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兴产业·强治理·美生态 (您是本帖第3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
头衔:注册会员
:182 | :0 |
经验:112 |
主帖:56 | 回帖:56 |
注册时间:2021-11-18 |
来自: |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红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治理优化与生态蝶变。
一、支部建在产业链,锻造富民强村主心骨
以党组织为纽带,推动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选拔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培育党员创业示范基地,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通过跨村联建整合资源,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组建党员技术帮扶团队,定期开展田间课堂,推广特色种植技术;设立党员示范岗,搭建电商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二、党旗飘在治理端,绘就和谐善治同心圆
创新"党建+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推行党员联户制度,结对帮扶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设立红色议事厅,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开展党员家风示范行动,培育文明乡风,组建文艺宣传队传承非遗文化。融合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治理平台,实现矛盾调解、安全防控"一网统管",以柔性治理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三、党员冲在生态线,勾勒绿水青山新图景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体系。成立党员护绿先锋队,实施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推进改厕工程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党员林长制、河长制,保护古树名木,修复河道生态。打造红色生态教育阵地,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建立绿色积分激励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生活品质转化。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表明,组织强则乡村兴。通过产业融合、治理创新、生态赋能的三维发力,不仅可以壮大集体经济,更重塑了乡村的生机与魅力。未来需持续深化"党建+"模式,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的"磁石"、攻坚克难的"堡垒",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答卷。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