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廉味“端午洁” 清风“飘粽香” (您是本帖第4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577 | :0 |
经验:378 |
主帖:185 | 回帖:183 |
注册时间:2022-01-17 |
来自: |
|
仲夏时节,粽叶飘香,端午节如期而至。作为传统节日,这也是倡导清风正气、涵养廉洁文化的重要契机。节日里的"廉味",折射的是作风之坚;团圆时的"清韵",彰显的是初心之纯。党员干部不妨以"端午"为契机,在品粽、挂艾、传家中厚植廉洁基因,让节日既有"烟火气"更有"清朗气"。
品粽思廉,让"清白"入脑入心
"廉洁"二字,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的哲思,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洁,早已融入民族文化的血脉。在屈原故里秭归,一首《粽子歌》代代传唱:"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这既是对诗人的追思,更是对清白品格的礼赞。
节日期间,不妨多一些"味蕾上的思考":品一口糯米的绵软,想想"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分量;尝一颗红枣的甘甜,悟悟"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深意。面对"人情往来"的热络,需常怀"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警觉,警惕"小恩小惠"背后的"温柔陷阱";面对"举杯共饮"的邀约,要守住"酒杯不越底线,谈笑不碰红线"的原则。从"慎独慎微"做起,把"清正"二字刻进日常,让"廉洁"成为节日最自然的底色。
挂艾守廉,让"清风"常伴常随
门口挂艾草,是端午节最温暖的民俗——青绿的艾叶驱走蚊虫,更寄寓着"防患于未然"的智慧。这与廉洁自律的道理相通:守廉重在"防微杜渐",护节贵在"未雨绸缪"。
节日期间,不妨多一些"细节里的守护":对"私人定制"的高价礼品多问一句"是否合规",对"精心包装"的购物卡多想一想"是否超规",对"线上转账"的"心意"多辨一分"是否越界"。各级组织也可通过温馨提示、案例警示等方式,为大家划清"亲清边界";同时畅通监督渠道,让"八小时外"的行为同样置于阳光之下。与其等到"问题萌芽"再纠偏,不如从"源头防范"抓起,让"清清爽爽"的节日氛围成为常态。
传家尚廉,让"家风"润心润行
端午假期,既是团圆时刻,也是家风建设的"好时机"。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
不妨和家人共话"廉洁家史":讲一讲子罕"以不贪为宝"的古训,说一说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忆一忆包拯"掷砚拒礼"的坚守,让传统清廉文化浸润心田;也可分享身边的廉洁榜样,聊聊"简朴持家"的温暖,谈谈"公私分明"的坚持,让清风正气成为家庭共识。对家人的"关心问候"多一份清醒:对"托请说情"的访客坚定说"不",对"小恩小惠"的馈赠礼貌回绝,对"攀比消费"的暗示温柔化解。以"恋亲不为亲徇私"的自觉,守好家门、管好家人,让家庭成为抵御腐败的"温馨港湾",让好家风成为滋养初心的"源头活水"。
从"粽叶飘香"中品出清廉味,从"艾草清香"里守好自律心,从"家风绵长"中传好正气魂。愿这个端午,每一口粽子都裹着清正,每一次相聚都带着清爽,每一份祝福都藏着清朗。让廉洁成为节日最动人的风景,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家庭、每一寸土地。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