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注册会员
:50783 | :889 |
经验:31277 |
主帖:1298 | 回帖:27676 |
注册时间:2016-07-08 |
来自:粤深圳大鹏城 |
|
所城:开启海口有城的历史
汉代开郡,海口属珠崖郡玳瑁县,隋代为琼山县地。李唐王朝,这片浦滩之地成为琼州城的外滩,并在此地设了白沙津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港,同时设有古渡驿站。神宗熙宁四年(1071),琼州郡治迁入琼山区府城镇(琼山县治亦同时迁入),而当时海口这片外沙———白沙津也自然成为郡治的要津和海上的门户。熙宁六年(1073),琼州郡改为琼管安抚司,白沙津也随之发展成为全岛最大的贸易港口和水军重镇。
宋末元初,“迁津建浦”,渡口“白沙津”西移,升格为港口“海口浦”。所谓浦,就是泥沙冲积而成的浦滩。而“海口”,因其北临琼州海峡,位于南渡江入海口西侧,故名。自此,“海口”作为地方名称而出现。
到了明代,海口一带聚居人口越来越多,港口日益繁荣。因此,到了明洪武七年(1374),为加强海南的海防建设,将海口置为千户所。十七年(1384),又在今天的五条骑楼街区范围,设置海口后千户所。二十八年(1395),为防海盗袭扰,安陆侯吴杰委托千户崇实兴用火山岩石筑起了海口城,称“海口所城”。由此开启了海口有城的历史。
筑城后的海口有力地保护了过往的商船,同时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入岛定居,港口贸易愈加兴盛,随之而辟的街道一条条横亘所城,海口这座新兴城市的历史自此延伸下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