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双巧手“染”出瑶寨好日子 (您是本帖第650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0)
|
头衔:注册会员
:6010 | :115 |
经验:1517 |
主帖:245 | 回帖:1214 |
注册时间:2016-01-17 |
来自: |
|
“欢迎来到我们大瑶寨做客!”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原本平静的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大瑶寨传出,眼前这位个子不高、身着白裤瑶服饰、双手因染色而变得乌黑、笑容满面向记者热情打招呼的妇女,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黎凤珍。
南丹县是中国白裤瑶之乡,仅有4万多人的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南丹县的八圩瑶族乡和里湖瑶族乡,因保留着原始、古朴、神秘、特别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如何守正创新,将白裤瑶非遗文化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同胞就业创业?答案就藏在黎凤珍的奋斗之路里。
异地搬迁后,社区的大部分青年都选择外出务工,家中只留下没有一技之长的妇女,她们中还有不少人需要照顾年幼的留守儿童。为了让更多的妇女用一技之长开启新生活,黎凤珍对前来学习的姐妹都倾囊相授,并在她们学成后按计件数给她们付款。干活勤快且手艺精湛的妇女,一个月能有2500元的收益。“对于一些急需用钱的妇女,我们也会提前给她们预发工资,解决她们的燃眉之急,过后她们再按计件量绣好给我们就行。”她说。
黎凤珍先后带动八圩瑶族乡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结社区)及周边村屯54名瑶族妇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34名)发展民族服饰制作业、里湖瑶族乡王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朵努社区)100名贫困户妇女制作瑶族服饰。
一枚绣花针,让白裤瑶妇女在绣出自己的民族图腾和文化同时,也绣出了未来生活的美好。
201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在八圩瑶族乡老家创办了南丹县瑶寨原生态蓝靛蜡染坊,并将业务拓展到里湖瑶族乡,创办了南丹县朵努手绣坊,大力发展白裤瑶族服饰的制作、租赁、销售、展览等业务。目前,两个坊年营业收入达200万元以上,走上了白裤瑶服饰规模化、市场化创业发展之路。
为了让白裤瑶服饰得以较好传承,黎凤珍还积极参加县内外瑶族服饰传承、进校园、展示推广活动,加入广西爱心之桥助学协会,并与协会一起资助芒场镇中心小学“瑶族班”、瑶寨小学“瑶族班”、八圩中心小学“瑶族班”、朵努社区“瑶族班”共250名小学生就读,30名白裤瑶贫困大学生就读。她还多次带队到全国各地进行民族文化交流,大力宣传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2023年,她手捧“河池市劳动模范”的证书回家,摆在了已经布满荣誉的桌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块块被蓝靛染好的长布高高挂起,在太阳的照射下愈发鲜艳,黎凤珍穿梭其中,用她那双染色的非遗传承之手,赋予白裤瑶非遗文化新的生命。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韦虞 通讯员 韦素益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