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明之光照耀复兴之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思考 (您是本帖第36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头衔:注册会员
:50 | :0 |
经验:34 |
主帖:16 | 回帖:16 |
注册时间:2024-08-26 |
来自: |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不仅是对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文化强国建设,既要守护文明根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又要推动创新表达,使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绽放异彩;更要凝聚精神力量,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这既是一场文化自觉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文明自信的庄严宣告。
守护文明根脉,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所在。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绵延不绝,其奥秘就在于我们始终保持着对文化传统的敬畏与传承。从甲骨文的刻痕到《诗经》的吟唱,从敦煌壁画的绚丽到故宫建筑的庄严,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密码。近年来,故宫"活起来"的文创产品、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传统节日的现代诠释,无不彰显我们对文化根脉的精心呵护。正如历史学家钱穆所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建设文化强国,首先要做文明的守护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成为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
推动创新表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化若要保持生命力,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从《国家宝藏》用现代传媒技术讲述文物故事,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将传统文化与视听艺术完美融合;从网络文学出海受到全球读者追捧,到国产游戏融入中国元素赢得国际市场——这些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文化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结合。鲁迅先生曾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简单复古,而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收各种文明养分,用创新的表达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在对话中焕发新的光彩。
凝聚精神力量,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深层价值。文化不仅是过去的遗产,更是未来的向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文化承担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从长征精神到抗疫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中国精神,构成了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指出:"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根本无法存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建设文化强国,本质上是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如光,照亮前程。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当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文化传承中汲取智慧,在文化创新中贡献才智,在文化交流中展现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大厦就会巍然耸立。让我们以文化为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让中华文明的光芒更加璀璨地照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