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清风绘产业底色 (您是本帖第25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头衔:注册会员
:28 | :0 |
经验:8 |
主帖:3 | 回帖:3 |
注册时间:2025-09-23 |
来自: |
|
“八项规定一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在盛产面条、米酒、澳洲坚果的大业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一缕清风,吹过面条晾晒的晒场、稻米酒发酵的酒坊、坚果种植的山坡,为乡镇治理注入“硬核”动力,更让“大业味道”里多了“清风韵味”。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大业镇以八项规定为标尺,在产业兴镇的赛道上,走出一条“清风拂面、实干助农”的基层作风建设新路径。
一、“政治生态”沐清风:从“官气”到“土气”,产业一线政风新
八项规定直击“四风”顽疾,在大业镇,就是要打破“办公室听汇报”的官僚做派,让干部“沾着面条粉”“带着米酒香”深入产业一线。过去,个别干部“会场谈产业、田间走马观”,如今“开会讲短话、调研进作坊、助农求实效”成常态。从“文山会海”到“短平快实”,从“盆景调研”到“蹲点解难题”,镇干部卸下“官架子”,走进面条作坊看晾晒、钻进酒窖问发酵、深入坚果林察长势,把“办公桌”搬到“产业田埂上”,政治生态的“明朗指数”随大业产业的“景气指数”同步攀升。
二、“群众负担”卸重负:从“操心”到“暖心”,产业惠民见温情
八项规定不仅管干部的“作风标尺”,更暖产业农民的“增收温度”。在大业镇,“办事跑断腿”曾让种植养殖户犯愁,如今“一站式服务”“政策送上门”解民忧;过去申报产业补贴“材料堆成山”,现在“一窗通办”“上门帮办”成常态。从“人情往来扰产业”到“专心致志搞生产”,从“审批推诿”到“马上就办”,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了干部的“心头大事”,“负担轻了、产业火了、日子甜了”的获得感在大业镇的面条香、米酒醇中处处可感。
三、“产业根基”筑磐石:从“末梢”到“前沿”,兴镇底气强动力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八项规定在大业镇的落实,是“说到做到”的助农承诺兑现。镇纪委严查“吃拿卡要产业补贴”“优亲厚友搞养殖”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拍蝇惩贪”,让群众看到“制度长牙、纪律带电”的决心。干部下沉一线“驻点助农”,党员带头“推广产业技术”,群众主动“参与品质监督”,这股“上下同欲”的合力,让大业面条、稻米酒的品牌根基愈发牢固,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大业镇贯彻八项规定,是“抓铁有痕”的作风锤炼,更是“枝叶关情”的助农践行。未来,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让八项规定精神在大业镇的产业沃土中持续“发酵”,方能让清风常驻作坊车间,让实干惠及产业民生,书写新时代“产业兴镇、作风赋能”的大业答卷。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