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城市论坛 贺州论坛 → 贺州三月三:当古老歌圩遇见时代...
本版版主:不醉不归30 | 东方幻龙 | 桂东一剑客 | 兮丁
社区广播站:
  推荐:
  标题: 贺州三月三:当古老歌圩遇见时代新声,唱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您是本帖第172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多彩八步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18515 黄豆:0
经验:10398
主帖:4841回帖:5129
注册时间:2015-07-29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5-03-20 14:37 第1楼  
|帮助|
贺州三月三:当古老歌圩遇见时代新声,唱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在贺江之畔的晨雾中,一声嘹亮的山歌刺破云霄,拉开了贺州三月三的华彩序幕。这个被壮家人称为"窝坡"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当非遗传承人黄美英老人将祖传的壮锦织机搬到非遗市集,当"00后"瑶族姑娘赵晓萌在直播间用流行旋律改编传统盘王歌,贺州三月三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演绎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动人乐章。

一、文化基因的当代解码

贺州八步区南乡镇的千年歌圩遗址上,考古发现的宋代铜鼓纹样与壮族天琴的龙纹装饰惊人相似。这种跨越时空的纹样对话,揭示了三月三歌圩深层的文化密码——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礼赞。在平桂区土瑶寨,非遗传承人盘金妹独创的"长桌宴歌会",将瑶族敬酒歌与壮族迎客调完美融合,创造出"一桌宴席两种风情"的文化奇观。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国家级非遗瑶族蝴蝶歌正经历数字化新生。文化馆通过3D音频采集技术,将82岁歌王毛明志的颤音唱法转化为数字基因库。年轻音乐人将这些音源融入电子音乐创作,让蝴蝶歌飞出大山,登上世界音乐节的舞台。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让古老歌谣在数字时代获得新生。

二、民族交往的活态实践

昭平县黄姚古镇的百家宴现场,56张方桌拼成的"同心圆"蔚为壮观。壮家的五色糯米饭与瑶家的烟熏肉毗邻而居,客家的酿豆腐与苗家的酸汤鱼相映成趣。这个由各族群众自发组织的"美食联合国",每年吸引超过3万游客参与,成为民族交融的生动课堂。数据显示,贺州民族通婚率已连续五年保持18%以上的增长,真正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钟山县清塘镇,由壮汉瑶苗四个民族青年组成的"新农人联盟"正在改写乡村经济版图。他们将三月三传统药浴开发成康养旅游项目,把五色糯米饭做成文创糕点,带动周边12个村寨实现人均增收3200元。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经济协作,构建起新时代的"民族共同体"。

三、精神家园的共建共享

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的"三月三学堂"里,7岁的壮族男孩韦家乐正在教68岁的汉族阿婆唱壮语版《我和我的祖国》。这个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互助学堂,已培养出200多名"小小文化使者"。在姑婆山脚下的生态茶园,各族茶农创造的"双语采茶调",将茶叶采摘效率提升30%,更让劳动号子成为传播民族团结的空中使者。

平桂区现代产业园的"民族工匠车间",壮锦织娘与瑶绣传人共同研发的新式民族工装,既保留传统纹样又符合现代审美,订单已排到2025年。这种文化共创模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当夜幕降临,贺州园博园的灯光秀将铜鼓纹样投射在百米水幕上,无人机编队在空中勾勒出石榴籽造型。这座拥有2300年历史的岭南古城,用最古老的山歌与最现代的科技,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交响。在这里,每个民族都是文化乐章的创作者,每个传统节日都在续写新的传奇,共同编织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美画卷。



产的头像
头衔:注册会员
绿豆:3207 黄豆:0
经验:308
主帖:9回帖:357
注册时间:2005-02-25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5-03-20 20:29 第2楼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