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蹭饭式”干部 (您是本帖第3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294 | :0 |
经验:186 |
主帖:90 | 回帖:90 |
注册时间:2023-07-10 |
来自: |
|
驻村书记董桂林带着米面蛋奶 “蹭饭”101岁独居老人,老人一句亲昵的“乖乖”,让人心头一暖。这种“蹭饭”不是贪图口腹之欲,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以“一餐饭”的温度搭建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是践行群众路线、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责任担当。
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工作模式,不仅温暖了群众心窝,更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展现出多重积极意义,传统的走访调研往往流于形式,干群之间隔着一层无形的“墙”。而“蹭饭”模式让干部走进百姓厨房,围坐一张饭桌,在家长里短中卸下彼此的防备。董桂林书记带着食材去老人家中,既避免给群众增添负担,又能自然地融入村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饭菜香里,村民会放下戒心,把心里的难事、愁事倾诉出来,干部也能借此机会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真正实现“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百姓家全是办法”。
此外还能摸清乡村“真情况”,提升治理效能。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对基层实际的精准把握。“蹭饭”过程中,干部能直观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产业发展难题等。比如,通过与村民同桌吃饭,可能发现村里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或是基础设施存在短板。这种沉浸式的调研,比单纯的文件汇报、数据统计更真实、更全面,有助于干部制定出更贴合实际的发展规划,让乡村振兴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驻村书记“蹭饭”,蹭出的是干群之间的真情,吃出的是乡村发展的希望。这一充满烟火气的工作方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当“蹭饭”成为干部工作的常态,当为民服务成为干部的行动自觉,我们定能汇聚起磅礴力量,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让广大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