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秋季养生“黄金期”,做好这4点,冬天少生病!》 (您是本帖第1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42 | :0 |
经验:64 |
主帖:29 | 回帖:29 |
注册时间:2024-01-26 |
来自: |
|
秋季,是万物果实饱满、成熟的季节。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顺应秋气,相应减慢,腠理汗孔开闭有时,汗液排泄减少,而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干燥的气候极易损伤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重在防燥润肺。
起居调摄
在秋季,调养精神的原则是收敛神气,做到内心平静,精神不要向外张扬,以适应秋天的肃杀、阳气收敛的特性。秋季气候渐转干燥寒凉,日照时间逐渐减少,尤其深秋之时,花草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发生悲忧、烦躁等情绪变化。这时,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即使遇到忧伤之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多与朋友交往、外出秋游、登高望远,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不急不躁,不使意志外弛,尽量让肺气清静,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衣着服饰
初秋之季,暑热未尽,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可适当“秋冻”,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不必立即添厚衣服,注意早晚气温,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可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但老人、小孩、有慢性病等体质较弱的人群,要注意不能过分“秋冻”,这一类人群本身阳气不足,受寒后抵抗力下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饮食宜忌
秋季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应以滋肾润肺为主,防燥摄阴。在中医理论中,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饮食上尽可能少食辣椒、蒜、姜等辛味之品,应适当进食一些酸甘寒的滋阴润肺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枇杷、莲藕、蜂蜜、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应注意的是夏季暑热过后,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繁多,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伤及肠胃;另外秋季脾胃易伤,不可过度贪食生冷瓜果,以防中阳受伤,导致腹痛、腹泻诸症。
运动锻炼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防御能力,有助宣泄负能量,但秋季锻炼不适合运动过度,大汗淋漓会使阳气过度损耗,阻碍其收敛内养。可以选择一些舒缓、平稳的项目,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同时,也应尽可能在白天运动,晚上休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山林地带空气清新,适宜适当的登高运动陶冶性情。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