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图片
|
时评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东盟
|
校园
|
竞猜
|
在线会员
|
新手上路
|
申请版主
|
论坛投诉
|
客服: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忘记密码?
固定在顶部
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社区
→
城市论坛
→
河池论坛
→ “布”上的传承
本版版主:
筱枫
城市:
南宁论坛
|
柳州论坛
|
桂林论坛
|
梧州论坛
|
北海论坛
|
防城港论坛
|
钦州论坛
|
贵港论坛
|
玉林论坛
|
贺州论坛
|
百色论坛
|
河池论坛
|
来宾论坛
|
崇左论坛
|
抗疫留言板
社区广播站:
发表新帖
发表活动帖
发红包帖
|
发投票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
已回复
|
活动
|
子论坛:
河池交友
河池交易
房产租售
招聘招生
推荐:
标题:
“布”上的传承
(您是本帖第3986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3)
又见蒲公英
头衔:注册会员
:6010
:115
经验:1517
主帖:245
回帖:1214
注册时间:2016-01-17
来自:
回复
引用
悄悄话
评价
收藏
编辑
看楼主
[更多功能]
发表于
2023-04-07 12:11 第
1
楼
|
帮助
|
对本帖评分
好 ★
不错 ★★
强帖 ★★★
一般 ★
点击复制本帖标题和地址,通过发送QQ/MSN的方式与朋友分享!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广西3个项目入选,位于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非遗工坊的“瑶族蓝染:为小康生活添彩增色”,作为河池市的唯一案例成功入选。
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在南丹县的白裤瑶聚居地,至今保留着完整的白裤瑶民俗文化,其中最独特的当属白裤瑶服饰。早在2006年,瑶族服饰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白裤瑶服饰,这种服饰风格简朴,工艺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在南丹县妇联、民宗局的帮扶下,祖祖辈辈从事白裤瑶服饰制作、土生土长的白裤瑶人黎凤珍,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创建“凤珍蓝靛染布坊”和“朵努手工坊”。历经数年发展,“小染坊”登堂入室,2022年拿下“青创八桂”广西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专项优秀奖后,又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名单。
取法自然的染织工艺
一方古朴的素布进缸,再出来就是一方蓝白相间的世界,一如天边浮现的白云,亦似水墨氤氲浸开的青花。目之所及,似烟云过眼,触感绵软,手上尚有余温。
在凤珍蓝靛染布朵努手工坊,两栋小楼分别是染坊和织绣坊。在染坊里,几口大染缸装满染水,上方晾晒着刚染出来的浅蓝色布匹;织绣坊里则是另一番热闹光景,七八个白裤瑶妇女围着小脚炉,一边飞针走线,一边畅聊家常,絮语声和欢笑声时不时飞出来。
黎秋亿自幼学习白裤瑶服饰,最早学刺绣,后学染布,在母亲黎凤珍的口传面授下,黎秋亿全面掌握了制作白裤瑶服饰所需要的纺纱、浸染、织绣等全套36道工序,成为一名老练的非遗传人。
“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季节进行。”黎秋亿告诉记者,从材料、颜色到纹案也完全取法自然。虽然目前市面上的服装都是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但白裤瑶服饰除极少数缝纫工艺可借助缝纫机完成外,绝大部分仍坚持纯手工制作。
正是源于非遗传人们的一笔一画和一针一线,才赋予了白裤瑶服饰天然去雕饰的神韵。以一条白裤瑶盛装“百褶裙”为例,先用传统手工纺纱织布技术织好白色绣布,再从白裤瑶“神树”——上百年的粘膏树上取汁,再用粘膏汁在布面上手工绘制独特图案和花纹,此后再放进蓝靛染缸里染上一个月后取出,用薯莨进行“增色”,放进火灰水里“脱膏”,再进行两次蓝靛染和薯莨染,因为粘膏起到的遮挡作用,布面会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最后利用山药“固色”,这才完成一块“布”的织、染环节,此后还要经过画、绣、裁等环节,全套下来30多道纯手工工序,前后需要花费数月时间,才能完成一套白裤瑶服饰。目前一套白裤瑶盛装服饰售价达到万元以上。
白裤瑶历史的“活图腾”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白裤瑶服饰,更是这个民族的“活图腾”。
“为什么我穿的花背心上印着一个金印,是雅海要我们记住金印的教训;为什么我穿的白裤有五条红纹五条花纹,是阿者血战楼刻留下的血痕。”这是白裤瑶山歌《天地始歌》的片段。
黎秋亿介绍说,“瑶王印”是白裤瑶延续至今的古老图腾。战场上身受重伤的瑶王,在裤腿上留下十条血手印,临终前将瑶王印章的图案画在衣襟上。
为纪念瑶王,白裤瑶男子会在裤子上绣十条橘红色条纹,女子则在上衣背后绣一块方印,这就是“瑶王印”。“瑶王印作为白裤瑶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服饰布面上代代相传,是民族的活图腾。”黎秋亿说。
在织绣坊里,瑶族妇女们一边聊家常,一边娴熟地进行裙边绣刺绣,她们对各式纹路和样式早已烂熟于心,无需临摹。
作为瑶族女子盛装百褶裙裙尾的蚕丝片,色泽金黄,满目生辉。一条百褶裙裙尾的蚕丝片,需要8000条南丹本土蚕吐丝制作而成。这种由白裤瑶群众千年来自繁、自育、自留种的蚕品种,无外来蚕品种混杂,是血统纯正的本地蚕种,所吐丝色呈金黄色,丝质纤细。而最特别的是,该蚕吐丝期间,需将其放置于一块木板之上,任其爬动吐丝。与通常的茧丝不同,平板丝颜色鲜亮且耐洗晒。该蚕从孵化、护蚕到吐丝,全程都需要人工观察,无论是蚕品种的稀有性,还是丝品种的独特性,堪称大自然的杰作。
传承与发展
“凤珍蓝靛染布非遗工坊,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把非遗服饰真正传承下来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黎秋亿介绍说,两个作坊带来数百个就业岗位的同时,2022年营业收入达160万元以上,今年将按规上企业标准进行经营发展。
非遗与旅游相结合,让黎秋亿的染坊蜚声海内外。其中朵努手工坊所在地南丹县朵努社区,与白裤瑶文化彼此赋能而相得益彰,2019年以来先后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而黎秋亿的非遗工坊,更是游客必经的“打卡点”。2月22日,记者采访的3个小时时间里,她就先后接待了前来的考察组、旅游团共4批人,无暇进餐的她,中午只好以方便面对付。
“要考虑如何在保留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又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作为“90后”的黎秋亿,一直在想如何让母亲传下来的这门技艺真正走向市场,发扬光大。她把传统手工制作拓展到文创产品生产,创新性地将白裤瑶服饰制作中的蓝靛染工艺用于背包、枕头、抱枕、帽子、耳环等现代物品中。
此外,她还和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组建瑶族服饰文化研究团队,致力非遗技艺传承、文创产品研发、拓展销售渠道等。
随着“非遗”进校园工作的推进,目前朵努社区周边中心小学共有250名学生会定期来到朵努手工坊,接受蓝靛染布和织绣基础课程学习,这让黎秋亿多了一个身份——爱心之桥助学机构志愿者。
“250名学生,就是250粒种子,希望我们的非遗文化通过他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希望这块染布,在他们的手里不断出新、出彩。”黎秋亿说。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月华 韦虞
1
[此帖于 2023-04-07 12:13
被 又见蒲公英 编辑]
帖子奖励
发帖人获得奖励:
+10
绿豆. . [操作人:筱枫 2023-04-08 10:51]
最近评分
操作人
操作时间
评价
筱枫
2023-04-08 10:51
好帖 ★★★
老鼠药
头衔:注册会员
:173520
:46
经验:39103
主帖:275
回帖:37160
注册时间:2006-07-12
来自:广西梧州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4-08 14:32 第
2
楼
这么落后的工艺,还要继续吗?!
社会观察家
头衔:注册会员
:73751
:0
经验:4226
主帖:281
回帖:3343
注册时间:2004-11-16
来自:广西城乡结合部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4-08 16:59 第
3
楼
传统文化
心仪广西
头衔:注册会员
:108916
:0
经验:38284
主帖:3
回帖:38189
注册时间:2014-11-29
来自:
回复
编辑
引用
悄悄话
只看TA
点评此帖
0
发表于
2023-04-08 19:27 第
4
楼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提醒:请勿提交广告、反动、色情信息,发现者即禁言,情节严重者锁ID。
快速回复
信息:
请先登录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记住信息?
如果您还没有红豆帐号,请
点击注册
后并到您的邮箱查收激活邮件激活帐号后才能使用论坛的某些功能。
选项
我的控制面板
我发表的主题
我回复的主题
我的悄悄话
我的签名
我的个人资料
我要转帐
我的红包
我的活动帖
我收藏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