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以“心”换“心” 绘就民生幸福实景 (您是本帖第18个阅读者|本帖回复: 0)
|
头衔:注册会员
:118 | :0 |
经验:76 |
主帖:38 | 回帖:38 |
注册时间:2024-05-23 |
来自: |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彰显了致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坚定决心。《意见》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为新时代的民生建设注入了磅礴动力,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实际获得感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更需以“三颗心”为钥——怀揣真心、秉持耐心、秉持细心,方能打开群众的心门,换来大家的放心、舒心与暖心。
真心是锚定民生方向的前提基石。“真心”意味着始终以群众的真实需求、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只有怀揣这份真诚,才能精准把握民生工作的核心方向,避免偏离群众期盼。缺少真心的行动,再完善的举措也会沦为“表面功夫”,难以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怕群众有疑问,政策不公开透明,群众难免会猜测;有些小区改造方案,不征求居民意见,群众自然会担心。以真心换放心,就得敞开门办事,政策的来龙去脉、办事的流程进展,都要清清楚楚告知群众。面对难题不推诿,出现失误不掩饰,群众能看到干部的真诚,信任的堤坝自然越筑越牢。
耐心是化解急难愁盼的润滑之剂。群众的事情往往繁杂琐碎,有的需要反复沟通,有的需要长期推进。面对群众反复询问,一些干部不耐烦,推进复杂事项急于求成,这些“堵点”恰恰是缺乏耐心的表现。老人学用智能设备,可能需要多次指导;邻里间的矛盾调解,或许要跑多次才能解决。党员干部要慢下来做事,群众问得多,就耐心再讲一遍;事情推进慢,就多盯一阵,打磨好每个细节。推广新服务,要等群众理解接受;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等时机成熟。不催不逼,顺着群众节奏,办事过程自然顺畅,群众也会感到舒心。
细心是传递人文关怀的连心之桥。细心体现在关注群众需求的细微之处,无论是政策落实中的细节考量,还是服务群众时的贴心举动,都能让群众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如同连心桥,精准连接起服务者与群众,让人文关怀真正传递到群众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意见》中的各项举措细化为具体行动,化作惠及群众的“及时雨”。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将群众的每一个“急难愁盼”问题都当作自己的“心上事”,一步一个脚印,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如此,方能让民生保障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每一个人心,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0
|
|
|