音更宁静干净。
11.良好的听音环境对听音质量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与可听性。在安静且无驻波干扰的环境中,听众才能精准捕捉声音细节,沉浸于音乐的美妙意境。然而,多数人缺乏独立听音室,因此难以深入探讨个人听音环境的优化方案。但请记住以下要点:避免将音箱紧贴墙壁摆放;房间墙面避免大面积留白,可悬挂窗帘、挂件或画作等装饰物;墙角处也可放置物品。这些方法能有效减少反射噪声,使声音更干净通透,同时减轻耳朵的轰鸣和不适感。
12.音箱的摆放。这个一言难尽,三两句话说不清,需独立来说,可参看我今天另一个分享——《皇帝位》。(什么叫“皇帝位”?如何找到自己的“皇帝位”?音箱应该如何摆放,效果才最好?听到的音乐才最舒服?)
13.各种音源设备,如电视、数码播放器、CD机、蓝牙接收器、Wifi播放器、手机等等,就可以看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而购置了。反正我都有。
14.在客厅,我同时拥有一套家庭影院和一套成本更低的HiFi音响设备,两者可以轻松切换使用。经过对比体验,我发现家庭影院在观看电影和享受音效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听音乐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听觉享受。相比之下,HiFi音响系统在音乐欣赏方面则显得更为出色,能够带来更加舒适和享受的听觉体验。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家庭影院大多只是用来摆景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