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注册会员
:30572 | :100 |
经验:19120 |
主帖:2355 | 回帖:13658 |
注册时间:2017-05-01 |
来自: |
|
附:刘永福功绩
刘永福,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1865年起义失败,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号“黑旗军”。
同治12年,法国进攻越南,刘永福应越方要求,率黑旗军屡次大败法军。其中,纸桥战役是为世人所共知的一次重要交锋,地点在今越南河内,此次战役打乱了法军的北侵计划,而后刘永福被越南嗣德帝晋升为三定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
中法战争爆发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等地抗法。翌年,刘永福接受清廷给的“记名提督”头衔,成为清廷的官员。然而,清廷在法国的压力下,于1885年连颁九道上谕,诱逼刘永福回国。同年10月,刘永福率3000黑旗军入关回国,黑旗兵被几经裁撤,最后只剩300余人
光绪20年(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因台湾地理位置重要,清廷命刘永福赴台,帮同台湾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光绪21年4月,清廷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分兵两路进攻台湾。
坚持了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但最终在外无救援,内缺粮饷的极度困难局面下,1895年10月21日台南陷落,台全境被日军占据。但刘永福在这4个月带领台湾人员给予日侵略军的重创却不可磨灭。
侵台日军共5万人,因伤亡和疾病减员达三万两千人,其中在台丧命者4600人。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也被台湾军民击毙。
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积极领导全台的抗日斗争。
台湾陷落后,刘永福回到大陆,从漳州到广州,一路上受到当地官民的热情迎送。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大总统”的地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图复辟帝制。
年近80岁的刘永福闻讯后,“一时愤慨填胸,白发怒举”,愿以“老朽之躯”充当先锋……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走完了一生的历史途程,在钦州老家溘然长逝,终年80岁,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
为了纪念刘永福,民国钦县特地将城内一条街名命为“永福路”。1996年9月命名“钦州市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后,钦州市又将通向市委另一条大街命名为“永福大街”立永福大桥,并且在刘永福故居前建了广场.
刘永福在晚清时抗法抗日,立下赫赫战功,是世人所景仰的民族英雄,但他的墓地却屡遭盗挖,令人沉痛。据了解,从民国到现在,已经发生十几次盗墓事件。如果说在动荡的民国时代,其墓地遭盗挖是无可奈何之事,但如今的和平年代,同样一幕仍继续上演,对于刘永福就实在是奇耻大辱了。
liruiwen 收集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