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非遗文化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您是本帖第1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此帖子由于三个月内未有回复已被系统自动锁定,不允许回复)
|
头衔:注册会员
:98 | :0 |
经验:52 |
主帖:26 | 回帖:26 |
注册时间:2024-06-25 |
来自: |
|
非遗文化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和智慧,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它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制定的,反映了季节、物候、气候变化规律,见证了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政策法规保护
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应制定和完善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明确保护范围、责任主体、保护措施等,为非遗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制定扶持政策:政府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资助等政策,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
传承人才培养
认定传承人: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提供资金支持和生活保障,鼓励他们开展传承活动。
学校教育传承:将非遗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在高校设立非遗相关专业和学科,培养专业的非遗传承人才和研究人员。
数字化保护
数据采集与存储:利用数字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形式的记录和采集,建立非遗数据库,实现非遗资源的永久保存和共享。
数字展示与传播: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非遗数字展示平台和线上体验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非遗文化。
社会参与保护
宣传推广: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制作专题节目、纪录片、短视频等,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和支持各类非遗保护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开展非遗项目的调研、传承、展示等活动。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