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贺州论坛 → “新型养生”正在走红:精神不内...
本版版主:不醉不归30 | 东方幻龙 | 桂东一剑客 | 兮丁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新型养生”正在走红:精神不内耗,身体不疲惫,太治愈了 (您是本帖第4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469627216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36 黄豆:0
经验:60
主帖:27回帖:27
注册时间:2024-01-26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8-06 08:29 第1楼  
|帮助|
你们听说过“精神老年人”吗?最近这个词在网上很火,特指一群像老年人一样生活的年轻人:他们热衷于保温杯里泡枸杞,药包搭配泡脚桶,周末早起逛市场;他们不爱酒吧和夜店,但酷爱在公园遛弯、喝茶盘串、遛鸟钓鱼,对大自然爱得深沉;他们沉迷捡破烂,攒了一抽屉的塑料壳子、瓶瓶罐罐,每次卖破烂挣的那几块钱,都开心地像捡了张五百万的彩票。他们心如止水,看淡一切,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奉行着“与我无关”或“与你无关”的宗旨。

这种“精神老年人”的状态,在网上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觉得这是年轻人的摆烂“年纪轻轻就丧失斗志和朝气,不可取。”另一拨人则认为:在如今极度内卷和疲惫的环境下,“精神老年人”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另类治愈。

网友@kk就是其中的一员。

去年,她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辞职后,去寺庙做了一个月的义工这里远离城市,没有各种繁杂的生活压力只有安静生长的树木、肆意洒落的阳光,以及沉稳的暮鼓晨钟。

在寺院生活需要遵循严格的作息:早上5点半起床,6:30做早课,7点吃早餐中午11点吃午餐下午4点做晚课,5点吃晚餐晚上9点半睡觉。

kk这样的义工,早晚还各需要2小时,去完成禅堂的卫生打扫不仅如此,她还需要遵守许多“庙门规矩”:例如,吃饭就专心吃饭。不可以边吃饭边说话,或者边玩手机。又或者吃多少装多少,不可以浪费任何粮食等等。如此“老古董式”的要求一开始让过往散漫惯了的kk很不适应,感觉处处被限制但被迫坚持几天后,她却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和放松:很容易入睡,且睡眠质量高;睡醒时神清气爽,白天的工作也更专注高效;情绪稳定,不再需要用暴饮暴食来发泄内心的无力。

记得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体运行、社会发展、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唯有规律地生活——起居有常,作息有序,饮食有节,我们才会充满活力。而寺庙生活,便是把被现代社会扰乱的生命秩序重新归位。除此之外,寺庙也允许我们“浪费”大把的时间。

kk就时常坐在寺院后山的一块石头上晒太阳一晒就是一下午她静静地盯着天空,看着云卷云舒,飘来又散去没有任何目的,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只是静静地发呆

“在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让人能感受到时间在静静流动。对每分每秒的流逝都有实感,心渐渐地就安静了下来。”

这正是韩炳哲所说的:“无所事事,是一种精神的斋戒,拥有治愈的能力。”话已至此,其实不难发现:寺庙生活,时时刻刻都在让我们“专注当下”。我们感到焦虑,往往是因为活在对过去的懊悔,或对未来的担忧中却唯独没有“活在当下”。

但在寺庙里,在清规戒律的要求下什么时间,就做该做的事情吃饭就专心吃饭,睡觉就踏实睡觉该用功时用功,该放空时放空这看似无趣刻板、束缚自由,实则把我们带回生命原本的节奏遵循身体和自然的规律。

这是因为,如今很多我们的健康与精神危机,其实都是“时代病”是过度纵欲、违背规律所导致的商家研究出眼花缭乱的零食、奶茶,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却也将糖尿病、胃癌这些“老年病”提前引来。网络发展迅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便利同时躲不开的碎片化信息,也在不断蚕食我们的注意力如毒品般让人“欲罢不能”

时代的发展是双刃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藏着很多毒素。

回想一下,下面的情况是不是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本能地渴望些“不费力”的解压方式。于是得空时,就眼睛盯着手机,嘴里吃着垃圾食品,不知不觉就“爽”到下半夜结果第二天早起头昏脑胀,工作提不起劲,又不敢请假回家只得一边愧疚,发誓今晚就“痛改前非”,一边摸鱼但晚上回家后,又继续“恶性循环”,根本停不下来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状态。劳损身体,损耗心神时间久了,必然要自食苦果

因此,“精神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并非是摆烂,而是“返璞归真”精简生活中非必须的欲望,断绝外界不必要的干扰遵循规律,活在当下,用心生活在有序、踏实、专注的生活状态里,内耗、焦虑便会自然远去。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