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民生服务 桂声评论 → 基层治理出新招 乡村振兴见实效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基层治理出新招 乡村振兴见实效 (您是本帖第23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chenhongchi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26 黄豆:0
经验:12
主帖:6回帖:6
注册时间:2024-10-17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3-20 20:39 第1楼  
|帮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基层实践表明,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越来越多的基层人用活基层治理的“土办法”“新点子”,把过去“干部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变成了“干群大合唱”的热闹场景。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被搅活,乡村振兴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一、机制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需从制度层面打通群众参与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建立权责清晰、公开透明的监督体系,将村级事务的决策权与监督权交还群众,既能约束干部行为,又能激发群众责任感。例如,一些地方推行“小微权力清单”,细化村级事务流程,让村民全程参与监督;有的地区引入“动态反馈机制”,村民可通过线上平台实时反映问题、跟踪进展。这种“群众出题、干部解题”的模式,让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真正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二、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合力
   基层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汇聚乡贤、能人、普通村民的共同智慧。传统议事形式与现代协商机制结合,既保留了乡土文化的凝聚力,又拓宽了参与渠道。例如,通过搭建乡贤理事会、村民互助组等平台,吸纳在外能人、留守群体的智慧;借助“积分制”“荣誉榜”等激励机制,将公共事务参与转化为可量化的社会价值。这种“大事共商、小事互助”的格局,既强化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又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

三、守正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既要扎根传统智慧,也需拥抱现代技术。一方面,传承“熟人社会”中族老调解、祠堂议事等柔性手段,化解矛盾于萌芽;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实现村务公开透明、群众诉求精准响应。例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既保留“大喇叭”“公示栏”等传统沟通方式,又开发移动端应用提升办事效率。这种“新旧结合”的治理模式,既守住了乡土治理的根基,又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

从制度革新到多元共治,从文化传承到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正为振兴铺就坚实路基。当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当传统经验与数字工具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便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贴着民心走、奔着实效去的长远工程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