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以“小托管”托举民生“大幸福” (您是本帖第1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70 | :0 |
经验:100 |
主帖:50 | 回帖:50 |
注册时间:2024-06-25 |
来自: |
|
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易搬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破解民生痛点。当家长为“孩子放学无人管”焦虑,孩子为“课后时光无去处”迷茫时,爱心托管班的出现,不仅填补了服务空白,更成为连接民生温度与社区发展的重要纽带。
一、让家长安心、孩子开心的“及时雨”
易搬社区居民多为务工群体,上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错位是普遍难题。此前,不少家长只能在“请假接孩子”和“担心孩子安全”间反复纠结,部分孩子则因独自在家陷入“看电视、玩游戏”的单调循环,甚至面临安全隐患。
爱心托管班的落地,精准化解了这一矛盾。一方面,它为家长卸下了“后顾之忧”——孩子放学后有专业志愿者看护,不仅能完成作业,还能参与兴趣活动,家长无需再为“接娃”频繁请假,可全身心投入工作,助力家庭增收;另一方面,它给孩子搭建了“成长乐园”——不同于在家的孤单,托管班里有同伴陪伴、有书籍可读、有手工课可做,部分托管班还会开设安全教育、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的课后时光从“无人管”变成“有质量”,真正实现“家长安心上班,孩子快乐成长”。
二、激活社区治理的“新引擎”
优质的爱心托管班,从来不是社区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协同的成果,这种“协同模式”本身就是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社区往往会联动工会组织、团县委及辖区学校、公益组织、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解决“师资”问题;利用社区闲置的活动室、图书室,改造为托管场地,降低运营成本;部分地区还会争取政府专项资金、企业捐赠,为托管班购置文具、书籍、玩具,确保服务可持续。从参与主体来看,家长们也从“受益者”变成“参与者”——有的主动报名当志愿者,有的分享自家闲置的绘本,有的为托管班提出改进建议,邻里间的互动在“关注孩子”的共同目标中增多,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提升。
三、推广爱心托管班是民生实事的“必选项”
推广易搬社区爱心托管班,本质上是推广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服务理念,其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其一,它是巩固易搬成果的“稳定器”。当家长不再为“托娃”焦虑,能更稳定地就业、更安心地留在社区,就能有效减少“返迁”风险,让“稳得住”有了坚实基础;其二,它是培育社区文明的“孵化器”。孩子在托管班学习互助、分享,家长在参与中增进邻里情,这种“互助氛围”会逐渐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风尚;其三,它是民生服务的“示范样本”。爱心托管班以“小投入、大成效”的特点,为易搬社区乃至其他社区破解“一老一小”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无需高额成本,只需精准对接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就能把民生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从一个社区的“尝试”到更多社区的“推广”,易搬社区爱心托管班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看护孩子”的单一功能。它像一颗“种子”,在解决民生痛点的同时,也在孕育社区的温度、活力与希望。期待更多易搬社区能复制这一模式,让“小托管”持续托举更多家庭的“大幸福”,为易搬社区建设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撰稿:宋有琴)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