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河池1人入选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您是本帖第851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4)
|
头衔:注册会员
:4622 | :94 |
经验:1368 |
主帖:156 | 回帖:1168 |
注册时间:2016-04-14 |
来自: |
|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宣部命名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妇联主席唐翠玉入选。
人物简介:“大山里最好的女儿”“爱心妈妈”
唐翠玉,女,瑶族,1967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和平村人,现大化县六也乡茶油村妇联主席。她曾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她曾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和2021年11月,先后作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家庭”和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三次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唐翠玉给收养的4岁儿童蓝文泳擦鼻涕。
2003年春,36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个六屯村民唐翠玉和丈夫蓝如川一起,先后把19位老人、残疾人、孤儿接到家里集中供养,并长期帮助56名孤寡老人、伤残人士和26名精神疾病患者,俨然一个没有血缘的百人“大家庭”,在当地传为佳话。她这位普普通通的大山深处的农妇,十年如一日敬老、抚孤、助残,让这些“野百合”感受到了春的温暖和家的温馨。
在大山深处的茶油村,她是公认的好儿媳,是几十个孤寡老人的“好女儿”,是困苦孤儿的“爱心妈妈”,也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35年来,她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了瑶山人,用青春滋养一片“绿叶”,用崇高的美德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主要事迹:十年如一日敬老、抚孤、助残,先后扶助百余名孤寡老人和贫孤儿童
1986年,唐翠玉嫁到相邻的茶油村上司屯,与青年教师蓝如川建立家庭。婚后,不但要照顾刚丧偶又不慎患病瘫痪在床的家婆,还要兼顾家里的农活。她为了家婆四处寻医变卖嫁妆,不但负债累累,甚至连肚里7月有余的宝宝也在寻医途中流产,导致自己留下病根。这样的她,不但没有因此而停下她的那份爱心,而是让自己的爱更多地滋润了那些与她无亲无故的人们。

唐翠玉和丈夫。
2003年,唐翠玉搬到个六屯茶油小学,租用村部一间旧房开起了代销店补贴家用。她听说住在学校对面山坳上的韦庆禄和韦芳莲老夫妇经常整日啼哭。原来老人的儿子、女婿早年在矿山不幸遇难,儿媳改嫁,留下只有两岁的孙子。从此,唐翠玉经常给他们送去粮食、衣物,持续了10年。韦庆禄夫妇说:“唐翠玉是我今生遇见的最好的女儿、最好的媳妇。”
力下屯50多岁的黄善芬和黄善生、 堆上屯60多岁的蓝定金及其母亲,茶油村村部周边覃以田等7个精神病人,都年老或患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唐翠玉时常前去照顾,洗衣服、剪头发,送面条、衣服、鞋子,买玉米种子,生病了送他们到医院治疗。

2014年8月初,大化县雅龙乡潘卫东,患有直肠癌和脑瘤,因家庭贫困房子又遭受火灾,无钱医治,在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唐翠玉。唐翠玉用自己的信用卡,帮助潘卫东支付押金6万元,使其能够在南宁303医院及时完成手术。唐翠玉说:“潘卫东手术当天,为了预防他大出血,我还组织了6名志愿者自费前往南宁,等待献血和照顾。”然而,为了这6万元的信用透支,唐翠玉后来卖掉了自家的30只羊才还清。
2015年5月,六也乡上江屯83岁的蓝顶规肠胃穿孔,唐翠玉把老人送往医院,并找来2万元帮老人先垫付医药费。
20多年来,唐翠玉在自己体弱多病、生活尚不富裕的情况下,用无私的大爱关怀着数十位病残孤寡的老人。为方便照顾老人们起居住行,唐翠玉借钱在自家房子后面建起一栋两层楼房,起名“绿叶爱心家园”。在她照顾的孤贫儿童中,有13名考上大学。唐翠玉因崇高的美德被人们称道是“大山里最好的女儿”“爱心妈妈”。
来源:综合 新华社 河池日报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