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蹭饭”里的鱼水情 (您是本帖第1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8 | :0 |
经验:12 |
主帖:6 | 回帖:6 |
注册时间:2025-04-27 |
来自: |
|
近日,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蹭饭”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他把“蹭饭”的整个过程拍成视频,配上吃百家饭的字幕,还不忘给大爷大妈带上物品—一袋面、一兜鸡蛋、一瓶香油和牛奶。看似“蹭饭”,实则是陪伴,用一顿饭、拉家常的方式走进了群众的生活,获得当地村民的喜爱和称赞。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位第一书记没有“电话遥控”,而是敲门入户,深入群众,用“蹭饭”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一种新的方式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小小一顿饭,映照的是村情民意。用“蹭饭”方式了解村情民情,一方面能够看到群众最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听到群众的呼声,这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察民情,方知群众冷暖;解民忧,才能办好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干一件成一件。学会入乡随俗,学会群众语言,融入群众,以真诚换真心,不做“旁观者”,而做“实干家”。把群众的“金点子”转换为破解问题的“金钥匙”,注重从群众意见建议中汲取智慧,拓宽思路,推动“金点子”成为好政策。
小小一顿饭,折射的是作风形象。这位第一书记去村民家中“蹭饭”,没有空手去,而是自带物品,带的物品价值大于或等于群众的面条或者饺子,没有吃大鱼大肉,没有给群众带来额外负担,橱窗产品利润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把务实廉洁形象带到群众中,为老人带去陪伴和温暖。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时刻警醒自己,做事有分寸,做到公私分明,锤炼过硬作风,廉洁自律,永葆清廉本色。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