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到北海去赶海
2021.11.19
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北海市中心东南端约15公里处的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面积达6000亩红树林延绵在4.5 公里的海岸线上,就像是一条宽阔的绿色长城守护着南国海彊,蔚为壮观。
为了省去25元/人的门票及避开繁琐的检测手续,我们放弃从景区大门进入,而是来到离景区大门不远的一处疍家赶海区入海口进去,那么长的红树林,在哪不能看?
今天天气晴好,岸边树林底下亭满了赶海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不多,应是游客的。一群准备赶海的渔家妇女在入口树荫下整装待发,为了防止被强烈的紫外线晒黑皮肤,她们浑身穿戴得严严实实,只留出一双眼睛和一双手掌。小时看电影《海霞》,哪壮美的海边风光和楚楚动人的渔家姑娘总会勾起我对海边的无限向往。现在才发现,海边倒是壮美,却找不到美丽动人的渔家姑娘,哈哈,没想到现实与艺术原来竟然差别哪么大!
我们在入口小棚交两辆车40元的停车费,快步踏进间易卫生间,急尿一撒全身轻松,再换上8元一双租来的水鞋,戴上遮阳的葵笠,也学着渔民去赶海啰。
一条没有任何修饰的泥沙路从岸边穿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直通大海,一路上全是大大小小的水洼,如果不换鞋,肯定被浸湿,穿拖鞋的几个同伴干脆把鞋脱到路边,光着双脚,仿佛又回到喜欢弄水的童年,感觉太爽了。而穿着高桶水鞋的我就没有这份舒服感了,因为水鞋底狭窄边沿向内弯,使得脚指及后根被挤磨得难受,以至到上岸时,一只小脚指竟被磨出水泡来了,原本也想脱掉水鞋的,又嫌拿在手上麻烦作罢。
此时正值退潮,穿过红树林,只一片阔茫茫平荡荡的白海难,一线海水都看不见,环顾一圈,灰蒙蒙的天脚下是一个圆圆的地平线,圆圆的地球此时才真容毕露了。
海滩表面看似白净,银沙细纯,可是,只需用鞋尖轻轻一挑银沙立即变成蓝黑泥。我们走了好久,依然还看不到海,只看在附近挖沙虫的几个男人,而几百号赶海人已淹没在海天交汇的地平线上了。以前只知道望山跑死马,今日才领教,望海也能气死人哪,难怪有些渔民直接从岸边骑着摩托车到海滩深处赶海。
望着这无际的平坦海滩,我感到茫然。问正在挖沙虫的渔民大哥,涨潮时这里的海水有多深?他说大约有两米多,今晚7点左右就涨到了。涨潮时,乘坐快艇出海,畅游神秘海上红树林,在体验海上动感漂移的同时,去渔场放地笼捕捉鱼虾蟹别有一番情趣呢。呵,我还以为这么平坦的海滩潮水不会深呢。可如今是退潮时,就只能观赏没出海的渔民(大多是妇女)成群结队地到辽阔的海滩上挖海螺、挖沙虫、抓螃蟹的“赶海”劳动场景了。
“赶海”,看似轻松浪漫,其实却是很辛苦的劳动,渔家女都深入海滩靠近海水边去抓螃蟹挖海螺沙虫,因为那里沙土松软好挖。只有力气大的男人才在远离海水沙土结实难挖的沙滩挖捕。只见那位穿着褪色红T恤衫的渔家大哥拿着小铁铲,像探雷一样在沙滩上来回浅插便能找到深藏泥沙里的沙虫,一旦发现有沙虫透露的动静立刻快速深挖,大约挖有半米深即可抓到沙虫,连续见他挖了几次,没有一次失手过,太准确太神奇了。
据说目前岸边收购鲜沙虫约50至60元1斤,1斤约36条,像这位身强力壮的大哥说他一天最多只能抓4至5斤,这钱并不是那么好挣的呵。刚挖出的沙虫粉红丰润柔软,而市场上卖的沙虫大多发白,他说那是因为被淡水浸泡过了,1斤能泡出1.8斤,如此生意经真是令人咋舌。
只走一个多钟大家就感到累不想再体验了,看来这渔民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呀。回来前我们就地买了这位大哥的鲜沙虫,没有枰,数数论斤,共1.3斤,按60元1斤计,扫码折收70元。这道美味够今晚喝一杯了……承兴填词《浪淘沙·初冬到北海赶海》以记之:
驱车金海湾,北海银滩。一望无际白茫茫。不见一片汪洋,无处逐浪。
潮退也好玩,赶海捉挖。美味海鲜藏泥沙。却难逃渔人魔掌,惠我晚餐。
外一阕《虞美人.看海》2021.11.18
少时看海银幕上,梦里逐海浪。壮年看海白沙滩,海阔天高,妻女同欢。
如今看海高楼上,青丝泛白霜。海鲜美酒送黄昏,往日如烟,月圆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