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法官判案越来越人性化。
我就想,若在十年前,这撞人的打球者不挨判赔偿才怪!
更让我想到,前些年,如果有人一起喝9,有人醉死,同桌的人,那都得一起倒霉!
我一直认为“醉死”判同桌担责,真够邪恶。
外国有“恶法”之说,我们没有“恶法”,但我觉得这些判决就是“恶判例”
虽说我们没有“判例法”,不过遵循“判例”的判法还是有的,且应该不少,不然“这判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失去意义了。
醉死,同桌担责。让我每次过年回老家有亲戚请吃饭,脚都会有些颤抖。但还好都是村里人,都是亲戚,9照喝,码照猜。
太当歪(壮话“死当卵”)!
我们没有学别人,喝9前签份“免死金牌”(免责协议书),都是村里人,都是亲戚还搞这东西伤感情!
还好现在《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已有明确规定:如果死者是自愿喝酒醉死的,同桌的人不负责任。
喝9我觉得是各民族的一种传统。从南方到北方,不喝9的民族好象没有;从中国到外国,不喝9的有吗?
喝9猜码是部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民俗。
你说有客自远方来,没酒接待行吗?
喝9不猜码有灵魂吗?热闹吗?
因“喜”(高兴)而喝9无非是图个热热闹闹。
做工回来,喝两口,猜两码,再苦的一天都感觉轻松好多。
在农村,有客人来,请客人喝9是最高“规格”礼节,家里没准备有酒的,都要出门去借。
以酒待客,这是纯朴农村人的待客之道,是最高礼节。
喝两口,或猜两码都是助兴,别搞得死气沉沉,别搞得人人自危。
喝9,我喜欢“感情深一口焖”。
敬酒,先干为敬!
酒桌文化还是要懂点才行。
你老板(领导)拿起酒杯走到你这桌给你敬酒,你猛摇头不喝,老板打你一巴掌,那叫“活该”。喝一杯9又死不了人,为什么一定要拒绝让别人难堪?
你真的不能喝,可假装到卫生间去吐哦。
喝不得,从不勉强别人喝,是我多年喝9原则。
别人敬的酒另外。
别人敬的酒,搏老命我都喝。
这应该也算是我“自甘冒险”。
其实我不是为讨好上司,也不是拍别人马屁,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
“自甘冒险,自行担责”这几个字用得好,用在喝9方面特别合适
举个例——
在农村吃饭,一桌人正在喝9猜码,此时如果隔壁老王或村里低保户张老三路过门口(往屋里头瞧了瞧),你人不叫人家进来一起吃饭或喝两口,行吗?
有可能隔壁老王是有事正好路过门口,而低保户张老三有可能是听到有猜码声而过来。
这时候,你都得叫人家一声呀,这是礼貌也是咱中国农村人最纯朴最简单的礼节。
咱中国所以称为“礼仪之邦”原因也在这。
如果这次很不幸,隔壁老王或低保户张老三因你叫进来一起喝两口,醉死(猝死)了,你法官要农村同桌人担责?
很冤枉啊!
我就想,如果早些年有法官认为老王或张老三是“自甘冒险”,必然是“自行担责”,那有多少人可以轻松地喝9,大家也可以轻松地热热闹闹一番。
而不必因喝两口9,或亲戚朋友请你吃餐饭而搞得人人自危。
虽说“你随意我干杯”是一种境界。但喝多了,大家都不免有些糊涂,所以法律对喝9“醉死”我认为应该给更多的人性化的判决。毕竟这是民俗,这是传统,这是人与人增进感情的方式。
如果弄到朋友间、同学间、同事间、亲戚间谁都不敢请谁喝9,那这社会不免就太僵化了。
喝9醉死(猝死),动辄判同桌赔偿数十万,其实助长了某些歪风邪气,严重破坏朋友间、同学间、同事间、亲戚间仅有的那点感情!
“自甘冒险,自行担责”这是对的。
一同出去钓鱼,有人意外溺亡,死者家属告同行的人;几个成人一起游泳,其中一人溺水死亡,死者家属要求同去游泳者赔偿;骑友意外死亡,同行者被判赔偿……
如此种种,不乏无理取闹的,助长各种歪风邪气。
我堂哥经常打电话给我说,什么时候回来一定来哥家和哥喝两杯。
你说这种兄弟间的感情能拒绝吗?
我不是9鬼,喝9我一般是适可而止。
大家随意,不能喝又不能猜的靠边站,别影响我们猜码喝9……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