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锤炼作风 担当作为 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您是本帖第30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1)
|
头衔:注册会员
:71 | :0 |
经验:36 |
主帖:17 | 回帖:17 |
注册时间:2020-11-19 |
来自: |
|
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我们在社区基层履职尽责的思想基石。 它绝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衡量我们工作价值、检验我们初心使命的一把最直接的标尺。我们服务对象是万千普通居民,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将这一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赢得群众信任拥护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其作为我们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首先,脚底板得沾满泥土,心坎上才能装着民情。 咱们社区工作,说到底就是和街坊邻居打交道。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听不到最真实的声音。得多往小区里走走,多去居民家坐坐,拉拉家常,听听牢骚。张大妈家楼道灯不亮了,李大爷家楼下垃圾堆积了,这些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就是影响生活品质的大事。只有把身子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只有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真正知道他们盼什么、怨什么、需要什么。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任何“键对键”的指令都更直接、更温暖。
其次,解决问题要干脆利落,担当作为要看得见摸得着。 群众反映问题,最怕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咱们在社区,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要马上办、主动办、想办法办。能当场协调的绝不拖延,需要向上级反映的也要及时跟进、主动反馈。面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矛盾、邻里之间的纠纷,不能当“和事佬”,更不能绕道走,要敢于直面问题,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这种实实在在的成效,就是最好的担当。
再者,公家的“针头线脑”也不能含糊,清廉形象靠一点一滴积累。 在社区,我们经手的事情繁杂,可能涉及一些小微权力、小额资金。比如慰问品的发放、社区活动的经费使用等。这些看似不起眼,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必须时刻绷紧一根弦,做到公私分明、账目清楚、程序规范。一分一厘都是公家的,决不能含糊。处理事情公平公正,不优亲厚友,不让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只有自身做得正、行得端,说话才有底气,做事才能硬气。
总而言之,在社区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我们的形象就代表了组织的形象。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用一次次耐心的走访、一件件实事的落实、一份份公正的处理,把好作风体现在为民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用我们的真心和实干,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支持。
0
[此帖于 2025-10-13 09:03 被 希翔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