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肖健抒写梧州迎春花市风流 (您是本帖第929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473)
|
头衔:注册会员
:165 | :0 |
经验:46 |
主帖:4 | 回帖:41 |
注册时间:2018-05-25 |
来自: |
|
梧州:中国珠江流域花卉文化发祥地(节选自肖健于2013年01月撰写的文化定位署名文章)
对梧州花卉文化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珠江流域的文明史和花卉文化史进行溯源。众所周知,在大约4000至5000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三皇五帝”将社会发展从鸿蒙初开的野蛮年代带进了崭新的文明时代,他们被尊称为民族文明的始祖,即人文始祖,所以说,我们中国人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梧州,自西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国设苍梧王城,建城至今2100多年,所以很多人常说“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年历史的城市”,其实,这种说法不够科学。因为,从历史学的角度考证,梧州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年代更久远的舜帝,学术界认为,舜帝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舜帝的年代,比炎帝和黄帝稍晚。舜帝,是上古“三皇五帝”中,唯一一位到过珠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始祖,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郦道元《水经注》载:“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史书记述,舜帝南巡,在梧州驾崩。苍梧,即现在的广西梧州,九疑山即梧州白云山。舜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来到梧州,给鸿蒙初开的岭南人带来了道德文化规范和观念,带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包括花卉栽种技术),促进了珠江流域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岭南人的生活环境。《尚书尧典》载:“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结合《中国珠江文化史》的相关论述,可以确认,梧州,是一座有着4100年以上历史的古老城市,梧州的文明史始于舜帝。梧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岭南地区和珠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梧州的花卉文化史也由此开篇,梧州是珠江流域花卉文化发祥地。梧州大学路花卉一条街(现旺城广场周边一带),自上世纪80、90年代至今,在华南地区颇有名气,鸳江丽港花卉一条街也颇具规模,梧州人历来有着“行花街,买年花”的迎春习俗。
广州:迎春花市彰显岭南特有年味(节选自肖健于2020年01月撰写的文化定位署名文章)
正所谓“南有花市,北有庙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南方与北方截然不同而又各具特色的春节节庆习俗。广州是中国迎春花市和珠江流域花卉文化发祥地。
广州作为中华文明、珠江文明、岭南文明、广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早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南越王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根据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种植花卉了,这是珠江流域花卉文化的滥觞。而随着时间推移,珠江流域花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到了清代中叶,广州出现了南国特有的“迎春花市”习俗,每逢岁末年关,各大公园都摆满鲜花、盆桔,举办迎春花展,大街小巷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八方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在广州旧城的中轴线北京路一带,“迎春年宵花市”更是呈现出十里长街、繁花似锦,华灯璀璨、人海如潮的壮观场面。传承发展到今天,广州迎春花市和花卉盆栽文化名扬海内外。有着“中国第一花乡”美誉的广州芳村花地湾,数百年来,园林花圃星罗棋布,广州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闻名遐迩的花卉盆栽主产区和集散地。广州,从自然到人文都可以感受到花卉文化的情结,《羊城晚报》的副刊取名“花地”,既寓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意,又寓意广州是实至名归的花卉主产地,在广州新的城市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建起了“花城广场”,广州更是赢得了“花城”的美名。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人们种花、爱花、赏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游岭南的时候,就留下了“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的佳句。
广州迎春花市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发展到了今天,尤以越秀西湖花市规模最为盛大,整个广州城的花市达数十个之多,各大花市繁花似锦、吐艳争芳,花卉盆栽品种应有尽有。正所谓“南国春来早”,桃花、梅花、水仙、百合、牡丹、芍药、月季、山茶等四季鲜花聚在一起,姹紫嫣红、竞相开放。金桔、朱砂桔、金蛋果等,金光灿灿、硕果累累,寓意大吉大利。枝繁叶茂的“发财树”、绿意欣欣的“富贵竹”、红红火火的“福星花”、“鸿运当头”等,充满生机、红火、喜庆的迎春气氛。广州人春节前总爱逛花街,尤其是夜幕降临之后,各大花市均呈现出华灯璀璨、车水马龙、人海如潮的繁盛场面,人们买点花卉盆栽,沾点花香瑞气,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吉祥如意,或一家老少、或三五知己漫游花街,徜徉在赏花、品花、买花的欢乐中,尽情享受新春佳节与群芳争艳的美好时光,年轻情侣们则双双对对穿梭花市,挑选玫瑰、百合,祈求情场顺利、姻缘美满。
梧州迎春花市资料图片: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