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让清廉建设成为滋养民生福祉的清泉 (您是本帖第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87 | :0 |
经验:62 |
主帖:28 | 回帖:28 |
注册时间:2025-03-10 |
来自: |
|
清廉建设从来不是悬浮的概念,而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它如同清泉般浸润社会各领域,既守护着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也保障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唯有将清廉建设落到具体场景、融入民生细节,才能真正赢得群众认可,筑牢社会发展的民生根基。
清廉建设需扎根基层,守护“小微权力”的规范运行。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与群众接触最紧密的环节。从社区事务决策到乡村惠民资金发放,从教育医疗资源分配到政务服务办理,每一项“小微权力”的运行都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推进基层清廉建设,要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节点,通过明确权责清单、公开办事流程、强化群众监督,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杜绝“微腐败”滋生,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清廉建设需融入行业,涵养各领域的清风正气。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廉洁风险点,清廉建设需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在教育领域,要杜绝违规招生、有偿补课等行为,守护教育公平的底线;在医疗领域,要规范医药采购、诊疗服务,破除“以药养医”的利益链条,让群众看病更安心;在企业经营中,要引导企业坚守诚信底线,杜绝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每个行业都将清廉作为发展底色,才能形成各领域协同共进的清廉生态。
清廉建设更需贴近群众,激发全民参与的内生动力。群众不仅是清廉建设的受益者,更应是积极参与者。要通过通俗化的宣传、场景化的引导,让群众明白清廉建设与自身生活的关联——清廉的政务环境能减少办事梗阻,清廉的市场环境能降低消费风险,清廉的社会环境能提升生活幸福感。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反馈渠道,让群众的意见建议成为推动清廉建设的重要力量,形成“人人关心清廉、人人参与清廉”的良好氛围。
清廉建设的深度,决定着民生福祉的温度。唯有将清廉建设与基层治理、行业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结合,让清廉之风吹进每个角落,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动力。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