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瑶山顶上春香花 (您是本帖第2617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6)
|
头衔:注册会员
:4622 | :94 |
经验:1368 |
主帖:156 | 回帖:1168 |
注册时间:2016-04-14 |
来自: |
|
秋日清晨,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脱贫户蓝春香独自在房前屋后忙碌着:搅拌豆腐渣、玉米粉和青菜,给猪准备“营养餐”;喂完猪食,开着三轮车去割牛草,粉碎后给牛进食……利用自家庭院和闲置房屋发展养殖业,蓝春香为家里增加了一笔笔收入。
满怀憧憬 厄运却接踵而至
2004年,大化县古文乡弄场里的瑶族姑娘蓝春香,在广东省佛山市务工时,邂逅了通情达理、勤劳善良的老乡韦寿福。在一起打工的日子里,他们互相关爱,相互照顾,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2005年春节,韦寿福带着蓝春香一起回到大化镇仁良村。这是蓝春香第一次到韦寿福家,没想到住的是破败不堪的瓦房。留宿的那晚,下起了暴雨,雨水从瓦片缝隙快速滴下,把床铺全部都打湿了,折腾了一夜后,一家人弄得像落汤鸡一般。但蓝春香却不在乎韦寿福窘迫的家境,因为他们已经满怀憧憬,规划好了未来。
2006年,夫妻俩拿出所有积蓄,并向亲朋好友借了3.5万元,建起了一栋两层半的楼房,儿子韦康登也出生了。2012年春,他们通过务工还清了所有建房债务,蓝春香也怀上了二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蓝春香怀孕6个多月的一天,韦寿福突然被查出患有肝癌晚期。为了治好自己的丈夫,蓝春香挺着大肚子,走南宁、跑云南……可还是无力回天,在女儿出生的第22天,韦寿福撒手人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家婆韦秀芬原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后,病情急速恶化,2014年6月转院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抢救。蓝春香背着女儿到医院照顾家婆,儿子只能放在家里托亲戚照顾。
蓝春香在喂鹅
借来的2万元几天就用完了,蓝春香只能背着女儿跑回家又四处借钱。朋友偷偷劝她:“你怎么那么傻,老公不在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了,还留下一个病恹恹的家婆,你还是赶紧带着孩子改嫁吧!”蓝春香却说:“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突然过世,全靠母亲对我们兄弟姐妹不离不弃,我们才得以长大成人。现在,我的两个孩子失去了爸爸,奶奶也失去了儿子,我不能再让他们失去我,我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蓝春香东拼西凑借了12万多元,用来支付家婆的治疗费用。
“虽然家里的顶梁柱不在了,但这个家不能倒。”2015年,蓝春香再次迈开脚步到广东务工。2016年,韦秀芬心脏病复发,两次住院抢救,家里的钱又花光了。在蓝春香计划再次外出务工时,韦秀芬的病又复发了,再次被送进医院抢救。
日子,就这样在磨难中悄然过去。2021年元旦之夜,韦秀芬突然摔倒在地,昏迷不醒,医生诊断为“脑梗死”。家婆瘫痪在床,蓝春香承担了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还要照顾好家婆的吃喝拉撒……
不等不靠 汗水浇灌幸福路
丈夫去世后,蓝春香11年如一日地坚持,早上在别人还没醒的时候她就起来干活了,晚上别人进入梦乡了她也还在干活。
2015年,党中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蓝春香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她一边在家照顾家婆,一边积极学习种养技术和了解产业扶持政策。
蓝春香在用机械粉碎草料
2016年,她花3000元买来一头小牛,养殖1年多后,卖得了9600元。尝到甜头后,蓝春香又买回一些猪来养,到出栏时共收入1.7万元,全家因此顺利脱贫。后来,蓝春香又持续扩大养牛养猪的规模,并偿还了部分债务。
刚开始养牛时,蓝春香每天都要到山上选割嫩草,常被荆棘刺得手破血流,还要吃力地扛草回家,一天下来,肩腿酸、腰背痛,每天最多能扛两捆草。随着牛越养越多,牧草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她的身体越来越吃不消。
“家里养有6头牛,去哪里找那么多的草料来喂牛?”蓝春香绞尽脑汁想这个问题。后来,她想到村里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有些丢荒的土地,如能利用这些丢荒的土地种牧草不是更好吗?于是,她设法整合6亩荒地种上了牧草。
2018年,为方便干活,蓝春香买了一辆拉货的电动三轮车,还买了一台牧草粉碎加工机。
劳动效率提高后,蓝春香萌生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当时正值国家实施乡村振兴信贷惠民政策,于是她马上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将肉牛养殖规模增加到12头。
蓝春香在喂牛
2021年,蓝春香卖掉两头肥壮的肉牛,纯赚3万多元。2022年底,她又卖了一头肉牛,这头肉牛是自家母牛产下,除喂养草料、玉米粉,没有其他投资,净赚1.9万元。对此,蓝春香欣喜不已,更加坚定了发展养殖产业的信心。
目前,蓝春香的牛栏存栏12头肉牛,其中4头是150多公斤的牛犊,另外8头肉牛已长到六七百公斤。“中秋过后,如果价格合适,就卖出长大的肉牛。”蓝春香说,“这样,就能把5万元的贷款还上了。”
发展产业过程中,蓝春香清醒地认识到,养殖有风险。每当养殖遇到问题,她及时找县里的专家或同行咨询,有时还把专家或同行邀请到家里指导。大化镇百秀村养牛能手韦德建说:“蓝春香经常向我请教养殖疫病预防、场所消毒等问题,她很聪明,也很能干、能吃苦,我很佩服她。”现在,蓝春香养殖产业越做越大,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她家也成为村里发展庭院经济的示范户。
风吹雨打 春香花娇艳怒放
除了忙活路,蓝春香对儿子、女儿也关怀备至,对家婆更是善待有加、十分孝顺。
每逢周日中午,蓝春香都会到县城把在校读书的儿子和女儿接回家,给他们补充营养。蓝春香的儿子今年初中毕业,经过商量,他选择到南宁职业技术学校学技术,并立志毕业后回家乡服务乡村振兴。
蓝春香和儿子一起干农活
蓝春香生活非常朴素,平时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但是对待孩子和老人从不吝惜。她说:“我天天在牛场猪场,穿好衣服也是浪费。但是孩子和老人就不一样了,孩子在外面读书,我不想他们的自尊心被伤害,我要让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我妈(家婆)操劳了一辈子,希望在我有能力的时候也能让她享福。”
在家的每一天,蓝春香都忙得像个陀螺,她家共种有6亩玉米,玉米喂猪,玉米秸秆喂牛。一般而言,有两个劳动力以上的家庭才敢种这么多玉米,但蓝春香一个弱女子却自己单干,挤出休息时间来拼命劳作。
2022年8月,蓝春香突然尿路结石,腹部疼痛难忍,医院要求她住院治疗一个星期,但住院第三天,她就要求出院了。“我住院了,家里那么多事情就麻烦堂哥堂嫂来帮忙。我现在不痛了,可以回家了,不能再让他们辛苦了。”
蓝春香和儿子在喂牛
蓝春香是大家公认的好媳妇、好妈妈,她还乐于助人,哪家有困难找她,她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帮忙,不图回报。她的处事为人,深得大家敬佩。
“春香,你忙吗?”“不用问我忙不忙,我家的事情做不完,但是我可以半夜做,你在哪里,需要我做什么就直接讲,我马上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很多,有时有老人想请蓝春香用三轮车帮运送收割的玉米、红薯,有时是有老人病了需要送医院看病,有时是老人要到别的地方办事。只要电话一通,蓝春香二话不说,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旁。
蓝春香热心待人,村里的父老乡亲也如此待她。今年农忙“双抢”的一天,蓝春香收了一车玉米运回家后,立马又去地里拉第二车。当她拉第二车玉米回到家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感动流泪,前面运回的一车玉米,村里的几个老人正在帮她剥玉米粒。
她迎着风,冒着雨;她咽过苦,尝到甜。经历十年的风霜雨打,十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的她,已是瑶山顶上那朵最真实、最鲜艳的怒放的春香花。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通讯员 毛妤斐
0
[此帖于 2023-10-13 12:07 被 文殊兰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