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注册会员
:10509 | :3 |
经验:5066 |
主帖:353 | 回帖:3893 |
注册时间:2024-01-18 |
来自: |
|
故事
本报记者 乔晓莹
东博会和峰会搭建的“南宁渠道”,正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国内行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看好南宁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纷至沓来落户南宁。
精密制造企业、声学配件领域的“隐形冠军”瑞声科技进驻南宁后,相继落户6个项目,覆盖声学、光学、触觉反馈、微机电系统、精密制造等领域,总投资额超过170亿元,引领带动了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进驻。
南宁东部新城伶俐工业园区,多氟多20GWh锂电池项目高自动化车间,圆柱电芯生产线高速作业,每天产出约8万支成品,源源不断向区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及部分储能应用企业提供产品。
不久前,泰国著名的食品和饮料公司天丝集团在南宁建设红牛饮料广西东盟经开区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13亿元。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告诉记者:“将充分利用‘南宁渠道’的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持续深化和拓展在华业务,通过红牛饮料(广西)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和推进,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南宁市积极发挥自身区位、开放优势,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2022年,南宁实现吴圩国际机场口岸出口货物1小时内通关,南宁至越南北宁、北江铁路24小时、公路12小时“厂对厂”通达,打通跨境物流快速通道;聚焦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千亿元产业,通过南宁至越南经济走廊、平陆运河经济带与区内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并与长三角、珠三角东部地区合作,推动形成“国内研发+南宁制造+东盟组装”模式,把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跨境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链主企业留在南宁、留在国内。
随着东博会和峰会的成功举办,首府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展会经济效应进一步显现,对南宁的消费影响力已从最初的短期向长期延伸,吸引越来越多东盟商品进入南宁,进一步带旺了消费市场。2022年,南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8.8亿元,是2003年的9.25倍。
南宁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也颇具成效,2010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2018年获批国家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城市,2011年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8年获批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并在第三批综试区中首家开区运营,率先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秒通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