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小蚊子引发的疫情 (您是本帖第3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14 | :0 |
经验:36 |
主帖:18 | 回帖:18 |
注册时间:2024-04-23 |
来自: |
|
最近天气一热蚊子就多起来了,广东多个地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比如广东佛山就启动应急响应,北京也发现有输入病例,截至目前,疫情已呈现一定规模,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我们贺州也及时反应,做好积水清理和个人防护,阻断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扩散。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名称源于非洲土语,意为“弯脊之痛”,生动描绘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蜷缩的痛苦姿态。这种疾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尚未发现人传人的直接证据。人群普遍对基孔肯雅热病毒易感,但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今年广东多地基孔肯雅热疫情大规模暴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看,全球基孔肯雅热流行强度处于高位,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报,目前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病毒传播情况。国际上的大流行使得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大增。加之今年气候条件特殊,持续高温且雨水较多,为蚊虫的滋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蚊虫密度显著升高。同时,此次输入的印度洋流行株病毒,特别容易被伊蚊传播,传播效率极高。多种因素相互叠加,最终导致了广东地区疫情规模远超以往。
患上基孔肯雅热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发病初期,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的关节疼痛也是该病的典型表现,多累及手腕、手指、膝盖和脚踝等小关节,疼痛程度剧烈,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全身性肌痛。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后2至5天,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和足底会出现皮疹,多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正常,部分患者会有瘙痒感。此外,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结膜炎或乏力等症状也较为常见。多数患者症状相对较轻,病程约1至2周可自行恢复,致死率极低。然而,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感染后容易出现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格外关注。
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预防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其主要通过伊蚊传播,而伊蚊依靠积水繁殖后代,所以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是预防的关键。家庭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罐等各类家用灭蚊药物灭蚊;积极开展“每日三分钟清除积水”行动,及时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积水、水生植物等蚊虫孳生地,积水容器要倒置或加盖;家庭住宅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
基孔肯雅热虽然来势汹汹,只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共同守护好健康防线,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