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旱藕粉丝给小山村带来火红日子 (您是本帖第721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6)
|
头衔:注册会员
:6010 | :115 |
经验:1517 |
主帖:245 | 回帖:1214 |
注册时间:2016-01-17 |
来自: |
|
记者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东庙村蓝德旱藕粉丝加工厂的生产车间看到,调制好的旱藕淀粉沿着传送带摊平、铺匀后送至“蒸制塔”内,蒸制过程产生的蒸汽散发着清香,弥漫在车间里,沁人心脾。经过蒸制成型后的粉皮,再由传送带送至切割工序台,工人们用剪刀熟练地将粉皮按照规定的尺寸剪断后,一张一张地放到竹制托板上固定,再由工人集中运到烘干车间烘干,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
成型的粉皮从生产线上“下线”。
机械切割的粉丝均匀整齐。
据了解,传统手工加工生产的旱藕粉丝,最初是用石磨磨浆,反复过滤漂洗,还要经过在石盘上蒸制、露天晾晒、手工切丝等工序,产量受到制约。随着都安旱藕粉丝走出大山,远销北京、广东、湖北等地,市场需求量暴增,传统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蓝德作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最大限度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率先引入机械化生产,逐步改进更新制作技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村民在自动化生产线切割粉丝。
村民在包装粉丝。
蓝必观是蓝德粉丝加工厂的电工,负责厂里机械设备的供电、维护和保养。“进入腊月后,厂里的生产设备每天要运行18个小时左右,生产连轴转,我就要利用设备停运的间隙做好保养,确保每天正常生产。”蓝必观有些疲惫地说。
东庙村的旱藕产量高、质量好,是制作旱藕粉丝的优质原料产地。2016年11月,都安旱藕粉丝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11月,东庙乡东庙村村民蓝德成为自治区级都安旱藕粉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使这项传统技艺登上了更闪亮的舞台。
当天,蓝德因外出送货未在厂里,却巧遇东庙乡党委书记潘立和到该加工厂了解生产和销售情况。潘立和说:“乡党委、政府特别重视旱藕粉丝这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扶持,仅东庙村就有9个旱藕粉丝生产大户,带动了旱藕粉丝产业链像滚雪球般发展壮大,生产方式也由传统的手工制作转换为机械化生产,仅东庙村旱藕粉丝年产值就达5000多万元,东庙旱藕粉丝的名片含金量越来越高,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韦炳贤在购买旱藕粉丝。
附近村民韦炳贤每年都会到蓝德家购买旱藕粉丝送给亲朋好友。“东庙村的旱藕粉丝口感细腻,清香甘甜,有嚼头,口碑好,吃着也放心。今天又来买5盒送给外地朋友。”韦炳贤对旱藕粉丝赞不绝口。
包装精美的旱藕粉丝。
送货路上的蓝德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经过多方努力,开拓市场,2022年还是实现了产值3200万元。进入2023年后,订单逐日增多,加班加点生产还是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有些订单只能无奈地推掉。”
近年来,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促进了都安旱藕粉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一极”。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李雪松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