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家乡的用电变迁 (您是本帖第739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3)
|
头衔:注册会员
:4964 | :23 |
经验:149 |
主帖:62 | 回帖:77 |
注册时间:2020-01-21 |
来自: |
|
家乡的用电变迁
上世纪五十年代流行过一句口头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50后、60后、70后农村人人人皆知、印象深刻。一句经典的记忆,承载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幸福道路的伟大征程。
我们村子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离国营珠光农场不远。受益于农场要通电,1979年,一条10KV高压线从我们村子旁边经过,农民终于在家门口看到了电线。然而,当时国家财力有限,变压器、低压线、电线杆等全部投资,都要村民集资。我们村子要通电,加起来得要差不多2万元。我们村是个100来人小村子,平均每人要200元,加上自己房子电表后要买的电线、灯泡等,每户得要近2000元。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要卖2万斤稻谷或者6头大肥猪才有2000元),因此,电灯暂时成了村民的梦想。有几户富裕的乡亲,买了电视机,只能再花几百元,买蓄电池和逆变器,隔几天就搭蓄电池到珠光农场充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到了1985年,通电工程提上了乡亲的议事日程,经过大家深入协商,决定集资建设村电工程。全村乡亲集资2万多元,购置了10KVA的变压器一台,架设贯穿全村的低压线路,村民盼望已久的电终于通上了。为了迎接通电,村里的近20户乡亲买了电视机。通电当天,终于不用全村上百人挤在几家人的电视机前看电视了。但由于变压器功率小,架设的线路长、电线直径小,电压损耗很大,遇到用电紧张时,村民只能又买台稳压器,提升电压才能看电视。除了有少数家庭购买电风扇之外,就没有其他电器了,大多数家庭,通电就是电灯照明。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电压低问题成了严重制约乡亲购买电器、改善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2001年,经过村里申请,采取村民集资和政府补贴相结合,购买了20KVA变压器,并对线路进行了扩容升级。但农村用电器的增加,电压低问题依然突出,而且日益严重。
2015年,村里的电网迎来了第三次大改造,安装了120KVA的大功率变压器,立了9米高大电杆,架设大直径电线,用电保障有了根本保障。这次改造,全部由国家投资,不用村民集资。经过改造,彻底解决了乡亲用电难问题。洗衣机、热水器、电冰箱、大屏幕彩电、电脑等电器迅速进入了寻常农民家庭,煮饭、烧水也用上了电,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从点煤油灯照明,到用上电灯,再到电器普及,我们小小的村子见证了中国农村的翻天覆地巨变,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矢志不渝初心和使命。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