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票证时代的美食发现 (您是本帖第40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6)
|
头衔:注册会员
:28864 | :361 |
经验:11372 |
主帖:709 | 回帖:10601 |
注册时间:2022-02-11 |
来自: |
|
票证时代的美食发现
色静顿错 文/图
小时候,我在小县城里成长。那是一个物资匮乏得如同干涸河床的年代,生活条件艰苦得像背负着重重山峦。在那样的日子里,肉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稀罕的东西。若是有幸能吃上一顿肉,那种兴奋劲儿就像得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宝贝,恨不能立刻向全世界宣告这个喜讯,那种沾沾自喜的情绪满溢而出,广而告之仿佛成了一种必然。
说来也十分奇怪,当时大家都难得吃上一顿肉,可每家去买猪肉的时候,却只买猪肉,对猪下水视而不见。那猪下水难道不是肉吗?这个疑问一直盘踞在我心头,像一团迷雾久久无法消散。直到参加工作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猪肉是要用票证购买的,猪下水也需要票证,而人们觉得猪下水不值得占用那珍贵的猪肉票证,留着票证去买腩肉才更划算。于是,许多猪下水就被冷落了,屠宰场周边常常能看到被丢弃的猪下水,像是被遗忘的角落,散发出阵阵臭味。
一次,我在江平镇参加越语培训班。清晨跑步路过食品站的生猪屠宰场,看到旁边有一堆猪下水,猪肠、猪肺、猪肝等一应俱全。好奇心像一只无形的小手,拉扯着我。我径直走向屠宰师傅,问道:“这些东西怎么卖?”师傅连头都没抬,随口说道:“除了猪肚之外,其它的你要是想要就拿走,不要钱,省得我还要收拾。”我有些不敢置信:“真的吗?”他回答:“真的,你不拿的话,等会儿我就拿去当肥料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只拿了一个猪肺就匆匆赶回旅社厨房。我一边回忆着妈妈的做法,一边将猪肺切成小块焯水,再用冷水洗净,热锅干煸后出锅,放油爆香姜葱蒜,然后把干煸后的猪肺倒入锅中,加入沙姜,猛火收汁。瞬间,一碟沙姜炒猪肺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尝过的人都称赞这比猪肉还好吃。
我拿了半碟给屠宰师傅下酒,从始便知道他姓龙了。
龙师傅高兴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好吃。从那以后,根本不用我再去屠宰场拿猪下水,龙师傅早早地就会挑选不同的送给我,让我做几个靓菜,顺便一起喝一杯。就这样,我俩成了酒友,我也顺便把猪下水的各种做法教给了他。
多年以后,当我回到江平镇,看到龙师傅儿子开的生炒猪杂店,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珍贵的票证啊,就像一道道枷锁,禁锢了人们的行动和思想。人们被它束缚着,局限在固定的思维模式里,犹如困在笼中的鸟儿,失去了探索更多可能的勇气。然而,这猪下水的命运转变,却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沉睡在岁月深处的警钟。它不仅仅是关于美食的发现,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启示: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无形的“票证”所限制,这些可能是传统观念、习惯势力或者是既定规则。我们往往在这些限制面前,放弃了对未知的探索,错过了许多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美好。当我们像尝试猪下水那样勇敢,突破局限时,就会发现,原来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里,也有着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那是一种对生活重新认知的惊喜,也是对人类自身创造力和适应性的有力证明。
龙师傅儿子曾告诉我,他爸爸在世的时候,多次叮嘱他要感谢我,因为我教会了他们那么多猪下水的做法。而我想说,这不仅仅是美食的传承,更是一种打破禁锢、勇于探索的精神传承,它将在岁月的流转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激励着更多的人去挣脱束缚,发现生活的多元与精彩。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