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极端天气下,城市应急管理的反思与重塑 (您是本帖第10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2)
|
头衔:注册会员
:113 | :0 |
经验:76 |
主帖:37 | 回帖:39 |
注册时间:2024-08-13 |
来自: |
|
近期南方多地遭受强降雨肆虐,广州、深圳等城市陷入内涝困境,交通拥堵、居民被困、财产受损等状况频发。这不仅是天灾的冲击,更是对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严峻考验,诸多问题在这场暴雨中暴露无遗。
在此次灾害应对中,应急响应速度迟缓成为突出问题。以广州部分区域为例,暴雨初至时,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导致积水迅速蔓延,淹没街道和低洼地段。等到积水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交通时,才开始组织救援,宝贵的应对时间已被浪费。而且,信息发布的不及时、不准确,加剧了居民的恐慌与混乱。一些地区发布的暴雨预警过于笼统,没有针对具体危险区域做出详细说明,居民难以提前做好防护与应对准备。例如,在某积水严重的老旧小区,居民因未提前得知危险信息,未能及时转移家中财物,造成较大财产损失。
在应急管理体系里,物资储备和调配至关重要。但在这次南方暴雨中,部分城市暴露出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一些受灾严重区域,防汛沙袋、抽水泵等物资短缺,无法及时满足抢险救灾需求。物资调配也存在混乱现象,部分地区物资积压,而真正急需的地方却得不到及时补给。像深圳某地铁站,因物资调配不畅,导致站内积水长时间无法排除,乘客被困时间延长,安全风险大增。
城市应急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可在实际操作中,部门间协调配合存在诸多障碍。水务部门负责排水,市政部门负责道路和基础设施维护,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挥救援,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各自为政。在广州白云机场,因暴雨导致机场出现积水和航班延误,水务部门、交通部门与机场管理方在应对过程中,由于缺乏协调,信息传递不及时,未能形成合力,导致旅客滞留时间延长,机场秩序长时间混乱。
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亟待优化。首先,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升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预测暴雨的强度、范围和可能出现内涝的区域,并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推送给居民。其次,强化物资储备和调配管理,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合理规划物资储备点,建立高效的物资调配系统,确保物资能及时送达受灾地区。最后,构建统一协调的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各部门在平台上实时沟通,共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只有全方位改进应急管理体系,城市才能在未来极端天气中,更有效地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